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三江源重大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深入推進

發布時間:2021-11-12 09:17:00來源: 人民日報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有“中華水塔”之稱,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三江源保護作為(wei) 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三江源重大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深入推進,為(wei) 維護與(yu) 促進我國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三江源地區孕育和保持著原始、大麵積的高寒生態係統,素有“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之稱,也是亞(ya) 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生態係統服務功能、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具有全國乃至全球意義(yi) 的保護價(jia) 值。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力度持續加大,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逐步顯現。

  三江源地區地廣人稀,生態保護管理難度較大。過去一個(ge) 時期,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不同程度存在條塊分割、政出多門的問題。針對原有各級各類保護區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的碎片化等問題,三江源地區穩步推進國家公園體(ti) 製機製改革,采取最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執行最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標準,落實最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措施,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2015年1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hui) 議,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方案》。2018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經過不懈努力,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執法嚴(yan) 格、監管有效的生態保護管理新體(ti) 製全麵形成,縱向垂直合作綜合執法體(ti) 製不斷強化。目前,三江源地區草地平均蓋度、產(chan) 草量比10年前分別提高11%、3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由45%提高到47%。湖泊麵積有所擴大,平均每年增加70多平方公裏,近千個(ge) 黃河源頭的高原湖泊重現粼粼波光。

  水源涵養(yang) 能力穩定提升

  作為(wei) 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三江源平均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yi) 立方米的源頭活水,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來自於(yu) 三江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三江源水源涵養(yang) 區著力推進一係列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和建設工程,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

  近年來,三江源地區生態係統逐步改善,湖泊和濕地麵積明顯擴大,林草植被覆蓋度快速增加,水源涵養(yang) 能力穩定提升,水資源量持續增加。調查數據顯示,1956—2000年,三江源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wei) 428億(yi) 立方米;2005—2012年,通過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等,三江源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wei) 512億(yi) 立方米;2013—2020年,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實施後,三江源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增加到約523億(yi) 立方米,比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資源量增加約95億(yi) 立方米。2020年,青海省內(nei) 地表水出境水量達到954.98億(yi) 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463.58億(yi) 立方米;近5年來,年均增加水量超過92億(yi) 立方米。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逐步完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三江源、祁連山等生態功能重要的地區,主要是保護生態,涵養(yang) 水源,創造更多生態產(chan) 品。”創造更多生態產(chan) 品,需要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三江源地區持續推進水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建設,為(wei) 統籌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wei) 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進一步保障和改善三江源地區民生,我國加大對三江源地區生態補償(chang) 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麵落實生態公益林補償(chang)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生態移民補助等生態補償(chang) 政策,進一步完善三江源地區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在重大政策和體(ti) 製機製上,三江源地區實行先行先試。一方麵,對三江源地區生態係統狀況動態變化以及生態係統服務價(jia) 值進行調查、核算、評估,將水資源等自然資源對全國產(chan) 生的生態產(chan) 品和服務價(jia) 值進行折算、評估,為(wei) 加快實現水生態產(chan) 品和服務價(jia) 值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麵,開展三江源國有自然資源資產(chan) 管理體(ti) 製試點,對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的所有自然生態空間開展確權登記,從(cong) 法律法規層麵明確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資產(chan) 權益,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yan) 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這一係列重要舉(ju) 措,有力推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不斷築牢國家生態屏障。(作者為(wei) 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