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青海藏鄉:小學教師十八載傳道授業的高原不了情
圖為(wei) 辛秀娟在課堂上輔導學生。張添福 攝
個(ge) 頭不高,但工作勁頭十足;雖是漢族,卻能講一口流利藏語——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城關(guan) 寄宿製中心完小,辛秀娟講述自己十八年在高原藏鄉(xiang) 的小學教育不了情。
“我的父親(qin) ,三歲的時候失去他的母親(qin) ,九歲的時候失去他的父親(qin) ,”就是這樣的家庭環境,辛秀娟說,“父親(qin) 供我上學,特別不容易。成為(wei) 一名老師,是我從(cong) 小的願望。”
“我很羨慕別的同學能上大專(zhuan) ,但我的家庭條件不允許,讀完中專(zhuan) ,我就早早結束了自己的學業(ye) 。”辛秀娟吐露心跡。
2004年,辛秀娟了卻心願,成為(wei)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年都乎鄉(xiang) 的小學代課老師,並輾轉當地三個(ge) 學校。
“我說普通話,他們(men) 聽不懂,他們(men) 講藏語,我又聽不懂。”辛秀娟接觸的都是當地少數民族學生,“我用普通話說,‘別吵了’。學生們(men) 也跟著學,‘別吵了’……”
辛秀娟頗顯苦惱,“起初這幾年,我的的確確下了苦功。比如一種動物,我們(men) 找圖片或實物,互相認。我在教學生的同時,學生也在教我。”
不斷學習(xi) 、聽課,幾年後,語文、英語教學成績拔尖,這位“代課教師”在教育部門支持下,在當地基層學校去“送教”——講優(you) 質課。
教學之外,辛秀娟卻是另一番模樣。
學校沒有熱水,冬天,自來水管上掛著一串冰溜子,學生們(men) 掰斷分著吃。學生喝不上熱水,但剛好教室裏有爐子,辛秀娟買(mai) 奶粉,給學生們(men) 熬奶茶,或者買(mai) 點白糖,衝(chong) 給大家喝。
“而六一前後,很多學生家長去外麵務工,挖冬蟲夏草,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辛秀娟說,此時,學生們(men) 個(ge) 人衛生成了頭疼事,“頭發淩亂(luan) ,衣服很髒。”
“天氣熱了,我喜歡給他們(men) 洗頭、梳頭,紮辮子。”辛秀娟介紹,“當時一塊錢,就能買(mai) 一把橡皮筋。”
“我給他們(men) 洗衣服,沒有洗衣機,就用搓衣板,大太陽下,洗幹淨晾在欄杆上,下午他們(men) 就能穿。”她說,“我自己過過苦日子,看到學生們(men) 的樣子,就會(hui) 有心靈觸碰。”
辛秀娟在當地收獲了一眾(zhong) “粉絲(si) ”。
圖為(wei) 辛秀娟講語文課。張添福 攝
“有的老人,善待我、愛護我,大早上,哪怕一碗牛奶、一個(ge) 包子,都會(hui) 送到學校。”當老師,讓辛秀娟感到幸福。
340元、500元、800元……直至當代課老師的第十年,辛秀娟的工資漲到了1020元。但辛秀娟從(cong) 來沒有想過改行,“老師,我一定要當下去。”
十年曆練,拿到大專(zhuan) 文憑後,2014年,辛秀娟成功考入現今的黃南州澤庫縣城關(guan) 寄宿製中心完小,至今剛好八個(ge) 年頭。其間,她還拿到自己的本科文憑。
雖然是學校教導主任,除了正常教學,辛秀娟還忙著和同事們(men) 一起抓課程改革,學生學業(ye) 收獲頗豐(feng) ,“我認為(wei) ,不進入課堂、不去給學生教書(shu) ,就沒有辦法掌握學生和老師們(men) 的狀態。”
辛秀娟所在的城關(guan) 寄宿製中心完小少數民族學生多,該校不僅(jin) 讓少數民族師生吃得放心,而且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貼近教職工、貼近學生和家長。
營造校園文化、豐(feng) 富校研活動、民族團結進步進課堂、構建和諧校園……辛秀娟對中新網記者說,“如今教育教學環境大變樣,我也永遠不會(hui) 離開我的三尺講台。”
澤庫縣委統戰部負責人表示,如今,像辛秀娟老師乃至所有城關(guan) 寄宿製中心完小師生一樣,該縣不斷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增強了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極大地凝聚了全縣上下的信心和鬥誌。
黃南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肖順琛介紹,近十年,當地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投資10.3億(yi) 元實施新一輪教育布局調整,全州178所中小學校優(you) 化調整至113所,研究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1+5”政策文件,全州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69.49%、93%、58%提高到2021年的97.94%、96.82%、85.12%。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師美多:誨人不倦換來聲聲“老師媽媽”
現在,美多每周要上15至20節課,課後還要耐心輔導學生,工作幾乎占去了她所有時間的三分之二。正如同事們的評價:“她的全部精力好像隻為學生綻放。”[詳細] -
完麽仁增:“隻要還有一個學生,我就堅持下去”
來塘小學位於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來塘村,是個僅有9名學生的教學點。1990年,完麽仁增接受縣教育局的聘用,成了學校唯一一名教師,一待就是32年。[詳細] -
青海藏族鄉小學的一校一師:越來越放不下這些孩子
“這裏設有一個學前班和一個一年級班,學生們到二年級時要去離家遠一些的學校讀書”,“我一個人教兩個班級,課程包括漢文、藏文、數學、美術等六類,已經在這裏教了9年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