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聽|優秀黨員故事】澤珍達日傑:甘做高原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鋪路人
編者按:一個(ge) 黨(dang) 員就是一麵旗幟,一個(ge) 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截至2021年6月5日,青海省共產(chan) 黨(dang) 員總數為(wei) 42.53萬(wan) 名,他們(men) 在高原大地、各行各業(ye) ,為(wei) 青海發展、民族興(xing) 盛默默奉獻,貢獻力量,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撐起了應有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為(wei) 營造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青海省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精神的濃厚氛圍,人民網青海頻道聯合青海省委組織部推出《青·聽|優(you) 秀黨(dang) 員故事》係列報道,傾(qing) 聽他們(men) 用責任和擔當書(shu) 寫(xie) 初心和使命的故事。
1981年,在部隊從(cong) 事衛生員工作的澤珍達日傑退伍後,堅定選擇留在牧區,為(wei) 當地牧民群眾(zhong) 提供醫療服務。
1984年,澤珍達日傑在青海省果洛州衛生防疫站工作期間,隻要有病人問診,他隨時出診,無論白天黑夜,風雨無阻。隨著手機的普及,牧區與(yu) 外界聯係起來更加方便,澤珍達日傑出診也愈發頻繁。他說:“我從(cong) 不關(guan) 手機,隻要有人打電話,不管天寒地凍還是刮風下雨,我騎上摩托車就過去。”從(cong) 醫以來,澤珍達日傑贍養(yang) 孤寡老人數10名,接診患者超過50萬(wan) 人次,他進行義(yi) 務巡診行程近30萬(wan) 公裏,經常深入牧區、社區、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為(wei) 群眾(zhong) 測量血壓、診治病情、免費派發藥物,為(wei) 牧區群眾(zhong) 捐贈醫藥物資價(jia) 值超過20萬(wan) 元。
澤珍達日傑為(wei) 學生們(men) 教授臨(lin) 床醫學知識。本人供圖
幾十年下來,他成了牧民群眾(zhong) 眼中的好“曼巴”(藏語,意為(wei) 醫生),老百姓對他讚譽有加,但牧民群眾(zhong) 看病難問題依然存在,他發現培養(yang) 人才是解決(jue) 牧區缺醫少藥現狀的關(guan) 鍵。2002年8月,澤珍達日傑辭去穩定的工作,拿出家中僅(jin) 有的12萬(wan) 元積蓄,投資創辦了果洛州首家民辦藏醫專(zhuan) 科學校——果洛州雪域大吉利眾(zhong) 藏醫藥學校。辦學19年以來,他以傳(chuan) 承藏醫藥學為(wei) 己任,以“傳(chuan) 統技藝、幫扶脫貧、實現自立、貢獻社會(hui) ”為(wei) 目標,為(wei) 2000餘(yu) 名來自青海省及西藏、甘肅、四川、雲(yun) 南等地的貧困孤殘青少年提供了免費就學的機會(hui) ,培養(yang) 出中職藏醫藥學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950餘(yu) 人;培訓基層醫療衛生人員4000多人次,學員們(men) 也通過各種形式走上了就業(ye) 崗位。澤珍達日傑也因此被授予“全國邊陲優(you) 秀兒(er) 女”銀質獎章、“人民的好醫生”“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
經過多年學習(xi) 和實踐,澤珍達日傑在內(nei) 科和兒(er) 科的診療及保健方麵積累了豐(feng) 富臨(lin) 床經驗,既能熟練運用藏西醫結合治療高原常見病,又能采取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有效抑製各種高原傳(chuan) 染性疾病的擴散,並達到極高的治愈率。特別是在藏醫對傳(chuan) 染病的分類研究、藏醫治療乙型肝炎、藏醫治療風濕類風濕等方麵成績顯著,先後在省級以上刊物及各種學術會(hui) 議上發表論文30餘(yu) 篇,為(wei) 藏醫藥學的傳(chuan) 承作出了較大貢獻,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民委評為(wei) 全國“在少數民族醫藥事業(ye) 發展中表現突出的個(ge) 人”。
澤珍達日傑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了基層醫療衛生教育事業(ye) ,為(wei) 培養(yang) 藏醫學人才兢兢業(ye) 業(ye) 、公而忘私。他時刻以共產(chan) 黨(dang) 員標準嚴(yan) 格要求自己,從(cong) 醫40多年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忠誠本色以及“紮根高原,傾(qing) 心盡力,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仁心“拉吉”守護“天邊”牧人
“很多牧民的住處距離鄉衛生院較遠,突發疾病或身體不適時會聯係我們。”丁增紮西說,“不管任何時間,接到電話就要立即出發,哪怕駕駛在漆黑的山路上,也不會認錯方向。”[詳細] -
30載紮根基層守護百姓健康——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仁青
今年58歲的仁青出生在海北州剛察縣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他從小就立誌長大後要當一名草原上的醫生。為了實現這個誌願,19歲參加工作的仁青在基層衛生院一幹就是十幾年。[詳細] -
牧民心中的“好曼巴”——記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澤珍達日傑
“當牧民群眾伸出大拇指誇讚我是好‘曼巴’的時候,我都會提醒自己,醫者仁心是我永遠追求的目標。”澤珍達日傑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