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青海:草原上“回族曼巴”的醫者仁心
圖為(wei) 馬文義(yi) 開展診斷。張添福 攝
雖已和馬文義(yi) 約好采訪時間,但當手裏攥著單據的病患找上門來,中新網記者著實不願打攪馬文義(yi) 和病患交流的一分一秒。
“回族曼巴(曼巴,藏語,即醫生)”——這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的草原兒(er) 女,對澤庫縣人民醫院院長馬文義(yi) 的稱呼。
記者深感不易的是馬文義(yi) 的“語言本領”——溫文爾雅的馬文義(yi) ,雖是回族,卻操著一口流利的藏語,直接和藏族病患溝通,毫無障礙。
“不管是漢族、回族還是藏族醫生,不用第三方翻譯,直接和病患溝通,是一項基本功。”馬文義(yi) 解釋道,“語言上交流不了,其他事情,都無法去做。”
圖為(wei) 馬文義(yi) 開展診斷。張添福 攝
記者聽到,診療期間,馬文義(yi) 講話輕聲細語。
“有時候,病患很疼,家屬也很著急,如果這時醫生口氣很大、動作慢騰騰,很長時間都檢查不了、疼也止不了,病患就更難受。”換位思考,馬文義(yi) 感同身受。
記者發現,馬文義(yi) 的眼睛裏,布滿了紅血絲(si) 。
“當醫生,就得天天加班。”馬文義(yi) 介紹,“這兩(liang) 天,早上六點就開台上手術。到了半夜,有危重急診患者,我們(men) 還得上。”
20世紀90年代,醫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馬文義(yi) ,被分配到澤庫縣鄉(xiang) 鎮衛生院和縣人民醫院工作。這裏平均海拔3700米,年均氣溫-2.4℃,全年無絕對無霜期,冬長無夏,春秋相連。
“來到醫院,看到鉗子,我就納悶,這咋做手術,”馬文義(yi) 說,“醫院隻有一個(ge) 高壓鍋用來消毒,這是最原始的方法,根本滿足不了無菌要求。”
“腦梗、心梗幾乎無藥可治,更無設備可查……”
“外科、婦產(chan) 科、內(nei) 科等重點科室,全部混在一起;兒(er) 科幾乎處於(yu) ‘零狀態’……”
圖為(wei) 馬文義(yi) 接待病患。張添福 攝
“產(chan) 婦難產(chan) 大出血,沒有辦法,就得轉院。母子兩(liang) 條命,撂在路上,真的很可憐……”類似這些馬文義(yi) 心中的“難受的事情”,刺痛了他,“患者來到醫院,我們(men) 或許也無能力去治好他。”
工作之後的馬文義(yi) ,選擇繼續在省會(hui) 西寧的醫學院和三甲醫院學習(xi) 、進修,增長本領。而他有多次選擇的機會(hui) ,可以“遠離”這些“難受的事情”,到醫療技術和生活環境更好的西寧工作。
“但在澤庫,西醫醫生確實少了一點,”甚至一度正在辦理工作調動手續的馬文義(yi) ,最終留在澤庫草原。
“澤庫草原兒(er) 女培養(yang) 和造就了我,我對這片草原有感恩之心。”馬文義(yi) 說,“患者把生命交到一個(ge) 醫生手裏,醫生要感恩來自患者的這份信任。”
從(cong) 初上高原的牧民口中的“小馬曼巴”,到如今,人到中年,那些“難受的事情”已不在話下。馬文義(yi) 和同事們(men) 也不斷完成很多過去不敢想象,甚至不斷填補“空白”的事情,如開展腹腔鏡下肝左葉切除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加膽總管探查術、開顱硬膜外血腫清除術等。
如今,澤庫縣人民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飛躍。幾年前,澤庫縣人民醫院的業(ye) 務用房麵積是3700平方米,現在,搬遷新址後增加到10580平方米,而隨著急救中心、康複中心建設,麵積將擴大至20000多平方米。
“現在,很多危重患者,本地就可解決(jue) 。同時,再也沒有做完手術,交不起醫療費的患者。”馬文義(yi) 感慨這些年的變化。
被評為(wei) “中國好醫生”稱號的馬文義(yi) ,在澤庫草原收獲眾(zhong) 多粉絲(si) 的同時,草原上的牧民,也感動著這位來自外鄉(xiang) 的“回族曼巴”。
“我的這個(ge) 病,交到你手裏,就算最後人沒了,我都心甘情願。”一位76歲病患的“叮囑”,永遠讓馬文義(yi) 記憶猶新。
一次,馬文義(yi) 去爬山,遭遇雪天,在山裏迷路。恰巧遇到一戶牧民,“他們(men) 趕緊用爐子生火,端出饃饃,拿自己的衣服給我穿,還用摩托車送我回縣城。”
有些牧民去縣城醫院看病時,牧民往往很早起床,“而且給馬文義(yi) 帶著牛奶。“他們(men) 把新鮮牛奶,從(cong) 那麽(me) 遠的地方送過來,這是一份溫暖和感情。”馬文義(yi) 說。
打造一支健全的人才梯隊,建設腦卒中、胸痛、高危孕產(chan) 婦、危重症新生兒(er) 救治等中心,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這成了馬文義(yi) 最大願望。
青海省黃南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肖順琛介紹,近十年,當地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醫共體(ti) 建設和遠程診療係統實現全覆蓋,新改建醫院、鄉(xiang) 鎮衛生院、村衛生室250個(ge) ,全州衛生醫療機構達到467家、床位達到1498張,比2012年增加116家和544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南支醫:在最接近雲端的地方 “醫”心守護牧民健康
“作為受援醫院,在青南支醫的幫助下,我們不僅提升了自身業務水平,也創造性開展了多項新技術,還進一步規範了診療。”玉樹州人民醫院院長助理索南巴久說。[詳細] -
【青·聽|優秀黨員故事】澤珍達日傑:甘做高原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鋪路人
1981年,在部隊從事衛生員工作的澤珍達日傑退伍後,堅定選擇留在牧區,為當地牧民群眾提供醫療服務。1984年,澤珍達日傑在果洛州衛生防疫站工作期間,隻要有病人問診,他隨時出診,無論白天黑夜,風雨無阻。[詳細] -
“全國最美醫生”占瑪澤仁:一輩子隻做一件事,治病救人
953215,這個數字是占瑪澤仁醫治過的病人(次)總數,是他生命中分量最重的一個數字。從1975年7月25日至今,40多年來,這個數字在占瑪澤仁心頭不斷變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