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藏高原上的“熱帶水果”致富經

發布時間:2022-02-28 09:10:00來源: 新華社

  初春的共和盆地天氣漸暖,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東(dong) 香卡村,家庭農(nong) 場主郭存海從(cong) 早晨8點就開始忙碌,這兩(liang) 天,郭存海正趕著農(nong) 忙前的時間給15個(ge) 種植火龍果的大棚施肥。

  回鄉(xiang) 創業(ye) ,郭存海完成了兩(liang) 件大事——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盆地,成功種植熱帶水果火龍果;成功在當地農(nong) 商行取得50萬(wan) 元無抵押、無擔保的家庭農(nong) 牧場信用貸款。


2月24日,郭存海在大棚查看火龍果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解統強 攝

  走進郭存海的溫室大棚,一股香氣撲麵而來,火龍果粗壯的根莖沿著架子攀緣生長。“火龍果屬於(yu) 熱帶水果,耐幹旱、耐高溫、喜光照。在海拔近3000米的地方種植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郭存海一邊查看火龍果的生長情況,一邊向記者講述他的創業(ye) 經曆。

  2018年,一次去陝西楊淩考察學習(xi) 的機會(hui) ,讓郭存海嗅到種植火龍果的商機。一個(ge) 念頭在郭存海的腦海中浮現:在青藏高原能不能種出火龍果?

  回鄉(xiang) 後,郭存海籌劃在本村打造水果采摘觀光園。“為(wei) 了保證棚內(nei) 溫度,大棚塑料膜要一年一換,棚內(nei) 還需要安裝補光燈,冬季溫度得達到20攝氏度左右。”郭存海說,經過近3年的培育,他的大棚裏成功結出火龍果。

  火龍果長勢喜人,郭存海想擴大種植規模和種植品種、修建果蔬種植科普基地,但創業(ye) 資金基本全部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被資金問題所困擾。


2月24日,郭存海(右)向銀行工作人員介紹火龍果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解統強 攝

  “家庭農(nong) 場的基礎設施和固定資產(chan) 難以抵押,我隻能以個(ge) 人名義(yi) 申請信用貸款或聯保貸款。”為(wei) 解決(jue) 資金難題,郭存海跑了多家金融機構,但卻因為(wei) 經營業(ye) 務特殊被拒絕放貸。就在郭存海為(wei) 資金問題一籌莫展時,共和農(nong) 商銀行的客戶經理羊桑給郭存海帶來了希望。

  “看到郭老板的火龍果,我就意識到他的產(chan) 業(ye) 有前景,也符合銀行支持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條件。”羊桑說,在經過溝通交流和貸前審查後,共和農(nong) 商銀行決(jue) 定以無抵押、無擔保的方式向郭存海的家庭農(nong) 場提供50萬(wan) 元的信用貸款。

  “不會(hui) 種不會(hui) 養(yang) ,可以在互聯網或到外地學習(xi) 。而沒有發展資金,有再好的想法也實現不了。”郭存海告訴記者,融資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如今金融扶持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政策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羊桑介紹,為(wei) 發揮金融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中的作用,共和農(nong) 商銀行結合地區產(chan) 業(ye) 特征製定了新型農(nong) 牧業(ye) 經營主體(ti) 信用評級授信管理辦法,以金融服務為(wei) 載體(ti) 助推現代生態農(nong) 牧業(ye) 發展。許多像郭存海一樣的新型農(nong) 牧業(ye) 經營主體(ti) 享受到了融資便利。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