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湖湟魚洄遊路上的“助產師”

發布時間:2022-07-04 09:20:00來源: 新華社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中采捕親(qin) 魚。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目前正值青海湖湟魚洄遊季節。在位於(yu)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科技工作者抓住時機捕捉親(qin) 魚,現場快速進行人工采卵、授精後將親(qin) 魚放生,然後將受精卵帶回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進行人工孵化,以提高湟魚的孵化率和成活率。

  今年,科技工作者將按照明年增殖放流2000萬(wan) 尾湟魚的目標開展人工繁育。在實驗站孵化的魚苗將被運送到位於(yu) 西寧市的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進行池塘和工廠化車間人工培育;一年後,體(ti) 長達到10厘米、體(ti) 重超過10克的湟魚將被運回青海湖原河道放流入湖。

  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青海湖“水—鳥—魚”生態鏈中的核心物種。從(cong) 2001年起,青海省實施全麵封湖育魚政策,2003年成立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積極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截至2021年12月,青海省累計人工增殖放流1.76億(yi) 尾青海湖裸鯉,為(wei) 青海湖裸鯉資源增加做出重要貢獻。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中挑選親(qin) 魚。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中挑選成熟親(qin) 魚。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中挑選成熟親(qin) 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對湟魚進行人工授精。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工作人員把收集的湟魚受精卵放入孵化盒。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工作人員給條形培育槽中的湟魚苗灑喂調配的營養(yang) 液。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工作人員查看圓形破膜缸中湟魚受精卵破膜情況。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中采捕親(qin) 魚。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中挑選成熟親(qin) 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中挑選成熟親(qin) 魚。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工作人員在剛察縣境內(nei) 的泉吉河將湟魚受精卵裝入收集網袋。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工作人員將湟魚受精卵收集網袋放入水中。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6月29日,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工作人員轉運湟魚受精卵孵化盒。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