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金點子”撐起“生態電網”

發布時間:2022-05-09 16:25:00來源: 青海日報


“金點子”撐起“生態電網”。

  每當夜幕降臨(lin)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結古鎮燈火通明,各式建築在燈光照射下美輪美奐,將城市裝扮得更加璀璨迷人。

  野外,銀線飛架在草原青山間,大電網縱橫雪域高原,將綠色電能源源不斷輸送到各行各業(ye) ,注入經濟發展的能源動脈,也滿足人民生活的用電需求。

  在清潔能源快速發展時代的浪潮中,國網玉樹供電公司心懷“國之大者”,將電力發展與(yu) 生態保護相結合,用一個(ge) 個(ge) “金點子”撐起雪域高原上的“生態電網”。

  “恢複植被” 保護三江源

  玉樹高原空氣稀薄、氣候寒冷,植被生長慢、周期長,自然生態環境非常脆弱。隨著電網的延伸,輸電線路在建設過程中,基礎開挖、降基麵、材料運輸等施工作業(ye) 會(hui) 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2017年1月,青海電力三江源(玉樹)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隊長鮑勇彬帶頭提出,對公司負責運行的8條110kV線路杆塔下方及其周邊的植被進行恢複,為(wei) 全麵治理杆塔下方以及周邊土壤沙化問題摸索經驗。隊員們(men) 通過查閱8條線路的施工圖紙和工程竣工驗收資料,分別從(cong) 線路名稱、線路長度、杆塔數量及植被恢複等方麵,對1749基鐵塔的分布及其植被恢複的情況進行了統計。結合當地的土壤類型、適宜植被品種等特點逐一分析,選出適合種植的草籽,於(yu) 4月開始實施種植。

  “我們(men) 從(cong) 海南共和拉回需要回填的土方,從(cong) 西寧購買(mai) 需要種植的草籽,回填被剝離的草皮,想盡各種辦法恢複輸電杆塔下方的植被。”鮑勇彬回憶說。而此時一個(ge) 難題出現在大家麵前:輸電杆塔多處於(yu) 山坡地帶,坡度太大草籽無法留存,植被恢複效果不理想。

  對此,有經驗的隊員賈永磊提出:“我們(men) 可以借鑒沙袋的方法,把土壤和草籽混合後放入可降解的袋子中,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從(cong) 那之後,在各個(ge) 施工現場、線路杆塔上,總能看到“紅馬甲”,他們(men) 用“種植袋”種下草籽,一點點修複著曾經被破壞的草地。

  5年來,國網玉樹供電公司,共投資182.45萬(wan) 元,實施了前期投運40基11萬(wan) 伏鐵塔植被恢複工作,並在後續工程建設當中嚴(yan) 把驗收關(guan) ,有效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如今的輸電線路杆塔下方已是一片鬱鬱蔥蔥,常有野生動物在塔下小憩。

  “草地恢複後,當地生態功能區得到明顯改善,植被覆蓋率提高,水土流失、沙化土地得以修複,水土保持功能有效提升,這一舉(ju) 措對實現玉樹電網與(yu) 生態環境和諧共處十分有益!”玉樹州林業(ye) 和草原局幹部說道。

  “生命鳥巢” 架起生態環保之橋

  隨著大電網的進入,鳥線共存的現象引起了人們(men) 的關(guan) 注。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對配網線路現場勘察的過程中發現,具有“擇高而居”習(xi) 性的草原大型猛禽,常選擇橫貫草原的輸電杆塔為(wei) “居所”。公司根據三江源鳥線共存的情況反複論證,變防鳥驅鳥為(wei) 護線護鳥,提出在線路杆塔上加裝“生命鳥巢”,主動引導鳥類在杆塔安全區域棲息,啟動了國家電網“生命鳥巢”社會(hui) 責任根植項目。

  鳥巢為(wei) 直徑50厘米、深度40厘米的竹筐,經過處理後固定在電杆頂端,距高壓帶電部位90厘米,以確保鳥類與(yu) 輸電線安全。“‘生命鳥巢’作為(wei) 國家電網公司生態保護的創意舉(ju) 措,讓人交口稱讚啊!”談起這項電網綠色工程,玉樹藏族自治州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巴桑才仁讚不絕口。

  目前,“生命鳥巢”項目正在三江源地區輸電工程中廣泛普及。截至2022年3月底,累計在三江源地區安裝“生命鳥巢”5018餘(yu) 套,近2300個(ge) “生命鳥巢”有棲息築巢的痕跡,“入住率”接近50%。

  暮春4月,國網玉樹供電公司的三江源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在玉樹市隆寶湖附近的1萬(wan) 伏隆寶代三線巡查時,對該線路上金雕、大鵟、獵隼等猛禽在電力杆塔上搭建鳥巢的位置進行了記錄,以此作為(wei) “生態鳥巢”的檔案,同時用來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在作業(ye) 期間保護動物。

  創新設備 實現區域能源自治

  “您好,我家的太陽能光伏板沒辦法發電了,麻煩你們(men) 派人過來修一下。”這是國網玉樹供電公司三江源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副隊長落格才仁本月接到的第5通報修電話。全州的很多牧民群眾(zhong) 依舊保持著傳(chuan) 統的遊牧生活方式,因“夏窩子”不固定,太陽能光伏板成為(wei) 牧民用電的首選。

  “我們(men) 人太少,難以及時修複光伏板,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要是有一個(ge) 裝置能暫時解決(jue) 這種問題就好了。”落格才仁和同事們(men) 開會(hui) 探討解決(jue) 之道。“隊長,我們(men) 可以利用玉樹地區豐(feng) 富的風能和光能,研究一款將光伏發電、儲(chu) 能、風力發電相結合的智能戶用電源裝置,解決(jue) 牧民群眾(zhong) ‘夏窩子’的用電困難。”隊員黃鵬天說道。

  說幹就幹,一行人立即行動起來。黃鵬天融合自動控製、智能App、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對設備的性能、質量進行測試,精心設計產(chan) 品的外觀,結合實際情況優(you) 化功能。與(yu) 現在市場上的民用太陽能發電設備相比,在產(chan) 品技術、功率、性能、使用便利性等方麵,都具有壓倒性優(you) 勢。

  曆時4個(ge) 月,風光儲(chu) 智能戶用電源裝置——風光儲(chu) 智電池問世了。它能實現標準化生產(chan) ,即插即用、無需施工,不但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的光伏太陽能板用電不穩定的問題,而且多個(ge) 裝置並網運行時可作為(wei) UPS電源,也可多台組成微電網運行,為(wei) 用戶提供可靠性更高的電能。雜多縣阿多草原的牧民秋措說:“用上這電池,走到哪裏都有放心電可以用。”

  風光儲(chu) 智電池在牧區的推廣,有效解決(jue) 了高海拔地區偏遠地區群眾(zhong) 的用電難題,有效降低了煤炭及牛糞燃放量,為(wei) 保護草原空氣發揮了作用,讓三江源頭的天空潔淨清新。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