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共和縣:擦亮全域美麗生態底色

發布時間:2021-10-12 14:21:00來源: 瞭望


光伏治沙讓昔日荒灘變綠洲 共和縣供圖

  天藍水碧、山青地淨,青海湖、龍羊湖波光粼粼,俯瞰地處青海省的共和縣大地,美景盡收眼底。其背後,凝結著全縣上下保護生態環境的決(jue) 心和幹勁。

  近年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以打造泛共和盆地生態圈輻射示範區為(wei) 目標,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立縣之本、發展之基,深入踐行“兩(liang) 山”理論和“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堅決(jue)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青山保衛戰,擦亮全域美麗(li) 生態底色,努力描繪藍天白雲(yun) 常相伴、一江春水向東(dong) 流、青山綠岸入畫來的和諧自然生動畫卷。

  治氣:守護一片藍天

  為(wei) 擦亮藍天、打造“共和藍”,共和縣堅持轉型、降碳、抑塵、控車、治企、減煤多措並舉(ju) ,做好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的大文章,從(cong) 綠色中尋寶藏、從(cong) 風光中掘能量。

  圍繞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大力發展水、風、光、熱、儲(chu) 等非化石能源產(chan) 業(ye) 。目前,全縣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達13160兆瓦,年發電量突破100億(yi) 千瓦時,相當於(yu) 年節約原煤152.8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400萬(wan) 噸、二氧化硫1.3萬(wan) 噸,為(wei) 創建全省首個(ge) 零排放供暖示範城市,提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共和力量。

  累計投資500餘(yu) 萬(wan) 元,推進機動車排放監控、工地揚塵監測和降塵監測服務建設項目,強化移動源汙染防治,對鎮區主次街道定期灑水作業(ye) ,對建築工地全麵落實揚塵防治“6個(ge) 100%”措施。

  共和縣堅決(jue) 淘汰落後產(chan) 能,及時關(guan) 停龍羊峽鑫源鐵合金廠和一批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黏土磚廠。加快煤改氣、煤改電進度,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拆除36家企事業(ye) 單位燃煤鍋爐42台、63蒸噸。倡導綠色交通,共投放城鄉(xiang) 新能源公交車48輛。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月通報、預警等製度,在恰卜恰鎮區多處設置監測設備精準識別大氣汙染源,全縣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保持在91%以上,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治水:留住一泓碧水

  共和縣地處三江源、青海湖、黃河流域三大生態圈,與(yu) 湖為(wei) 友、以水為(wei) 伴,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複水生態是共和縣的使命。

  近年來,共和縣全麵落實省州河湖長令,建立覆蓋縣鄉(xiang) 村三級的河湖管理保護體(ti) 係,將全縣110條河道、16座水庫以及4個(ge) 天然湖泊全部納入河湖長製管理範圍,抓好日常巡護和清四亂(luan) 專(zhuan) 項整治,推動河湖長製由“有名”向“有實”“有能”轉變。

  統籌推進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複、水質監測、水汙染防治等工作,共和縣在全州率先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劃、立、治”,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恰讓水庫、切吉灘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飲用水標準,地下水水質穩定保持Ⅲ類標準。

  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對黃河流域3個(ge) 鄉(xiang) 鎮22個(ge) 村入河排汙口進行排查整治,嚴(yan) 格落實龍羊峽庫區冷水魚養(yang) 殖網箱收集設備,龍羊峽入口、湖心監測斷麵保持Ⅲ類以上,實現了汩汩清水向東(dong) 流。

  全力整治青海湖南岸違法建築,對沿線所有經營戶安裝汙水處理設備、簽訂汙水清運協議,並在已建龍羊峽、倒淌河、黑馬河鎮汙水處理廠的基礎上,新建江西溝等3座汙水處理廠。加快推進縣城汙水管網與(yu) 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實現雨汙分流、截汙納管,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城市內(nei) 澇、汙水處理廠超負荷運營問題。

  結合撤縣設市和城市更新行動,共和縣計劃高標準實施恰卜恰河道生態綜合工程,改善鎮區水環境質量,構築宜人靚麗(li) 的濱河綠地景觀,讓城市“顯山露水、城景共融、活潑靈動”。

  治土:堅守一方淨土

  如今走進共和縣,一幅幅幹淨宜居的生態畫卷鋪陳開來。

  近年來,共和縣整合資金建成青海湖沿線4座及鐵蓋鄉(xiang) 垃圾填埋場,為(wei) 各鄉(xiang) 鎮、村購置發放小型垃圾焚燒爐、各類型環衛車輛、保潔車、密閉式垃圾鬥、垃圾桶、果皮箱等,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xiang) 運轉、縣處理”垃圾處理機製。

  充分利用政府聘用保潔員、生態管護員、村社網格員、光伏受益戶、誌願者等,以定崗、定員、定責、定區“四定”模式推動人居環境精細化,推廣十戶聯治等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創新機製,全麵治理集鎮、公路沿線、河道、農(nong) 戶(寺院)庭院、房前屋後等環境衛生,塑造高顏值村容村貌。

  共和縣在鐵蓋鄉(xiang) 七台村、沙珠玉鄉(xiang) 上卡力崗村安裝農(nong) 村太陽能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探索垃圾分類積分兌(dui) 換機製,強化鎮區及國道沿線環境衛生整治,縣財政每年保障資金2000萬(wan) 元,由第三方保潔公司對恰卜恰鎮老城區、城北新區及環湖沿線進行清掃保潔,全力打造全省全域無廢示範縣。

  加強農(nong) 牧區建設,先後實施龍羊峽、倒淌河2個(ge) 生態美麗(li) 城鎮和黑馬河、石乃亥2個(ge) 高原美麗(li) 城鎮,累計建成高原美麗(li) 鄉(xiang) 村40個(ge) 、衛生廁所7014座。完成全縣農(nong) 用地土壤汙染源狀況調查,實施農(nong) 藥化肥減量增效20萬(wan) 畝(mu) ,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逐年減少。

  以木裏礦區非法采煤問題整治為(wei) 契機,對全縣21個(ge) 采礦點和1處探礦點進行拉網式大排查大治理,投資1350萬(wan) 元的江倉(cang) 龍哇廢棄礦山生態修複及土壤汙染治理項目竣工驗收,力爭(zheng) 到2023年全縣所有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治山:築起一麵屏障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修複治理,深入實施三江源二期、塔拉灘封禁保護、龍羊峽良好湖泊等重點生態工程,深入推進國土綠化鞏固提升三年行動,堅持喬(qiao) 灌草相結合、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統一,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累計投資2.15億(yi) 元實施人工造林10.5萬(wan) 餘(yu) 畝(mu) 、森林撫育3萬(wan) 畝(mu) 、防沙治沙24.5萬(wan) 畝(mu) ,義(yi) 務植樹101.6萬(wan) 株,太平洋保險生態公益林、螞蟻森林紅柳造林、飛播造林等項目成效顯著,幸福灘千畝(mu) 綠海、塔拉灘沙漠生態綠洲漸具雛形,沙珠玉經過幾代人鍥而不舍艱苦奮鬥,已建成一道治沙防風、保護龍羊峽庫區和州府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實現荒山荒灘披綠裝,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06年的3.3%提高到目前的6.18%。

  共和縣穩步推進東(dong) 山生態公園、次汗素濕地公園、西溝台生態公園建設,規劃編製工作已完成,建成後將有效發揮城市公園綠肺功能。全麵落實禁牧政策,加大植被恢複和保護力度,促進生態恢複區人口轉移,全縣劃定禁牧區833萬(wan) 畝(mu) 、草畜平衡區995萬(wan) 畝(mu) ,休牧圍欄286.12萬(wan) 畝(mu) 、劃區圍欄40萬(wan) 畝(mu) ,建立縣鄉(xiang) 村三級執法體(ti) 係,堅決(jue) 打擊非法開墾、亂(luan) 砍濫伐、毀林毀草行為(wei) ,杜絕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發生,查處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wei) 300餘(yu) 起。

  經過“四治”聯動努力,共和縣先後榮獲全國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優(you) 秀縣和全省國土綠化先進縣稱號。(文 | 中共青海省海南州委常委、共和縣委書(shu) 記 張峰)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