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護上遊水源 助大河奔流

發布時間:2021-11-23 10:50: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作為(wei) 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黃河流域麵積3萬(wan) 多平方公裏,占全州總麵積的67.9%。

  近年來,甘南州實施生態保護修複和建設工程,不斷提升黃河上遊水源涵養(yang) 能力。

  初冬的清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城,向南眺望,蜿蜒曲折的黃河上白霧升騰。

  像往常一樣,卓瑪加布早早走出家門,一邊沿著黃河邊散步,一邊隨手清理垃圾。這裏是瑪曲縣歐拉鎮達爾慶村,從(cong) 2003年開始,村民卓瑪加布就帶領家人一起撿拾黃河沿岸垃圾。當時,卓瑪加布家裏剛剛承包了2600畝(mu) 草場。“草原上有丟(diu) 棄的舊鞋子、破襪子、爛衣服,還有木頭箱子等廢舊家具。”卓瑪加布回憶,零零散散的垃圾遍布草場,麵積將近500畝(mu) ,“花了好幾年時間才清理幹淨。”

  清潔家園壓減牲畜,調整生產(chan) 生活方式

  “草場是牧民的命根子,黃河是我們(men) 的母親(qin) 河,我做不了什麽(me) 大貢獻,但是出點力、流點汗還是能做到的。”談及為(wei) 什麽(me) 撿垃圾,卓瑪加布話語質樸。清理之後的草場,不但整潔,長勢也明顯比周邊的要好。

  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清理草場和撿黃河沿岸垃圾的隊伍。現在每年3月,達爾慶村全體(ti) 村民會(hui) 自發對環境衛生、水源地、河道開展一次大清理。

  今年3月25日開始,在縣委縣政府協調下,卓瑪加布組織黃河沿岸鄉(xiang) 鎮牧村黨(dang) 員218人,利用3個(ge) 月的時間徒步黃河瑪曲段433公裏,清理垃圾60餘(yu) 噸。

  2012年,目睹牛羊放牧規模無序擴大導致草場過載的卓瑪加布,賣掉了家中的1000多隻羊、150多頭犛牛。“其實,我家的草場可以養(yang) 活300多頭牛,再養(yang) 一些羊,但是為(wei) 了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帶好草畜平衡的頭,我主動縮小了養(yang) 殖規模。”卓瑪加布說。

  瑪曲是甘肅唯一的純牧業(ye) 縣,畜牧業(ye) 是當地群眾(zhong) 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要開展減畜行動,就是減少當地群眾(zhong) 收入,剛開始推動時阻力重重。

  對此,甘南州一方麵全麵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另一方麵積極引導牧民縮短養(yang) 殖時間、提升出欄頻次。近5年來,全州農(nong) 牧部門實施草原禁牧887萬(wan) 畝(mu) ,推行草畜平衡2938.84萬(wan) 畝(mu) ,累計兌(dui) 付補獎資金11.63億(yi) 元,並以加大出欄和轉為(wei) 舍飼圈養(yang) 等方式核減超載牲畜131.48萬(wan) 羊單位。依據《天然草地合理載畜量的計算》標準,全州天然草原已整體(ti) 初步實現草畜平衡。

  過去,在甘南,牛羊糞便除了當冬季燃料外,幾乎未作他用。2017年,卓瑪加布成立蔣朵肥料加工有限公司,將牛羊糞便經粉碎、發酵之後製作成有機肥,目前年產(chan) 能已達3萬(wan) 多噸。“一袋子50斤糞便,按7到8元價(jia) 格收購。”卓瑪加布說,這樣一來,既增加了牧民收入,又顯著改善了草原生態環境。

  瑪曲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去加布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已有5家有機肥生產(chan) 企業(ye) ,去年以來累計收購糞便原料(幹)22萬(wan) 噸,“全縣每年產(chan) 生580萬(wan) 噸牛羊糞便(濕),其中93.17%已經實現肥料化、燃料化等資源化利用。”

  修複退化沙化草場,提升水源涵養(yang) 能力

  從(cong) 瑪曲縣歐拉鎮一路西行,約半小時車程,便來到歐拉秀瑪鄉(xiang) 敦紅村。村裏的草場管護員特布正沿著封育圍欄察看牧草長勢。草場已經開始泛黃,但不少牧草的根部依然綠意盎然。抬眼望去,這片牧場上,小土堆星星點點。

  “這是一片退化草場,正在進行生態修複治理。”隨行的瑪曲縣草原工作站站長楊林平告訴記者,這些小土堆是高原鼢鼠挖出來的黑土灘,“這種老鼠破壞力極強,一隻就能破壞一畝(mu) 草場。它們(men) 擅長打洞,20分鍾就能挖一米深,導致牧草枯死;繁殖速度快,一年2窩、一次3到4隻,而且春季繁殖的幼鼠秋季即可產(chan) 崽。”

  今年4月,歐拉秀瑪鄉(xiang) 斥資92萬(wan) 元對敦紅村周邊1.2萬(wan) 畝(mu) 退化草場進行生態修複。“首先在黑土灘區域補播垂穗披堿草、早熟禾等本地優(you) 良草種,然後禁牧並圍欄封育。”楊林平說,當地在草原上設置了猛禽落腳點,吸引高原鼢鼠的天敵老鷹等。此外,還采取安裝捕鼠夾、弓箭等物理方式進行滅鼠。

  “這片草場目前恢複的狀況非常好,等明年就可以放牧了。”特布告訴記者,轉變不止於(yu) 此,村民們(men) 對草場的保護意識也明顯增強,不少人主動購買(mai) 人畜無害的生物藥劑滅鼠。

  相比敦紅村,歐拉鎮歐強村黃河段草場沙化程度更為(wei) 嚴(yan) 重。“究其原因,一是因為(wei) 這裏曾是黃河古河道,土層很淺,最多半米,再往下就是沙子;二是河水長年累月衝(chong) 刷河岸,導致塌方;三是氣候原因,瑪曲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天氣高達77天,最多時達121天。”瑪曲縣林業(ye) 技術綜合服務站站長馬建雲(yun) 說。

  甘南州林草局相關(guan) 人士表示,當地草原沙化退化問題由來已久,除放牧因素之外,還與(yu) 全球氣候變暖、蒸發量加大造成地表旱化、植被退化有關(guan) ,這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生態係統穩定性降低、自身恢複能力減弱。

  “像這種區域,我們(men) 先平整沙地,削減沙丘迎風麵的坡度。”馬建雲(yun) 介紹,然後種植耐寒易成活的高原柳等樹種,之後圍繞樹木用草方格壓沙,最後再種草,“要想樹木成活,必須壓沙,否則冬天會(hui) 被連根吹走;而且必須喬(qiao) 灌結合,用這種方式栽下的樹成活率達85%。”

  “十三五”以來,甘南州落實草原生態治理修複資金10.7億(yi) 元以上,實施了退牧還草、已墾草原治理、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複試點、沙化草原(黑土灘)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治理修複中度以上退化草原618萬(wan) 畝(mu) ,綜合治理沙化土地2.882萬(wan) 畝(mu) 。

  據了解,通過一係列草原生態修複工程的實施,再加上牧民群眾(zhong) 觀念意識的轉變,甘南天然草原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全州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97%,增長0.38個(ge) 百分點。隨之而來的,是水源補給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水文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瑪曲縣黃河供水量明顯增加。其中,2019年徑流量為(wei) 225.1億(yi) 立方米,2020年為(wei) 247.4億(yi) 立方米,5年平均值為(wei) 175億(yi) 立方米。

  整治塌岸建設護坡,加強流域綜合治理

  瑪曲黃河大橋上寒風凜冽,浩浩蕩蕩的黃河水一路奔騰。“自從(cong) 前幾年黃河邊修了護坡,我再也不用擔心草場受損了。”歐強村四組村民羅卜興(xing) 奮地說。以前,由於(yu) 黃河水常年衝(chong) 刷,塌岸現象頻繁發生。“尤其是汛期,常常把沙子衝(chong) 到草場上,導致牧草枯死。”羅卜說。

  2015年10月,黃河幹流瑪曲段防洪治理工程開工,為(wei) 當地86.02公裏的河段建設了護坡。“工程有效減輕了水流對兩(liang) 岸的衝(chong) 刷,不僅(jin) 保護了52畝(mu) 林地、32.2萬(wan) 畝(mu) 草地、8公裏公路,而且有效遏製了水土流失態勢,有效治理了草場塌岸問題。”瑪曲縣水務局局長羅加木說。

  像這樣的工程,不僅(jin) 在黃河幹流展開。流經碌曲縣146公裏的洮河,是黃河一級支流。在瑪艾鎮加格村放馬溝段,今年5月建成的生態河堤正牢牢“鎖”住岸邊的泥土。“與(yu) 以前的混凝土河堤不同,這種河堤既具備防禦洪水功能,又適合植被生存,還能增強水體(ti) 自淨能力。”碌曲縣水務局技術員喬(qiao) 玉龍告訴記者。

  在一部分小支流區域,當地也因地製宜開展治理。甘肅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科研監測科工作人員桑丹九介紹,去年5月,他們(men) 在保護區內(nei) 一共建設了500多個(ge) 圍堰,總長度25公裏。“圍堰主要是用來減緩水流速度、衝(chong) 刷強度,而且內(nei) 部混合了草籽,外包裝達到使用壽命被衝(chong) 爛後,草已經長出來,起到保持水土作用。”桑丹九說。

  阿萬(wan) 倉(cang) 濕地,每年6到8月日均迎來遊客2400多人次。遊客數量的增多給當地汙水、垃圾處理帶來考驗。“我們(men) 正在建設一座日處理能力達800噸的汙水處理廠,還成立了包含護林員、草管員、保潔員等200多人的隊伍。”阿萬(wan) 倉(cang) 鎮一名幹部說。

  在省級層麵,甘肅建立了關(guan) 於(yu) 黃河治理保護的“理論庫”、涵蓋各級各方麵相關(guan) 政策在內(nei) 的“政策庫”、囊括國內(nei) 外治黃治水先進技術的“技術庫”、統籌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庫”,為(wei) 黃河治理保護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已形成成果並實時更新動態。

  瑪曲縣縣長才讓紮西表示,將不斷強化上遊意識,主動擔起上遊責任,全力守護好黃河。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黃河首曲縣:大河奔遠方 牛羊逐浪跑

    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更是以不足黃河流域5%的流域麵積,蘊藏了黃河流域20%的水資源,貢獻了黃河中下遊40%以上的徑流量。[詳細]
  • 高原上永不消逝的電波

    在青藏高原東部,黃河拐出第一道彎的地方,坐落著甘肅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瑪曲縣。這裏有一群人全年無休,默默堅守在瑪曲縣廣播轉播台,為牧區的天空連接起永不消逝的電波。[詳細]
  • 甘肅省瑪曲縣:高原濕地美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補給區。近年來,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強,濕地生態功能恢複效果顯著,美麗的瑪曲濕地成為黃河上遊一顆璀璨的明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