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草場上的“優美牧歌”
高山白雲(yun) ,綠草藍天,三五成群的犛牛在草地上悠閑吃草,不時還能看到初生的小牛犢打鬧、撒歡……
盛夏的優(you) 美村高山草場,一如村名,美不勝收!
對當地牧民而言,時節過了夏至,意味著放牧又要轉場了。
6月28日,是優(you) 美村一社牧業(ye) 點選定的轉場日。優(you) 美村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尕拉旺紮早早地來到牧業(ye) 點,帶領牧工轉場。
“公牛要單獨分群,從(cong) 草棚的左邊趕過去;初生小牛犢和牛媽媽分一群,趕到山上夏季草場上草最好的那一片……”從(cong) 事了幾十年的畜牧業(ye) ,53歲的尕拉旺紮指揮起轉場來,從(cong) 容而有序。
優(you) 美村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共有5個(ge) 牧業(ye) 點,在接下來的一周,所有這些牧業(ye) 點上的犛牛都要轉移到海拔更高的夏季牧場。
“春夏秋冬,每個(ge) 季節都有專(zhuan) 門的草場,四季輪牧可以讓草原得到休養(yang) 和保護。”尕拉旺紮說,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以股份製經營理念,將村裏的大部分牲畜和草場集中起來,采取分群養(yang) 殖、統一輪牧、統一出欄的管理方式,實現了畜牧業(ye) 的規模化科學發展,同時更好地掌握草畜平衡,保護了草原生態。
優(you) 美村位於(yu)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結多鄉(xiang) ,村裏的草場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山純牧業(ye) 村。長期以來,以戶為(wei) 單位的傳(chuan) 統放牧方式在這裏代代相傳(chuan) 。
2009年,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引導下,優(you) 美村開始探索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經營模式。但受傳(chuan) 統思想和放牧習(xi) 慣的影響,合作社運營之初,隻有35戶牧民加入合作社。
近年來,得益於(yu) 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政策,合作社逐漸壯大起來:2016年,優(you) 美村79戶建檔立卡戶的產(chan) 業(ye) 到戶資金全部投入到了合作社,隨後在各類幫扶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5個(ge) 牧業(ye) 點全部蓋起了新畜棚,一社牧業(ye) 點還蓋起了近千平方米的儲(chu) 草棚。
“全村可利用草場約27萬(wan) 畝(mu) ,目前合作社共整合了17萬(wan) 畝(mu) ,加入合作社的牧民達到了183戶,合作社犛牛存欄已經超過了1700頭。”尕拉旺紮說。
2021年,優(you) 美村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僅(jin) 養(yang) 殖經營收入超過了140萬(wan) 元,分紅超過70萬(wan) 元。
同時,通過合作社集中經營,村裏原來被“拴在”草原上的一些勞動力騰出來,他們(men) 外出打工,或者在縣城照顧上學的孩子,開創了一個(ge) 新的增收渠道,也提高了生活品質。
“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改變了草原生活方式,也讓我看到從(cong) 事新型的畜牧業(ye) 是一個(ge) 較好的職業(ye) 選擇。”24歲的尕瑪才文說。
尕瑪才文在西寧的一所警校讀書(shu) 。今年他畢業(ye) 後,看到生態畜牧業(ye) 給草原帶來的新希望,決(jue) 定回到家鄉(xiang) 創辦家庭牧場。
“雜多縣是一個(ge) 純牧業(ye) 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還是要依靠畜牧業(ye) 產(chan) 業(ye) 。”雜多縣縣長久文說,深入探索合作社經營模式,提升畜牧科技水平,推動畜牧業(ye) 生產(chan) 方式轉變,是牧區振興(xing) 的必由之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1.8萬牧民守護三江源 近31萬人吃上“生態飯”
我們全麵實現了生態管護公益崗位‘一戶一崗’目標,累計兌現生態公益性崗位工資1.65萬人9.1億元,人均月工資1800元,家庭年受益2.16萬元。[詳細] -
【鄉村振興在青海】“光伏羊”讓牧民增收“喜洋洋”
依托地形優勢和光照條件,如今,共和縣、貴南縣相繼建起了光伏發電站,借助光伏發電產業,大力發展“板”下經濟,實現了“一草兩用”。[詳細] -
青南支醫:在最接近雲端的地方 “醫”心守護牧民健康
“作為受援醫院,在青南支醫的幫助下,我們不僅提升了自身業務水平,也創造性開展了多項新技術,還進一步規範了診療。”玉樹州人民醫院院長助理索南巴久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