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中華水塔”三江源年均自產水資源量超過680億立方米

發布時間:2022-07-29 14:08:00來源: 新華社

  受氣候暖濕化、降水量增多等因素影響,素有“中華水塔”之稱的三江源地區,過去五年的年平均自產(chan) 水資源總量達到685.42億(yi) 立方米,相當於(yu) 4800多個(ge) 杭州西湖蓄水量,比1956年至2000年的年平均自產(chan) 水資源量增加38%。這標誌著三江源地區當前水生態和水資源整體(ti) 向好,能持續穩定向下遊地區輸送大量淡水。

  這組數據是由來自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測報中心的江源科考隊員,向新華社記者最新透露的。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長江科學院組織的2022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正在青海開展。科考隊員在長江南源當曲、長江正源沱沱河、瀾滄江源等地監測發現,近年來這些河流徑流量明顯增加,部分湖泊麵積擴大,水位上漲。


這是7月27日拍攝的長江源區的囊極巴隴景觀,長江正源沱沱河和南源當曲在此匯合。新華社 肖藝九 攝

  作為(wei) 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位於(yu) 青海的三江源地區是全球水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豐(feng) 沛的自產(chan) 水資源量是三江源每年能向下遊輸送數百億(yi) 立方米淡水的重要基礎。青海省水利廳最新發布的《2021年青海省水資源公報》顯示,2021年青海省水資源總量為(wei) 842.21億(yi) 立方米,地表水出境水量達765.55億(yi) 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增幅均超過27%。

  科考隊員、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測報中心水資源部部長李燕介紹,三江源地區自產(chan) 水資源總量以地表水為(wei) 主,在2005年以後總體(ti) 轉豐(feng) ,尤其是2017年以來的五年間增幅明顯。比如長江源過去五年間的年均自產(chan) 水資源總量達到266.17億(yi) 立方米,較1956年至2000年的多年平均值增加48.4%。


7月27日,來自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測報中心的江源科考隊員在測量河流流速和記錄數據。新華社 陳傑 攝

  江源科考隊科考數據顯示,青藏高原暖濕化特征變化明顯,僅(jin) 長江源地區過去10多年的平均氣溫比前40多年的氣溫平均值增加了1.4攝氏度;三江源地區2021年降水折合水量為(wei) 1710億(yi) 立方米,較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增加11.33%。

  “氣溫升高帶來冰川和凍土融化,降水直接增加地表徑流,由此三江源自產(chan) 水資源總量明顯增長。”科考隊員、長江科學院河流所正高級工程師周銀軍(jun) 說,水資源總量增加將帶動三江源及下遊地區生態環境進一步向好,但河流徑流增加將給中下遊水利工程運行帶來係列挑戰,需要提前準備做好應對。


7月26日,來自長江科學院的科考隊員在長江源區采集水樣。新華社 肖藝九 攝

  周銀軍(jun) 等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水資源總量變化將對三江源地區整體(ti) 生態係統帶來係列影響,相關(guan) 基礎性研究有待完善和加強,比如冰川和凍土作為(wei) 當地自產(chan) 水資源總量的重要來源,其退化速度和消融機理仍需加強監測研究;同時也需要社會(hui) 各界進一步提高生態環保意識,確保“中華水塔”長期穩定實現“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