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經濟為高原鄉村振興“添翼”
隨著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臨(lin) 近,冰雪運動成為(wei) 各地最熱的體(ti) 育項目。大江南北,“冷冰雪”變成“熱運動”,“帶旺”冰雪經濟。
青海位於(yu) 三江之源,被譽為(wei) “中華水塔”,境內(nei) 的玉珠峰、崗什卡雪山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神往之地。如今,隨著冰雪運動觸角不斷延伸,高原鄉(xiang) 村也成為(wei) 冰雪運動愛好者的熱門“打卡地”。
每年雪季,藏族姑娘李拉莫措就“變身”為(wei) 滑雪教練,享受著滑雪的樂(le) 趣。她的家位於(yu)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東(dong) 峽鎮,這座小鎮因獨特的冰雪資源被外人熟知。
李拉莫措工作的康樂(le) 滑雪場海拔超過2700米,是青海省首家運營的滑雪場。該滑雪場距青海省會(hui) 西寧約50公裏,每年接待遊客近10萬(wan) 人次。
“夏天我們(men) 在家附近打點零工,冬季就在滑雪場當教練。一個(ge) 雪季,我的收入有三四萬(wan) 元,這真正讓我們(men) 感受到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意義(yi) 。”李拉莫措說。
滑雪場負責人馬錦雲(yun) 介紹,60多名周邊村民在滑雪場從(cong) 事餐飲、雪具租賃、滑雪教練等工作。近4個(ge) 月的雪季,薪酬最高的滑雪教練收入可以達到近7萬(wan) 元。
記者了解到,激增的滑雪人群也倒逼滑雪場不斷進行升級改造,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
馬錦雲(yun) 說,起初,滑雪場隻有兩(liang) 條賽道。因為(wei) 本地缺少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才,運營初期,雪場從(cong) 東(dong) 北請過來6名滑雪教練。如今,雪場像李拉莫措一樣的本地滑雪教練就有29名,雪場賽道也增加到6條,細分為(wei) 兒(er) 童滑雪道、成人初(中)級道等。
此外,這個(ge) 滑雪場還在晚上八點至十點間開展夜滑服務,讓上班族也能在星空下體(ti) 驗滑雪魅力。
今年是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之年,冰雪經濟發展迎來新機遇。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指出,冰雪旅遊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拉動經濟轉型升級、助力高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引擎。
目前,青海省有各類滑雪場19家。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的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1年冬春季,青海冰雪旅遊接待遊客153.87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24.39萬(wan) 元。
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博觀致遠戶外休閑研究院首席專(zhuan) 家梁強說:“廣袤的鄉(xiang) 村空間是‘沉睡’的體(ti) 育運動隱性資源,鄉(xiang) 村是得天獨厚與(yu) 生俱來的冰雪運動場所。”
梁強表示,傳(chuan) 統上,體(ti) 育活動多圍繞城市空間展開,從(cong) 全球冰雪運動的發展規律來看,鄉(xiang) 村發展冰雪運動有著天然優(you) 勢。入冬後,萬(wan) 物冬藏,如何讓群眾(zhong) 從(cong) 冬閑變冬忙、從(cong) “貓冬”變成“玩冬”,成為(wei) 冰雪經濟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
32歲的薛強來自青海省海東(dong) 市樂(le) 都區瞿曇鎮台沿村。夏季,他是一名大車司機。一到冬季,他就成為(wei) 家附近瞿曇國際滑雪場的單板滑雪教練。
“相比於(yu) 開車工作,每天在室外滑雪心情特別放鬆,讓我有了一種不同的生活體(ti) 驗。”薛強說。
“我們(men) 應乘冬奧會(hui) 天時地利人和的時代機遇,繪製體(ti) 育振興(xing) 鄉(xiang) 村經濟的冰雪畫卷,用冰雪運動新基建打通鄉(xiang) 村建設新脈絡,用冰雪生活新方式激發全民健身新熱潮。”梁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高原冰雪情
崗什卡雪峰巍峨延綿,玉珠峰高寒險峻,阿尼瑪卿雪山主峰瑪卿崗日終年白雪皚皚…… [詳細] -
全民健身——登雪山 迎新年
1月1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登山愛好者們攀登崗什卡雪峰,在山巔和雪原中度過新年第一天。 [詳細] -
冬季柴達木盆地裏的冰雪“熱”
18日上午,青海省第一屆冬季運動會格爾木分會場暨2021-2022年冬春季大眾冰雪嘉年華活動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旅遊集散中心拉開帷幕,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