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區助力得榮縣鄉村振興 “貝母銀行”存著30個村的共富夢
得榮縣中藏藥材種苗基地裏的藥菊。 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華小峰 攝
得榮縣太陽穀鎮浪中村的川貝母種植基地。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華小峰 攝
10月15日,正午陽光映照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太陽穀鎮浪中村的青稞金燦燦的,村民次仁拉姆彎著腰收割,“今年天氣好,青稞豐(feng) 收了。”
讓她高興(xing) 的,不僅(jin) 僅(jin) 是青稞,還有身後那片黑色的大棚——49個(ge) 川貝母種植大棚裏,有屬於(yu) 浪中村全體(ti) 村民的“集體(ti) 資產(chan) ”。她平時在這裏打工,一天可以收入120元。今年底,成都市青羊區對口幫扶工作隊還將給村裏提前“分紅”,雖然分到每戶的錢不多,但這個(ge) 額外的收入,還是讓她和村民們(men) 欣喜不已。
和浪中村一樣,擁有川貝母大棚的村還有29個(ge) 。青羊區對口幫扶工作隊投入360萬(wan) 元,為(wei) 這30個(ge) 村“購買(mai) ”了30個(ge) 棚80%的產(chan) 權,設立了“貝母銀行”,為(wei) 每個(ge) 村都開設了“戶頭”,讓村集體(ti) 經濟參與(yu) 經營,分享紅利,也壯大共同富裕的夢想。
“貝母銀行”裏的共富路線圖
午飯後,技術人員朱紅華在大棚裏忙碌起來。大棚覆蓋了兩(liang) 層薄膜,內(nei) 層是透明塑料,用於(yu) 保溫;外層是黑色拉網,用於(yu) 遮陽。
棚內(nei) ,五壟黑色土壤裏星星點點地閃著綠色葉片,在葉片下刨刨,一顆玉米粒大小的白色鱗莖露出。朱紅華拿起放在手心,這顆頭年生的川貝母飽滿細潤、長勢良好。“這片地方真是選對了。”他喜滋滋地說。
朱紅華是雲(yun) 南人,是雲(yun) 南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派到得榮的技術負責人,是川貝母種植行家。
這片山坳裏的川貝母種植基地,海拔3640米,占地66畝(mu) ,特別適應川貝母喜冷涼的特性,自去年9月開建並下種以來,一直長勢良好。8月,這批新種半年多的川貝母首次倒苗,就是將長出的葉苗部分去掉,為(wei) 鱗莖換土,以使其在土下生長,來年春季生發新葉。朱紅華說,倒苗3-4次後,川貝母就成熟了。連轉幾個(ge) 棚,土下的川貝母鱗莖長勢都不錯。
“引進這個(ge) 項目,對得榮形成有特色的產(chan) 業(ye) 幫助很大。”青羊區對口幫扶工作隊隊員李軍(jun) 說。
去年,青羊區對口幫扶工作隊多次主動上門拜訪雲(yun) 南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搭起了合作平台——引導得榮縣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yu) 雲(yun) 南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得榮縣福民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流轉村民土地發展大棚。
與(yu) 以往項目不同,為(wei) 了能更多惠及村集體(ti) 和村民,青羊區對口幫扶工作隊設計了“貝母銀行”這一特別機製——將30個(ge) 大棚均分給全縣30個(ge) 村,雙方簽訂正式協議,確定每個(ge) 大棚12萬(wan) 元股本。村集體(ti) 將大棚委托給得榮縣福民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經營,實行“保底分紅”,每年每個(ge) 棚4800元,一期4年,共計19200元。4年後,川貝母銷售產(chan) 生的利潤,每個(ge) 棚超出19200元的收益部分,60%進行再分配,40%留作滾動發展資金。
“這樣一來,村集體(ti) 經濟就有了依托,村民也有3條收入渠道:每年900元/畝(mu) 的土地流轉費、日薪120元的打工收入、年底村集體(ti) 的分紅。”李軍(jun) 說,雖然川貝母還要4年才成熟,根據簽訂的投資協議,種植基地準備在11月份提前把4800元年收益發放給各村,同時贈送一部分川貝母苗,帶動村民一起種植。
“現在川貝母的市場價(jia) 很不錯,濕貝母每4公斤曬1公斤幹貝母,每公斤幹貝母可賣3000元。”朱紅華算了一筆賬,川貝母畝(mu) 產(chan) 可達600-1000公斤,盡管種子、設施等成本高昂,每畝(mu) 純收益仍然可達二三十萬(wan) 元。
令工作隊和朱紅華更高興(xing) 的,是今年9月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聯合頒布實施《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列在百合科貝母屬的所有野生貝母都被禁止采挖。這給人工栽培川貝母帶來了極大利好。“現在,我們(men) 公司老板去其他省出差,藥廠老板都要去機場接送。”朱紅華通過這個(ge) 細節,說明川貝母市場前景光明。
這也堅定了企業(ye) 擴大投入的信心。明年春季,二期500畝(mu) 基地將建成投產(chan) ,這裏將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川貝母種植基地。“我們(men) 想在二期投用後,把青羊區的投資再均分給全縣另外70個(ge) 村作為(wei) 集體(ti) 資產(chan) ,讓更多的得榮群眾(zhong) 分享到產(chan) 業(ye) 發展的紅利,推動共同富裕‘轉’起來。”青羊區對口幫扶工作隊副領隊李倫(lun) 說。
在“大健康”產(chan) 業(ye) 裏找到得榮定位
雖入秋已久,但走進位於(yu) 茨巫鄉(xiang) 的得榮縣中藏藥材種苗基地,一片花海十分炫目。“那是藥菊。”基地技術負責人徐汝平操著雲(yun) 南口音介紹。他是雲(yun) 南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麗(li) 江華麗(li) 生物開發有限公司的代表,來得榮已有兩(liang) 年多。
這個(ge) 134畝(mu) 的中藏藥材種苗基地於(yu) 去年5月底建成,種著秦艽、蒼術、滇黃精等10多種中藏藥材。除了經管這個(ge) 基地,徐汝平還在基地劃出了專(zhuan) 門的“群眾(zhong) 示範苗圃”,教周邊村民種藥材。當地政府補貼群眾(zhong) 60%購苗款,華麗(li) 公司代墊40%苗款、回購後再抵扣,“這樣老百姓即使沒錢投入,也可以先種再結算。”徐汝平說,這個(ge) 過程中,要把過去農(nong) 民“種懶莊稼”的習(xi) 慣糾正過來,十分不易,“好在通過來這兒(er) 打工,大家很快就轉變了。”目前,華麗(li) 公司為(wei) 得榮項目成立了專(zhuan) 門的進出口公司,經營得榮山珍和中藏藥材,3年後,待首批藥材出產(chan) ,將建專(zhuan) 門的加工廠。
李倫(lun) 介紹,這個(ge) 基地為(wei) 村民支付每畝(mu) 每年1000元土地流轉費,每3年增加200元。“這個(ge) 價(jia) 格比起成都遠郊農(nong) 村土地流轉價(jia) ,也不算低了。”他說,青羊區投入該基地近400萬(wan) 元,為(wei) 茨巫鄉(xiang) 留下一個(ge) 帶不走的產(chan) 業(ye) 。另外,青羊區還投資500萬(wan) 元,幫助得榮發展藏雞養(yang) 殖項目。
在太陽穀鎮冉絨村,青羊區總投入2489萬(wan) 元,幫助得榮縣建起首個(ge) 工業(ye) 園區,發展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及交易。川貝母種植基地、中藏藥材基地的深加工都將“移步”此地,打造一二產(chan) 業(ye) 互動的發展方式,擴大“陽光得榮”品牌的知曉度。此外,還可有效將加工、交易、冷鏈、倉(cang) 儲(chu) 、物流、產(chan) 品展示與(yu) 旅遊觀光融合發展,助力得榮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據了解,青羊區對口幫扶得榮縣將持續推進實施6大類12個(ge) 援助項目,涉及基礎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民生工程等多個(ge) 方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得榮縣樹椒迎豐收 現場收購促增收
為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特色樹椒產業,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四川省甘孜州得榮縣通過引進龍頭企業,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發展訂單農業種植。[詳細] -
成都市青羊區傾情幫扶 助力“太陽穀”決勝全麵小康
從2000年起,青羊區開始對口幫扶之路。從最初的單一支教,到後來的產業、民生、基礎設施全麵援助,從綿延千裏的金沙江,到世界屋脊的雪山腳下,青羊區牽手得榮縣走過20個春夏秋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