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甘肅省瑪曲縣:勇擔上遊責任 高位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5-10 09:25:00來源: 甘肅日報


歐拉草原。

  進入夏季,瑪曲縣,河山競秀、沃野平疇、水美振興(xing) 。煥發生機和活力的母親(qin) 河仿佛一條巨龍,奔騰躍動,滔滔向東(dong) 。

  黃河,從(cong) 青海省巴顏喀拉山發源,穿越青藏高原一路東(dong) 下,進入甘南瑪曲後,拐出了一個(ge) 180度的大彎,形成了長達433公裏的“天下黃河第一彎”壯觀景象。

  瑪曲,藏語是“黃河”之意。位於(yu) 青藏高原東(dong) 部邊緣甘、青、川三省交界處的瑪曲縣,平均海拔3600米,是黃河源頭區和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黃河瑪曲段增加的徑流量占黃河源區徑流量的58.7%,被譽為(wei) “黃河之腎”“中華水塔”。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是我國少有的兼具水源涵養(yang) 、水土保持、碳匯與(yu) 碳儲(chu) 存、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種功能的重要生態功能區。

  突出治理 一泓清水入黃河

  千百年來,黃河哺育了草原兒(er) 女,潤澤了山川大地。保護黃河是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千秋大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瑪曲縣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揮資源稟賦和黃河上遊特殊區位優(you) 勢,爭(zheng) 取實施了瑪曲沙化草原綜合治理、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複、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一係列生態保護建設工程,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在此期間,瑪曲深入落實草原生態保護各項製度,將1288萬(wan) 畝(mu) 可利用草原劃定為(wei) 基本草原,實行嚴(yan) 格保護;加大草原保護執法監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各鄉(xiang) 鎮(場)開展禁挖野生藥材、嚴(yan) 禁破壞草原植被、禁牧及保持草畜平衡等執法活動,科學合理地利用草地資源;鼓勵民間環保組織和廣大牧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形成了全社會(hui) 重視生態環保的濃厚氛圍。

  瑪曲縣還依靠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和公益林補償(chang) 實現了54.15萬(wan) 畝(mu) 天然林資源和54.38萬(wan) 畝(mu) 公益林資源網格化管護,形成了“縣—場—站—護林員”四級森林管護體(ti) 製。進一步加大森林、濕地資源保護的宣傳(chuan) 及執法力度,堅決(jue) 製止亂(luan) 捕濫殺野生動物行為(wei) ,全方位提升了廣大牧民群眾(zhong) 保護森林資源和濕地資源的積極性。

  此外,瑪曲還加快濕地保護與(yu) 修複工作。正在實施的瑪曲縣紮西塘和貢賽喀木道片區濕地保護與(yu) 修複項目,已完成退化濕地植被恢複、沼澤植被恢複示範推廣和濕地生態保護10.3萬(wan) 畝(mu) 。今年則計劃完成重點沼澤濕地圍欄保護、退化濕地植被恢複、沼澤植被恢複示範推廣和退牧還濕20.5萬(wan) 畝(mu) ,修建漫水壩8座。

  保障黃河長久安瀾需要久久為(wei) 功。2013到2021年,瑪曲縣認真實施退牧還草工程,累計完成退牧還草工程草原圍欄95萬(wan) 畝(mu) ,補播改良退化草原63萬(wan) 畝(mu) ,人工種草7萬(wan) 畝(mu) ,毒害草治理2.5萬(wan) 畝(mu) ,建設棚圈3800座。近年來,瑪曲縣還在黃河兩(liang) 岸沙化草原集中分布區,設立了100平方公裏的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2021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生態修複治理工程治理沙化草原5.052萬(wan) 畝(mu) ,綜合保護修複退化草地麵積3.66萬(wan) 畝(mu) ,2022年計劃實施生態修複績效麵積22.58萬(wan) 畝(mu) 。

  生態優(you) 先 滿目蔥蘢入畫來

  隨著瑪曲縣生態環境治理和水源涵養(yang) 地生態綜合保護工作的全麵實施,近幾年來,境內(nei) 藏原羚、岩羊等珍稀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正在逐年增多。國家級保護動物的頻繁“亮相”,不僅(jin) 對研究珍稀野生動物在瑪曲的棲息、分布、生活環境等方麵有著重要的科考價(jia) 值,也表明了瑪曲縣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沙化退化草原綜合治理、草原鼠害綜合治理、濕地保護與(yu) 修複等一係列生態保護建設工程的共同作用下,瑪曲縣境內(nei) 的林草植被逐年恢複,優(you) 良牧草比例和草原初級生產(chan) 能力大幅提升,草原向黃河補給水源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據水文資料顯示:2007年黃河在瑪曲入境時徑流量為(wei) 58.56億(yi) 立方米,出境時水量增加到130億(yi) 立方米,增加了71.44億(yi) 立方米;2019年黃河在瑪曲入境時徑流量為(wei) 86.26億(yi) 立方米,出境時水量增加到201.2億(yi) 立方米,增加了114.94億(yi) 立方米。近幾年平均出境流量較2007年前增加了39.5%,水資源補給量平均增加了55.6%,對黃河中下遊流域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瑪曲縣通過實施黃河幹流瑪曲段防洪治理工程,有效遏止了水土流失蔓延發展趨勢,使草場塌岸得到有效治理。還通過落實草原補獎政策,大力開展禁牧區監管和草畜平衡區超載牲畜核減工作,2019年全縣整體(ti) 達到了草畜平衡,2021年全縣減畜65.11萬(wan) 個(ge) 羊單位。

  據甘南州天然草原動態監測數據表明:瑪曲縣2021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98.33%,比2016年提高了0.15個(ge) 百分點;中度及以上退化草原麵積由2016年的830萬(wan) 畝(mu) 下降到2020年的685萬(wan) 畝(mu) ,減少了145萬(wan) 畝(mu) ;沙化土地(草原)麵積由2012年的80萬(wan) 畝(mu) 下降到2021年底的54.32萬(wan) 畝(mu) ,減少了25.68萬(wan) 畝(mu) 。

  綠色發展 夯實高質量發展基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是一項係統工程。在這個(ge) 係統工程中,瑪曲的生態保護還體(ti) 現在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上。

  作為(wei) 黃河流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瑪曲縣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還將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文旅發展結合起來,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挖掘和開發文化旅遊資源,構建了全域旅遊新格局。

  距離瑪曲縣城3公裏處的尼瑪鎮“首曲驛站”,將曆史宗教文化和當地遊牧民俗特色文化相結合,建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休閑居住區和宗教文化旅遊區,可以讓遊客在廣闊的牧場上,騎馬放牧、娛樂(le) 休憩,充分感受當地獨特的遊牧文化。

  今年58歲的薩合村村民勝利,就以自家宅基地入股“首曲驛站”,開辦牧家樂(le) 當起了老板。像他一樣,越來越多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開始從(cong) 傳(chuan) 統畜牧業(ye) 悄然轉型到旅遊業(ye) ,為(wei) 保護草原、保護母親(qin) 河提供了有力的產(chan) 業(ye) 支撐。

  良好的生態帶動了特色產(chan)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又促進了生態保護。對瑪曲縣而言,這是從(cong) 草畜平衡、主動減畜、科學養(yang) 殖到三產(chan) 旅遊業(ye) 崛起的“突圍之舉(ju) ”。

  此外,隨著瑪曲縣生態修複治理投入增加,為(wei) 瑪曲牛羊糞有機肥加工、圍欄、育苗等產(chan) 業(ye)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尤其是有機肥生產(chan) 加工,已成為(wei) 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後,瑪曲縣將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五無甘南”、創建“十有家園”。同時,將加快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範區,以建設黃河上遊水源涵養(yang) 國家級創新示範區為(wei) 目標,把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與(yu) 黃河上遊高質量發展有效銜接,強化上遊意識,扛起上遊責任,切實發揮好黃河上遊重要水源涵養(yang) 區的生態地位,讓天藍、水綠、景美的魅力瑪曲更加幸福美好、繁榮富強。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