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甘孜】19道工序鍛出精美花色青銅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金沙鄉(xiang) 卡崗、茂業(ye) 、安丘等村寨,流傳(chuan) 著一種花色青銅鍛造技藝。這種技藝自外流傳(chuan) 到甘孜州後,在白玉縣紮根並傳(chuan) 承發揚至今,已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2021年11月被評為(wei) 第七批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的董察日多,是甘孜州青銅鍛造技藝名匠董察白瑪的後裔。董察白瑪是舊時德格土司五大家廟的特約工匠,被譽為(wei) 神匠化身,他開創的董察花色青銅器物製作工藝,一直在家族中流傳(chuan) 。
據董察日多介紹,花色青銅鍛造技藝主要用於(yu) 製作精美華麗(li) 的金銀器皿、用具等,比如鑲嵌寶石的嗩呐、蟒號、鑲翅海螺等樂(le) 器,或是造型莊嚴(yan) 、栩栩如生的花色青銅像。
花色青銅鍛造一共需要19道工序,金屬鍛造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工匠在腦中建模,對青銅進行鍛打,使其逐漸延展成具體(ti) 器皿。鎏金技藝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其製作過程是將金與(yu) 銀混合融化,塗於(yu) 青銅器表麵,並經高溫烘烤固著後,再加以打磨。這樣製作而成的鎏金工藝品色澤純淨、細膩柔潤,即使經過長久歲月的變遷,依舊璀璨光亮。
花色青銅鍛造技藝傳(chuan) 承曆史久遠,是研究甘孜民間工藝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wei) 進一步了解藏族手工技藝提供了曆史佐證。1月11日,四川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發布了四川省第二批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145個(ge) 入選遺產(chan) 名錄,花色青銅鍛造技藝成功入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走進這場成果展,感受從曆史深處走來的藏族雕版技藝
雕版技藝從11-12世紀傳承至今,已經有近千年曆史,但會雕版技藝的人越來越少,為了傳承和發揚這項古老的技藝,我們去年申請了國家藝術基金,成立了雕版技藝傳承人培養項目。[詳細] -
四川德格麥宿:扶貧車間書寫新的“致富經”
2019年,為推動傳統藏文化、傳統手工技藝轉化為脫貧增收動力,德格縣利用廣東援建資金1400萬元,以“黨建引領+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家庭作坊”的模式,在麥宿實施19處特色民族手工藝扶持項目,開辟了一條文旅商深度融合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