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組長馮誌勇:“口碑是最好的牌子”
圖為(wei) 馮(feng) 誌勇(中)走訪慰問。(資料圖)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 供圖
即便兩(liang) 鬢斑白,但馮(feng) 誌勇還是再次踏上了一段新趕考路——從(cong) 幾乎0海拔的上海出發,掛帥對口支援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2019年,時任上海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副主任的馮(feng) 誌勇,掛帥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組長,擔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長,真正詮釋何為(wei)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但與(yu) 前三批不同,馮(feng) 誌勇掛帥的上海第四批援青幹部人才的這三年,麵臨(lin) 一係列曆史性節點——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開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十三五”規劃收官、編製“十四五”規劃,中央召開第七次西藏工作會(hui) 議,援青又迎十周年。同時,還麵臨(lin) 巨大風險和挑戰,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5.22”青海瑪多7.4級大地震等。
“這對我們(men) 來說,既是一種光榮,也是一場考驗。”馮(feng) 誌勇說。
“上海青”與(yu) “青海上”
“上海青”——是這些年青海幹部群眾(zhong) 對上海援青幹部人才的親(qin) 切稱呼。
但也巧合,“上海青”倒著讀,成了“青海上”,這是上海一批又一批援青幹部人才的期盼和責任。馮(feng) 誌勇還巧妙詮釋說,上海青是全國種植麵積最廣的蔬菜品種之一,能適宜不同氣候環境,“上海青”象征著上海援青幹部人才從(cong) 幾乎0海拔到4200多米,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拚搏精神。
這三年,馮(feng) 誌勇帶領“上海青”們(men) 致力於(yu) 完善協作關(guan) 係、拓展合作領域、健全幫扶機製、優(you) 化工作方法,齊心協力跑出對口援青的“加速度”。
開展理論學習(xi) 、大興(xing) 調查研究、深度融入果洛全州……馮(feng) 誌勇說,“隻有真正滿懷對人民群眾(zhong) 的深切情感,才能把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事情當作大事來抓,才能千方百計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辦好事。”
不以事艱而不為(wei) ,不以任重而畏縮。三年來,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交支票不交責任”,狠抓項目過程管理,強化質量安全,落實主體(ti) 責任,三年共推進實施對口支援項目238個(ge) ,項目開工率、完工率和投資完成率連續創曆史最好水平。
三年來,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先後榮獲第六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青海省五一勞動獎狀、上海市工人先鋒號、上海市助力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青海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等各項榮譽,援青團隊有21人次獲得全國、上海市和青海省授予的榮譽,用優(you) 異成績回報組織的信任與(yu) 重托。
“上海青”們(men) 的表現,讓馮(feng) 誌勇充滿驕傲。
圖為(wei) 馮(feng) 誌勇(中)走訪調研。(資料圖) 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 供圖
改善牧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
中央要求、當地所需、上海所能——馮(feng) 誌勇說,要把上海智慧、上海力量、上海溫度傳(chuan) 遞到果洛高原。
在果洛,最美觀、最整潔的村落,無疑是近些年新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村。
但當置身草原腹地的果洛州甘德縣江千鄉(xiang) 恰曲納村時,高原特色和現代生活氣息撲麵而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恰曲納村可不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村,實為(wei) 當地的既有村落。
恰曲納村從(cong) 略顯破敗,一躍成為(wei) 果洛高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這歸功於(yu) 上海援青幹部主動探索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整村推進模式。
“進入雪域高原伊始,我們(men) 就調研、討論高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的建設。”馮(feng) 誌勇介紹,通過連續三年項目資金投入,別有一番新貌。
馮(feng) 誌勇介紹,按照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整村推進模式,以恰曲納村為(wei) 試點,規劃先行,策劃同步,整合房屋改造、橋梁建設、道路整治、垃圾低溫熱解等內(nei) 容,一體(ti) 同步實施,同時,在村域範圍聯動發展文創產(chan) 品加工、飼草種植、食品加工、餐飲服務等多種產(chan) 業(ye) ,成效顯著,恰曲納村也成為(wei) 果洛州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示範村。
對於(yu) 高原鄉(xiang) 村振興(xing) ,馮(feng) 誌勇表示,這應和新型城鎮化成為(wei) 果洛發展的“一體(ti) 兩(liang) 翼”。
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馮(feng) 誌勇介紹,上海援青幹部人才按照社區化建設理念,持續加大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支持在易地搬遷安置點建設綜合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為(wei) 高原牧區城鎮化的發展助力。
構建高原特色產(chan) 業(ye) 鏈條
抓工作,要有雄心壯誌,更要有科學態度。“在果洛,打造一項產(chan) 業(ye) ,是個(ge) 難點,也是痛點。”對此,馮(feng) 誌勇提出,要以市場倒逼生產(chan) 端,“圍繞市場,先解決(jue) 最痛的問題。”
“果洛的企業(ye) ,放在一個(ge) 大市場內(nei) ,幾乎沒有議價(jia) 能力,也沒有產(chan) 品開發能力,隻能抱團發展。”馮(feng) 誌勇推動建設農(nong) 牧產(chan) 品交易大廳、特種經濟養(yang) 殖基地、標準化養(yang) 殖場、加工展銷中心等,發動成立果洛州產(chan) 業(ye) 發展公益聯盟,整合高原特色生態畜牧業(ye) 、特色種植業(ye) 、文化旅遊等綠色產(chan) 業(ye) 共同拓展市場。
“以前我們(men) 用資金扶持合作社,要求合作社每年固定給農(nong) 牧民分紅,而不管經營好壞,其實這種分紅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深刻了解這個(ge) “痛點”,馮(feng) 誌勇牽頭製定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貸款貼息貼費管理辦法。
馮(feng) 誌勇介紹,在果洛,犛牛收購季集中在8月至11月。此時,收購企業(ye) 有大量的資金需求,但通過貸款發生的財務成本高,往往不敢加大資金投入、擴大收購規模,削弱了企業(ye) 的市場開拓能力。
“在援青項目支持下,果洛州出台了貸款貼息貼費的補貼政策,這樣,企業(ye) 的財務壓力會(hui) 馬上減輕,引導企業(ye) 主動投入,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效應。”馮(feng) 誌勇說。
提升智力支援成效
馮(feng) 誌勇與(yu) 果洛州組織部門共同製定智力支援係列行動計劃,以“傳(chuan) 幫帶培”模式,協助組織黨(dang) 政幹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赴上海掛職、進修、培訓,重點推動中小學教師集中培訓和醫療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跟崗培訓,推動落實各類培訓班次60期、2500多人次參訓。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馮(feng) 誌勇創新政府購買(mai) 服務形式,首次利用援青資金麵向社會(hui) 招聘有資質的醫務、教師人員,目前已有258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到崗。
“智力支援我們(men) 想牢牢盯住編製不足這個(ge) 堵點,通過這種形式,能長期緩解全州基層教師、醫生緊缺的問題。”馮(feng) 誌勇說。
豐(feng) 富教育幫扶內(nei) 容。上海援青十二年來,教育領域投資占比最高,達到26.4%。
“過去,我們(men) 主要抓硬件,如標準化教室、宿舍、操場等。”馮(feng) 誌勇說,為(wei) 了強化中小學達標建設,每年均新建擴建一批寄宿製學校學生宿舍,維修改造教學用房、校園廣場,購置配套教學設備。為(wei) 了突出學前教育,每年根據學齡前兒(er) 童年齡結構梯次推進標準化幼兒(er) 園建設。
但對於(yu) 硬件,他也發現一個(ge) “難言之隱”。
“教師應該是個(ge) 體(ti) 麵職業(ye) ,但有些學校學生住樓房、有暖氣,老師住平房、燒牛糞取暖。”馮(feng) 誌勇說,這樣的情況並非個(ge) 例。
“教師連住宿都不體(ti) 麵,教師這個(ge) 職業(ye) 怎麽(me) 體(ti) 麵?教育又如何能體(ti) 麵?”馮(feng) 誌勇提出,“掃地式”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推動建設一批教師周轉房,改善教師生活條件,提高教師的職業(ye) 榮譽感。
如今的果洛高原,校園是當地“最美建築”。
“我們(men) 又開始拚命做軟件文章,反複調研,看怎樣讓果洛草原的孩子,從(cong) ‘有學上’,到‘上好學’。”馮(feng) 誌勇說。
馮(feng) 誌勇提出把西寧果洛中學建設成為(wei) 果洛州教育發展基地設想,推動構建“上海-西寧-果洛”三級漸進式教師培訓體(ti) 係,發揮援青教師教學研究作用。
圖為(wei) 馮(feng) 誌勇(中)在建設項目工地調研。(資料圖) 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 供圖
推進醫療衛生緊密合作
近些年,“上海嘉定·光明使者青海久治行”白內(nei) 障患者救治活動,成效頗豐(feng) 。如今,上述活動已經跳出果洛州久治縣,成為(wei) 上海在整個(ge) 果洛地區開展的特色品牌項目。
但在醫療條件,特別是眼科醫療條件落後的果洛州,全麵鋪開這個(ge) 項目,困難不言而喻。
經過多年經驗積累和巡回醫療的實踐探索,形成了上半年在果洛州大麵積篩查白內(nei) 障患者,固定好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後,下半年利用社會(hui) 捐贈資金,從(cong) 2000公裏外的上海組織運輸所需儀(yi) 器,甚至包括優(you) 秀的麻醉師,天時地利人和,再集中開展一波手術。
“這樣把即將失明的老百姓,往返兩(liang) 地做手術的所有錢,都節省了下來。”馮(feng) 誌勇不無驕傲。
而十多個(ge) 標準化鄉(xiang) 鎮衛生院,也是馮(feng) 誌勇帶領的上海援青團隊的得意之作。
“我們(men) 提倡沒有房子蓋房子,沒有設備買(mai) 設備,沒有人才聘人才。”馮(feng) 誌勇希望標準化鄉(xiang) 鎮衛生院能建設一個(ge) 達標一個(ge) ,“之後我們(men) 再通過援青項目支持上海各級醫院和醫療資源與(yu) 果洛州人民醫院、六縣醫療衛生機構、鄉(xiang) 鎮衛生院等之間互聯互通的信息化網絡體(ti) 係建設,加大遠程閱片、遠程診斷、遠程會(hui) 診、遠程教學培訓等遠程醫療幫扶。”
“如果沒有信息化,我們(men) 單純援助硬件設備,就會(hui) 麵臨(lin) 有了設備而無法科學、精準閱片和診斷的境地。”馮(feng) 誌勇表示,“現在牧民如果有需求,上海三甲醫院專(zhuan) 家就可遠程閱片、遠程診斷,甚至實現遠程會(hui) 診。”
但成效並非僅(jin) 此而已。“生活在偏遠牧區的牧民,如果想到果洛州看病,交通費、住宿費就是一筆不小開支。”馮(feng) 誌勇算了一筆賬,“如今,縣域就診率達九成,體(ti) 現了果洛衛生健康事業(ye) 的發展。”
“以前,有些鄉(xiang) 鎮衛生院連氧氣瓶都沒有。現在,我們(men) 的已經有標準化鄉(xiang) 鎮衛生院能提供彌漫式供養(yang) 服務,這在以前都無法想象。”馮(feng) 誌勇有個(ge) 心願,希望在“十四五”收官之後,果洛的基礎醫療在青南地區能成為(wei) 一個(ge) 標杆。
2022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guan) 於(yu) 通報表揚數字健康典型案例(第二批)的通知》,果洛州的“重構現代化高原牧區醫療信息平台推動偏遠地區醫聯體(ti) 高效聯動”榜上有名,成為(wei) 青海唯一被通報表揚的數字健康典型案例。通報表揚的背後,不乏馮(feng) 誌勇的念茲(zi) 在茲(zi) 。
對於(yu) 上海援青幹部人才,三年是錘煉黨(dang) 性、磨練意誌、砥礪品格的三年,也是凝心聚力、務實創新、拚搏奉獻、和融共進的三年。馮(feng) 誌勇表示,“我們(men) 始終堅守信任、牢記職責、懂得感恩,接受了一場深刻的黨(dang) 性教育、生動的國情教育、現實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但在果洛,曆時十二年的上海援青,卻很少看見“上海援青”的大牌子。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馮(feng) 誌勇意味深長,“口碑是最好的牌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上海援青醫生邱筱煒:“好曼巴”讓高原牧區群眾“心”安
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心內科邱筱煒與其餘三位來自不同單位的醫師滿懷熱忱對口幫扶青海,成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的第一批援建專業型人才。 [詳細] -
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組長馮誌勇:“口碑是最好的牌子”
即便兩鬢斑白,但馮誌勇還是再次踏上了一段新趕考路——從幾乎0海拔的上海出發,掛帥對口支援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詳細] -
【人民幸福生活】上海援青醫者:“我的心第一次感覺和高原貼得這麽近”
用整整40瓶鹽水清洗腹腔、醫教研造福一方、打造一支技術精良外科團隊……7月,上海第四批援青幹部人才即將結束援青生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