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白馬雪山上的“人猴情緣”

發布時間:2021-10-08 09: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清晨五點半,護猴員餘(yu) 建華起床,早餐後便帶著滇金絲(si) 猴的食物走進森林。“喔,喔,喔,阿瓜捏?(方言,意為(wei) :你們(men) 在哪兒(er) ?)”一聲聲悠長呼喚之後,昏暗的林間傳(chuan) 來滇金絲(si) 猴“喔,喔,喔”的回應。

  這樣的“對話”,已持續了25年,風雨無阻。近日,中新社記者走進位於(yu) 雲(yun) 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白馬雪山腳下的響古箐村,由村民組成的護猴隊與(yu) 滇金絲(si) 猴朝夕相處,人與(yu) 猴的故事由此展開。

  滇金絲(si) 猴生活在雲(yun) 南、西藏、四川交界的雪山雪線附近的高寒原始森林中,被稱為(wei) 雪山精靈。在餘(yu) 建華生活的響古箐,有10個(ge) 家庭的70餘(yu) 隻滇金絲(si) 猴展示猴群,是人類唯一可以近距離觀察滇金絲(si) 猴的地方。到指定地點投食,吸引滇金絲(si) 猴,讓人們(men) 觀察、研究,是餘(yu) 建華和護猴員的工作之一。

  餘(yu) 建華投下食物後,迅速吸引來一個(ge) 名為(wei) “紅點”的滇金絲(si) 猴家庭。“這個(ge) 家庭的雄性家長叫‘紅點’,是最有‘女人緣’的雄猴,曾有8隻雌性對它表示好感,它收了6隻做夫人。”

  餘(yu) 建華喜歡“紅點”家庭。他告訴記者,除了進食和休息,“紅點”大部分精力用在保護妻兒(er) 身上,因為(wei) 在猴群中,稍有不慎,單身雄猴就會(hui) 來挑戰“紅點”的猴王地位。在“男人們(men) ”打得死去活來時,“紅點”的“妻妾們(men) ”卻淡定的吃食甚至互相理毛。“在母猴眼中,有一天日漸老邁的‘紅點’也許會(hui) 被年輕氣盛的小夥(huo) 子打敗,並被趕出猴群,這是猴群的自然規律。”

  投食工作結束後,餘(yu) 建華與(yu) 護猴隊走入森林,一邊巡邏防範人類狩獵與(yu) 砍樹行為(wei) ,一邊尋找回收過去獵人留下的鐵夾,同時還要觀察猴子的精神狀況。一旦發現有猴子受傷(shang) ,他們(men) 就會(hui) 聯係附近的野生動物救護站。

  有一年,他們(men) 在林間發現一隻受傷(shang) 落單的母猴,將之送往野生動物救助站。救回母猴後,餘(yu) 建華一直牽掛著它,經常會(hui) 去救助站看看,因此得以見證一段愛情。“名叫白臉的蒼老‘單身漢’滇金絲(si) 猴在救助站外徘徊一年之久,陪伴受傷(shang) 母猴。”餘(yu) 建華說,一年後,母猴痊愈,放歸自然,等待良久的白臉終獲“芳心”,與(yu) 母猴隱居在森林之中……

  很難想象,餘(yu) 建華曾是一名獵人。45歲之前,他因狩獵槍法奇準在當地遠近聞名。“年輕時,為(wei) 了生計,獵過野豬、野牛、熊……隻要是動物都獵。”1997年,迪慶州維西縣林業(ye) 局老領導李琥找到餘(yu) 建華,說不要打獵了,上山保護猴子去。

  “李琥說滇金絲(si) 猴是國寶,保護好猴子,它們(men) 會(hui) 報答的。”餘(yu) 建華回憶,維西縣林業(ye) 局當時從(cong) 緊張的辦公經費裏,為(wei) 護猴隊員擠出工資。就這樣,餘(yu) 建華放下獵槍,成為(wei) 最早的護猴員之一。

  過去,因為(wei) 人類狩獵、伐木等原因,滇金絲(si) 猴數量急劇減少,難覓蹤跡。近些年,中國成立了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護林員與(yu) 護猴員隊伍阻止狩獵、伐木等行為(wei) ,傳(chuan) 遞保護生態自然與(yu) 生物多樣性理念。

  上述措施取得了成效。不久前,雲(yun) 南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公布了滇金絲(si) 猴全境動態監測結果,中國滇金絲(si) 猴種群數量從(cong) 1996年的大約13群1000隻至1500隻,增加到目前的23個(ge) 種群3300隻以上。

  如今,人們(men) 不再把滇金絲(si) 猴當成野味和皮草之源,而把它們(men) 視為(wei) 掌上明珠。漸漸地,滇金絲(si) 猴也把人類當成朋友,不再躲避,落落大方地展示姿容和倩影。每當人們(men) 近距離觀察滇金絲(si) 猴時,都會(hui) 有相同的感受:它們(men) 不僅(jin) 麵容長得像人,而且每個(ge) 成員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社會(hui) 結構和人類也很像。

  餘(yu) 建華說,他護猴25年,已深深愛上了這些隻有黑白二色、麵龐酷似人樣、長著粉紅嘴唇的“雪山精靈”。如果可以,他要一直走在森林裏守護它們(men) ,直到走不動為(wei) 止。

  “隻為(wei) 我們(men) (人類)不會(hui) 孤獨。”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