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青年的沱沱河情緣
林勝(左一)與(yu) 同事一起,在藍天白雲(yun) 間守護“天路”安全。張得俊 攝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夢想,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奮鬥。”這是2021年11月,林勝提交的一份書(shu) 麵申請裏的一句話。他申請前往的地方,是沱沱河站派出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公安派出所。
提及申請到沱沱河站派出所工作的原因,林勝隻是簡單地回答:“想去艱苦的地方鍛煉一下自己。”
但他卻從(cong) 未意識到,自己的工作經曆,本身就是一種磨礪。
從(cong) 海濱鮀城,到高原瀚海,再到長江源頭,林勝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的河山,用奮鬥書(shu) 寫(xie) 著濃墨重彩的人生。
一次無悔的職業(ye) 選擇
如果不加詢問,很難從(cong) 外貌和語氣裏“看”出林勝來自廣東(dong) 汕頭。甚至從(cong) 刻入一個(ge) 人骨髓裏的飲食習(xi) 慣當中,也很難辨別出來。
中午的青海涼麵,林勝吃得津津有味。甚至比本地人韓福財多吃了一碗。
“平時很少在警務區裏吃午飯的。”林勝說,因為(wei) 管轄的線路比較長,所以平時都是自備幹糧在線路上“野餐”。
林勝所在的沱沱河站派出所不凍泉警務區管轄著青藏鐵路格拉段的12個(ge) 車站,242公裏的線路。所在位置,恰巧就在格爾木與(yu) 沱沱河站正中間。
對於(yu) 青藏線上的各個(ge) 站點,林勝並不陌生,雖然來沱沱河站派出所還不到一年,但他已算得上是青藏線上的一名老民警了。
2015年,林勝報考了青藏鐵路公安局格爾木公安處。對於(yu) 一個(ge) 從(cong) 小生活在沿海發達省份的人,為(wei) 何選擇駐守偏遠的西部高原,林勝隻是道出了一個(ge) 簡單的理由:“相比其他鐵路公安局,報考這裏的人數比較少。”
對於(yu) 當地的艱苦,當時的林勝並沒有過多深究。“雖然知道離家很遠,但覺得這也是一種難得的人生經曆。”或許源自汕頭人敢闖敢拚的血脈基因,林勝義(yi) 無反顧地沿著那條神奇的“天路”,來到了青藏高原。
從(cong) 海拔隻有十幾米、植被豐(feng) 沛、四季常青的海濱城市,到海拔2700多米、植被稀少、隻有茫茫戈壁的格爾木,與(yu) 家鄉(xiang) 截然相反的自然環境,完全超出了林勝的預料。
但林勝並沒有退縮。
2015年8月,林勝被分配到了格爾木公安處特警支隊。三年後,他被調到了格爾木公安處乘警支隊。
也就是從(cong) 那時起,他與(yu) 沱沱河站派出所結下了緣分。
與(yu) 閃光集體(ti) 的相識相知
成為(wei) 鐵路乘警後,林勝的工作陣地從(cong) 車站裏轉移到了列車上。
因為(wei) 經常跟車在青藏鐵路上“跑”,林勝與(yu) 沱沱河站派出所的民警們(men) 有了接觸。
林勝說,因為(wei) 沱沱河站派出所的物資需要過往的列車順道“配送”,所以所裏的民警也經常會(hui) 拜托乘警給他們(men) 帶些東(dong) 西。
一來二去,林勝與(yu) 沱沱河站派出所的民警們(men) 有了聯係,他們(men) 的艱辛林勝也看在眼裏。
沱沱河站每日隻有一對列車停靠,其中一趟列車停靠的時間是淩晨2時左右,有時還會(hui) 更晚一些。“但不管多晚,月台上始終會(hui) 有他們(men) 的身影。”林勝說,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星空映射出的那道藏藍色的身影不突出,卻顯得很高大。
“是怎樣的一種動力讓他們(men) 能夠堅守在這片荒無人煙的高原?”林勝時常這樣想。
但他們(men) 孤獨的心情林勝卻十分理解——隻要列車在沱沱河站停靠,所裏來接車的民警都會(hui) 與(yu) 列車員或者乘警聊上幾句。
“在所裏待久了,最渴望見到的就是生麵孔。”曾經一位沱沱河站派出所民警的話,深深地印刻在了林勝的腦海裏——是怎樣的一種孤寂,讓見到生麵孔都是一種渴望。
而經曆的一件小事,讓林勝對沱沱河站派出所堅守的意義(yi) 有了直觀的感受。
那本是一次如往常一樣的跟車。淩晨2時30分左右,列車停靠在了沱沱河站。
“下車的乘客請排好隊準備下車。”為(wei) 了保證下車旅客的安全,林勝如往常一樣站在了車廂門口,而門外,是負責接車的沱沱河站民警。
一分鍾後,列車駛離了沱沱河站。但沒過多久,一位旅客找到林勝,說自己的鞋不見了。
經過一番查找,最終確定這位旅客的鞋被在沱沱河站下車的另一位旅客穿走了。於(yu) 是,林勝立即聯係了沱沱河站派出所。“都這麽(me) 晚,就算找到也估計要到早上了。”林勝說,乘客穿錯鞋的事在列車上時有發生,一般情況下找到的概率很小。
讓林勝沒想到的是,過了大約1個(ge) 多小時,他就接到了沱沱河站派出所打來的電話,說那名穿錯鞋的旅客已經找到了,隨後雙方約定了交換地點和方式。
“就是這件小事,讓我對他們(men) 肅然起敬。”林勝心想,如果有機會(hui) ,我一定要加入這個(ge) 隊伍。
加入光榮的集體(ti)
2021年11月,沱沱河站派出所一批老民警即將離崗。
因為(wei) 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對身體(ti) 傷(shang) 害很大,所以每隔幾年,沱沱河站派出所的民警就要換一批。
為(wei) 了能夠加入這個(ge) 光榮的集體(ti) ,每到這個(ge) 時候,格爾木公安處的不少青年民警都會(hui) 主動申請前往沱沱河站派出所。
林勝就是其中之一。
而他的申請方式也讓處裏的領導印象深刻——這麽(me) 多年來,隻有林勝一個(ge) 人是寫(xie) 的書(shu) 麵申請。
書(shu) 麵申請裏,林勝寫(xie) 了這樣一句話:“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夢想,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奮鬥。”
林勝說,自己的青春總要留下些不一樣的回憶。
在格爾木工作6年,林勝本以為(wei) 自己已經適應了高原的氣候。
但初上沱沱河,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是給他上了一課。
頭疼、呼吸困難……當天晚上,林勝就因為(wei) 嚴(yan) 重的高原反應頭疼了一夜。
“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襖。”來到沱沱河,林勝終於(yu) 親(qin) 身感受到了這四句話所描繪的景象;發紫幹裂的嘴唇、皮膚被曬到脫皮……惡劣的自然環境也很快在林勝的身體(ti) 上留下了痕跡。
在逐漸熟悉派出所的工作後,林勝被分配到了不凍泉警務區。
相比於(yu) 所裏,警務區的條件更加艱苦。“不僅(jin) 吃的飯菜,甚至連水都要靠定期配送。”林勝說。
但林勝覺得,現在的條件再苦,也比不過老一代沱沱河站派出所民警吃過的苦。“現在所裏和警務區的基礎設施已經改善了很多。”而不凍泉警務區住宿樓前依舊留有老一輩民警居住過的板房。
雖然到沱沱河站派出所工作還不滿一年,但林勝已經感受了駐守在這裏的艱辛。
一天深夜,林勝接到警情,報警人稱看到有兩(liang) 頭牛跑進了線路。為(wei) 了找到這兩(liang) 頭牛,林勝和同事一直圍著警情發生地周圍數公裏範圍,徒步找了好幾個(ge) 小時,直到確認沒有動物在線路上“閑逛”,二人才放心離開。而此時天邊已泛起了魚肚白。
“這樣的警情很多,不管有沒有,我們(men) 都需要去察看。”林勝說。
常年駐守在外,家人始終是民警們(men) 最牽掛的人。林勝也不例外。“對於(yu) 自己的工作情況,多少還是有些隱瞞。”林勝說,如果是在自己吸氧的時候父母打來視頻電話,他總會(hui) 把氧氣管拔下來再接通電話。
好在,林勝的父母比較支持林勝的工作。“他們(men) 一直都說,不管在什麽(me) 地方,隻要盡心工作就好。”
或許,正是父母的支持,才能讓林勝心無旁騖地堅守青藏線,並選擇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公安派出所鍛煉自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用青春書寫忠誠的高度
沱沱河站派出所所長沈衛平(左二)和民警們一起向客車司機宣傳愛路護路知識。要去如此艱苦的地區工作,對於自己的父母,沈衛平猶豫再三,最終和妻子商議,決定向父母隱瞞自己去沱沱河站派出所工作的事情。[詳細] -
堅守雪域高原護衛“天路”平安
17年裏,青藏鐵路公安局格爾木公安處沱沱河站派出所百餘位民警在這裏用青春書寫忠誠,用堅守詮釋擔當,用汗水磨礪意誌,甚至用生命守護安康,鑄就了一座“鑄忠誠警魂、守生命禁區、護雪域天路、保一方平安”的精神豐碑。[詳細] -
“90後”鐵警的別樣青春
“當時不想來,現在不想走。”三年裏,他們在老一輩鐵警的榜樣激勵下,書寫下了新時代青年鐵警“鑄忠誠警魂、守生命禁區、護雪域天路、保一方平安”的不悔誓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