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達日縣黑土灘治理成效顯著 上百名脫貧牧民受益

發布時間:2021-09-27 16:0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青海三江源腹地達日黑土灘治理成效顯著上百名脫貧牧民受益
圖為(wei) 達日縣黑土灘治理前。達日縣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記者26日從(cong) 青海省達日縣委宣傳(chuan) 部獲悉,地處三江源腹地的達日縣近年來黑土灘治理成效顯著,累計吸收514名脫貧人口從(cong) 事草原生態管護工作,人均年工資21600元。累計有514戶脫貧戶,從(cong) 生態補償(chang) 金中戶均受益18220元。

  達日縣位於(yu)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果洛州”),是三江源自然生態保護治理地區之一。達日全縣草場麵積共2227.03萬(wan) 畝(mu) ,達日的草原,是黃河源頭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但因多年來過度放牧、氣候變化等原因,近年草場退化嚴(yan) 重,形成“禿斑”狀裸露土地,黑土灘退化草地麵積達1189.32萬(wan) 畝(mu) ,草場已經不能供應牛羊的食草量,最終迫使當地的牧民們(men) 背井離鄉(xiang) 。


圖為(wei) 達日縣官方治理黑土灘。達日縣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據達日縣官方介紹,根據果洛州草原生態保護修複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該縣總投資6.739億(yi) 元,計劃實施黑土灘治理40萬(wan) 畝(mu) 、黑土坡治理52萬(wan) 畝(mu) 、退化草原改良補播24萬(wan) 畝(mu) 、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大麵積防治841.9萬(wan) 畝(mu) 和成效鞏固76.1萬(wan) 畝(mu) 、種子繁育基地9萬(wan) 畝(mu) 。

  同時,該縣以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退牧還草、生態修複等項目為(wei) 契機,采取綜合防治手段,穩步實施以黑土灘治理工程,總投資2.57億(yi) 元,治理黑土灘麵積134.96萬(wan) 畝(mu) ,使草地植被覆蓋度從(cong) 46.7%提高到58%,天然草地鮮草平均畝(mu) 產(chan) 量由原來的115公斤提高到213.27公斤,人工草地鮮草平均畝(mu) 產(chan) 量由原來的幾公斤提高到現在的790公斤,全縣退化草地麵積由原來的1189.32萬(wan) 畝(mu) ,減少到現在的1059.36萬(wan) 畝(mu) 。進一步提高了實施區草地生產(chan) 力,對加快區域生態保護和建設步伐,促進生態畜牧業(ye) 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生態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顯著提升。


圖為(wei) 治理後的黑土灘逐漸生長出牧草。達日縣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近年來,我們(men) 累計吸收514名脫貧人口從(cong) 事草原生態管護工作,人均年工資21600元。累計有514戶脫貧戶,從(cong) 生態補償(chang) 金中戶均受益18220元。”達日縣位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同時以維護草畜平衡為(wei) 目標,以增加群眾(zhong) 收益為(wei) 重點,堅持生態治理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犛牛經濟,積極探索“群眾(zhong) (合作社)+政府+企業(ye) ”牧畜出欄新模式,以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助推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提升生態治理水平。鼓勵養(yang) 殖大戶自主經營“家庭牧場”,進一步帶動其他牧戶發展“犛牛經濟”的積極性。

  達日縣官方表示,自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退牧還草、黑土坡、生態修複等項目以來,共完成投資約6.4億(yi) 元。通過近幾年實施退牧還草工程、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二期、黑土坡等生態治理項目以來,有效增加了退化草地的植被蓋度,改善了草地生態功能,提高了實施區草地生產(chan) 力,全縣草地植被覆蓋度得到有效提高。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