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新聞|江源科考:跟著衛星探秘長江源
由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長江科學院等單位近期聯合開展的2022年江源科考活動中,新華社記者獨家隨隊全程采訪,同時借助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提供的衛星遙感數據,記錄了江源之變。
“江源之水冰川來”
格拉丹東(dong) 雪山是唐古拉山脈主峰,長江正源發源於(yu) 此。薑根迪如、崗加曲巴等一條條巨大冰川猶如白色長龍,盤踞在群山脊穀間。
抬頭,是皚皚白雪冰川;腳邊,是冰雪融水奔流。厚厚冰蓋嵌入山穀中,冰川融水隨著河穀順勢而下,匯入長江源水係。
通過崗加曲巴衛星遙感圖像可以看到,巨大冰川前沿形成一條條“冰舌”。冰川融水沿著河穀最終流入長江源水係,奔流而下匯入滾滾長江。
長江科學院總工程師徐平介紹,全世界的大量淡水資源是以冰川形式儲(chu) 存,因此冰川被稱為(wei) “固體(ti) 水庫”。長江源地區是全球水資源最為(wei) 豐(feng) 富區域之一,擁有大量冰川資源,形成“江源之水冰川來”的壯觀場景。
青海省水文監測數據顯示,長江源地區過去五年間的年均自產(chan) 水資源總量達到266.17億(yi) 立方米。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年用水量419立方米。按此標準計算,長江源當前年均自產(chan) 水資源總量相當於(yu) 6300多萬(wan) 人一年的用水量。
“愛擺動”的江源河流水係
相較於(yu) 長江幹流“一條大河波浪寬”,長江源頭河流則呈現“河床形態常變換”等特殊形態。
在長江正源沱沱河和南源當曲匯合的囊極巴隴,不同時期的衛星圖像清晰顯示,江源水係河道衝(chong) 淤頻繁,水流不斷分汊又匯集,鳥瞰就像在大地上紮起許多小辮子。
從(cong) 囊極巴隴衛星遙感圖像拚版照片上,可以看出左上的長江正源沱沱河與(yu) 左下的長江南源當曲交匯在一起形成通天河。南源當曲因經曆濕地過濾,水體(ti) 比沱沱河清澈。不同年份中由於(yu) 河流水量不一樣,因此擺動中的“辮狀”水係也每年不一樣。
“辮狀”水係分布,成為(wei) 江源獨特的河流形態。科考隊員、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周銀軍(jun) 解釋說,結合前期多方研究發現,長江中下遊幹流形成已有數十萬(wan) 年,而長江源完整河流水係形成時間僅(jin) 約兩(liang) 萬(wan) 年,“年輕河流的階地、河漫灘發育不完整,河槽不明顯,因此多呈寬淺、辮狀形態”。
周銀軍(jun) 說,在青藏高原上,江源河床下多是凍土,河水很難向下侵蝕。加上兩(liang) 岸沒有山體(ti) 形成自然約束,也不像平原地區修建堤防、護岸等水利工程,長江源地區河流水量大、水流快時,河道衝(chong) 刷以橫向變形為(wei) 主,因此河床呈現千變萬(wan) 化狀態。
“長江大保護,從(cong) 江源開始”
受青藏高原暖濕化等因素影響,長江源區雪線上升、冰川退縮、水土流失等問題逐漸凸顯,需要科研工作者的持續研究和社會(hui) 各界的共同努力來積極應對。
冬克瑪底冰川位於(yu) 長江源支流布曲源頭。這條冰川過去在20年裏逐步退縮分成大、小冬克瑪底兩(liang) 條冰川,成為(wei) 長江源冰川退縮的典型代表。
從(cong) 冬克瑪底冰川不同年份衛星遙感圖像可以看出,在2011年冬克瑪底冰川還是一個(ge) 整體(ti) ,此後就陸續分為(wei) 大、小冬克瑪底兩(liang) 條冰川。紅框區域內(nei) 變化,說明兩(liang) 條冰川末端之間距離逐漸拉大,處於(yu) 消融退縮。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shu) (2021)》顯示,全球山地冰川整體(ti) 處於(yu) 消融退縮狀態,1985年以來山地冰川消融加速。其中長江源區大、小冬克瑪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趨勢,2020年這兩(liang) 條冰川末端分別退縮了10.1米和15.7米。
“江源打個(ge) 噴嚏,長江都要感冒。”江源科考隊員介紹,江源地區生態係統狀況關(guan) 係和影響著整個(ge) 長江流域,需要在全社會(hui) 提倡“長江大保護,從(cong) 江源開始”理念,推進長江源“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讓更多人來關(guan) 注江源、保護江源。
統籌:張書(shu) 旗、山旭
記者:李勁峰、肖藝九、陳傑、田中全
終審:於(yu) 衛亞(ya)
編輯:馬知遙
遙感與(yu) 數據技術:穀寧 郭超 李東(dong) 澤
新華社新媒體(ti) 中心
媒體(ti) 融合生產(chan) 技術與(yu) 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華社青海分社
新華社湖北分社
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江源科考探秘高原水生態“微觀世界”
莽莽江源,奧秘多多。當很多人被地球“第三極”上的雪山冰川、草原河流、飛禽走獸所吸引時,江源科考的一些隊員們卻沉浸於尋覓浮遊植物、底棲動物等微小生物中,探秘高原水生態的“微觀世界”。[詳細] -
無人機航拍可可西裏罕見“紅山脈”
近日,正在進行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江源科考活動中,科考隊在可可西裏發現一處當地罕見的大規模“紅山脈”。[詳細] -
江源科考發現升溫3攝氏度或將致高原植被退化
以近3年平均氣溫為基準,當氣溫升高3攝氏度時,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地區的高寒草甸植被將出現覆蓋度降低、物種密度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等難以逆轉的退化風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