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照” 醫生高原戰“蟲”記
12月3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王文濤(中)在病房內(nei) 查看包蟲病患者病情。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王文濤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髒外科及肝移植中心副主任。2006年,他在一次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巡回義(yi) 診中了解到當地一些群眾(zhong) 受包蟲病病痛折磨,便開始長期致力於(yu) 高原農(nong) 牧區包蟲病的防治工作。15年來,他每年多次在涉藏州縣巡診,經常吸著氧氣走上手術台。
12月3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王文濤(右四)在與(yu) 醫務人員討論病人治療方案。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包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其中泡型包蟲病患者10年內(nei) 死亡率達94%,俗稱“蟲癌”,嚴(yan) 重威脅高原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的生命健康。
12月3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王文濤(左一)在與(yu) 醫務人員討論病人治療方案。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王文濤介紹,包蟲病目前沒有特效藥,隻能靠手術來治療。晚期患者大部分肝髒已被侵蝕,無法采用傳(chuan) 統的肝切除術進行治療。“體(ti) 外肝切除聯合自體(ti) 肝移植技術”世界上隻有幾家醫院能開展,王文濤帶著團隊硬是攻下了這一高難度的外科手術,解決(jue) 了晚期包蟲病治療中的諸多難題。
2020年1月17日,王文濤(中)在甘孜州回訪他治愈的包蟲病患者。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與(yu) 此同時,王文濤通過演示手術、遠程指導手術、邀請甘孜州醫生參加大型學術研討會(hui) 等方式來培養(yang) 當地醫務人員,以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
2020年1月16日,在甘孜州人民醫院,王文濤(右)指導當地醫務人員。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2020年1月16日,在甘孜州人民醫院,王文濤(中)為(wei) 一名晚期泡型包蟲病患者進行“體(ti) 外肝切除聯合自體(ti) 肝移植手術”。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截至目前,王文濤完成“體(ti) 外肝切除聯合自體(ti) 肝移植手術”123台,其中有30台在甘孜州完成。他在甘孜州為(wei) 患者進行複雜手術累計超過300台,指導當地醫生完成的手術超2000台,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獲得了當地群眾(zhong) 、醫生的一致認可。
2020年1月16日,在甘孜州人民醫院,王文濤(左)進行“體(ti) 外肝切除聯合自體(ti) 肝移植手術”。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2020年1月16日,在甘孜州人民醫院,王文濤(右)在鼓勵一名包蟲病患者。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包蟲病清零,一個都不能落下”——青海果洛州的包蟲病清零記錄
包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泡型包蟲病俗稱“蟲癌”。董家鴻院士團隊自2016年開始深入青海,開展包蟲病手術治療、普及防治知識和帶教當地醫生。[詳細] -
首都專家醫療援助從“輸血”轉向“造血” 為高原百姓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晶,也一直牽掛著高原地區患有肝包蟲病的百姓。[詳細] -
高原戰“蟲”醫療隊15年守護肝病患者健康
15年來,王文濤及其團隊致力於包蟲病防治攻堅,為甘孜州包蟲病患者進行複雜手術超過200台,指導當地醫生完成手術超2000台,他奔忙於雪域高原的身影,被藏族群眾譽為“高原上最美麗的格桑花”。[詳細] -
海拔4520米之上的包蟲病殲滅戰
到2020年,石渠縣包蟲病防治知曉率達98.13%。2018年至2020年,包蟲病新病人檢出率連續3年為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