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青海丨海南州:特色種植拓寬群眾增收路
來到位於(yu)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塔秀鄉(xiang) 巴塘農(nong) 場的青稞種植基地,眺望無垠綠野,麵積1.6萬(wan) 公頃的青稞基地蔚為(wei) 壯觀。
貴南縣平均海拔3300米,海拔高、空氣稀薄,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是青稞生長的天然溫床。
貴南縣青稞種植基地是海南州以藏羊、犛牛、青稞、油菜“四大產(chan) 業(ye) ”聯盟為(wei) 依托,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一個(ge) 真實縮影。
(資料圖)一望無際的青稞地。新華網發
海南州現有耕地9.3萬(wan) 公頃,擁有認證有機種植基地24.6萬(wan) 公頃。過去五年,海南州各地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ye) ,助力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呈現一幅農(nong) 業(ye) 更強、農(nong) 村更美、農(nong) 民更富的美麗(li) 畫卷。
2022年春耕伊始,海南州農(nong) 牧業(ye) 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從(cong) 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環節開展跟蹤服務,進行全程技術指導,由於(yu) 技術措施到位,各地種植的油菜長勢喜人。
“我去年種植了20公頃的‘青雜四號’油菜新品種,畝(mu) 產(chan) 達到了190公斤,比原來種植的品種平均增產(chan) 近50公斤,增產(chan) 效果確實好。”海南州共和縣塘格木鎮曲宗村油菜種植大戶公保從(cong) 2021年開始試種油菜新品種——“青雜四號”,新品種比當地種植的常規油菜品種增產(chan) 幅度達20%-30%。
從(cong) 新品種推廣試種中,塘格木鎮地區的種植戶看到了油菜新品種的增產(chan) 潛力和增收效益,為(wei) 今後大麵積推廣種植“青雜四號”油菜新品積累了經驗。
(資料圖)田間,一塊塊油菜地花開正豔。新華網發
夏日,蔚藍的天空中幾行大雁飛過,微風吹拂龍羊湖水泛起漣漪。在共和縣鑫邦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裏,村民們(men) 正在清掃晾曬場地,整理儲(chu) 貨間……
過去,共和縣龍羊峽鎮龍羊新村經濟結構單一,村民增收難。2014年共和縣鑫邦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立,改變了這一現狀。
合作社理事長羅建幫介紹,龍羊新村氣候環境好,並且有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發展油用牡丹種植業(ye) 既拓寬了產(chan) 業(ye) ,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你瞧,白色花瓣、黃色花蕊,它們(men) 樣樣都有價(jia) 值。”羅建幫告訴記者,油用牡丹花瓣可以做茶,果莢可以育苗,籽粒可以榨油,丹皮可以入藥,經濟價(jia) 值非常高。
這幾日,海南州貴德縣清清黃河碧波蕩漾,兩(liang) 岸鬱鬱蔥蔥。位於(yu) 河西鎮團結村美地花田農(nong) 場內(nei) ,各色花卉爭(zheng) 相綻放。
(資料圖)農(nong) 戶查看特色種植水果的長勢。新華網發
團結村因種植花卉讓昔日平淡無奇的小村莊搖身一變,成了充滿田園氣息的“世外桃源”。旅遊旺季,來美地花田農(nong) 場拍婚紗照、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團結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將特色種植和鄉(xiang) 村旅遊結合,五年來,海南州各地因地製宜發展新興(xing) 特色產(chan) 業(ye) ,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補齊發展短板,積極打造農(nong) 業(ye) 景點,完善基礎設施,讓特色種植美了鄉(xiang) 村、富了百姓。
共和縣恰卜恰鎮次汗素村地處城鄉(xiang) 接合部,地理優(you) 勢明顯,加之地下水資源豐(feng) 富,從(cong) 事蔬菜種植的人數占全村總人口的50%。目前,村裏有蔬菜大棚140座,2021年純收入200多萬(wan) ,平均每戶約有5萬(wan) 元的收入。
(資料圖)農(nong) 戶展示在大棚內(nei) 收獲的蔬菜。新華網發
“次汗素地理位置優(you) 越,我們(men) 將繼續在盤活蔬菜產(chan) 業(ye) 上做文章,把蔬菜產(chan) 業(ye) 逐步向科學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產(chan) 業(ye) 化經營模式轉變,做大優(you) 勢,做強品牌,進一步壯大‘大棚經濟’。”次汗素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東(dong) 周才讓說。
如今,像次汗素一樣溫室大棚種植蔬菜的鄉(xiang) 村在海南各地屢見不鮮。溫室大棚種植的各類蔬菜,正源源不斷地豐(feng) 富著各族群眾(zhong) 的飯桌和膳食選擇。
培育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25家;組建合作經濟組織896家;打造“兩(liang) 品一標”51個(ge) ,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2%;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由45億(yi) 元增加到70.7億(yi) 元。一組組數據,見證和記錄了這些年海南州農(nong) 牧業(ye) 的步履鏗鏘。
農(nong) 家旁,一座座大棚鱗次櫛比,一個(ge) 個(ge) 農(nong) 業(ye) 合作組織競相崛起;田野上,綠油油的青稞孕育著希望和生機。如今的海南,特色農(nong) 業(ye) 正結出累累碩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新春走基層|“土味”年貨助力青海農牧區鄉村振興“加速跑”
騰格爾是當地一位網絡主播。他說,這幾年青海特色農畜產品以綠色有機在國內“出圈”。最近正值大家置辦年貨,希望通過他的直播,讓更多人了解青海特色產品,幫助當地群眾增收致富。[詳細] -
青海貴德:大河向東流 景美年更豐
近年來,貴德縣以舉辦梨花節融入旅遊開發,讓果農們看到了新的致富途徑。從一朵花到一顆梨,一個“梨產業”在貴德應運而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