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生態優先”引領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22-10-08 11:31:00來源: 新華網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昂賽大峽穀一角(6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金秋時節,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昂賽大峽穀內(nei) ,層林盡染,清冽的瀾滄江水蜿蜒湍急,不時可見岩羊、白唇鹿等在密林中一閃而過,處處洋溢著生機和活力。

  青海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素有“中華水塔”之譽。經過多年治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國慶節前夕,記者來到昂賽大峽穀,親(qin) 身感受這裏發生的改變。

  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記者抵達此行目的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熱情村村民桑周家。桑周今年28歲,從(cong) 小在昂賽大峽穀長大,家裏養(yang) 著67頭犛牛,是個(ge) 地地道道的牧民。

  大清早,記者即隨桑周到海拔4000多米的山區放牧。走了沒一會(hui) 兒(er) ,每個(ge) 人都氣喘籲籲,但一路上風景美不勝收,許多叫不上名字的動物頻頻映入眼簾,每個(ge) 人都興(xing) 致勃勃。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昂賽大峽穀一角(6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看,那是馬麝”“在河邊嘴特別尖、特別長的是鹮嘴鷸”……一路上,桑周拿著望遠鏡細數著看到的野生動物。“這幾年,草綠了,水清了,以前看不到的雪豹現在經常能看見。”談及變化,桑周滔滔不絕。

  翻過兩(liang) 座山,是一片廣闊草場,犛牛開始在草場上撒歡。“在這裏生活了二十多年,草長得是越來越好。”捋起一把草,桑周頗為(wei) 感慨。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曾向記者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三江源濕地湖泊減少、草地植被退化、水源涵養(yang) 能力下降、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阻礙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

  在桑周記憶裏,小時候,草場鼠害泛濫,最嚴(yan) 重時,到處是光禿禿的黑土灘。這幾年,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昂賽大峽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峽穀內(nei) 記錄到的雪豹個(ge) 體(ti) 從(cong) 2017年的42隻上升到現在的85隻,金錢豹個(ge) 體(ti) 從(cong) 2017年的4隻上升到現在的12隻。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啟動,三江源的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ge) 全新階段。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昂賽大峽穀一角(6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2016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與(yu) 昂賽大峽穀的基層幹部、生態管護員等進行視頻交流,希望他們(men)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齊心協力管護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動物等生態資源,生產(chan) 生活都越來越好。

  也是在這一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起“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製。2018年,桑周成為(wei) 一名生態管護員。這項工作,每年為(wei) 他帶來2萬(wan) 多元收入。在他看來,“能保護動物,又能掙錢照顧家裏,這是黨(dang) 的政策好,相信黨(dang) 的二十大會(hui) 推出更多的好政策。”

  多年來,桑周每天隨身攜帶著筆記本,把放牧巡山過程中看到的環境變化和野生動植物情況都一一記錄下來。

  “經常看一看,數一數,這些都已印在我的腦子裏啦。”桑周說。

  歇一會(hui) 兒(er) 走一段,突然桑周有了新發現。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境內(nei) 的昂賽大峽穀拍攝的白唇鹿(8月5日攝)。新華社發(達傑朋措 攝)

  “快看,這是雪豹留下的糞便,旁邊還有腳印。”桑周一邊蹲下仔細觀察,一邊趕忙拿起手機拍攝照片,並在筆記本上記下詳細地點。

  “附近肯定有雪豹,還不止一隻。得趕緊記下來。”桑周興(xing) 奮地說。

  翻開桑周厚厚的筆記本,記者看到他已經記下了不少雪豹出現的地點。

  2019年,昂賽鄉(xiang) 獲得三江源國家公園授權,啟動自然體(ti) 驗特許經營試點,這也是我國首個(ge) 在國家公園開展的特許經營試點項目。桑周這樣熟悉環境的牧戶,有機會(hui) 從(cong) 事導遊工作。

  桑周說,牧民變導遊,多了一個(ge) 收入來源。目前,昂賽鄉(xiang) 共有22戶牧民家庭從(cong) 事自然體(ti) 驗特許經營。去年起,桑周換了一輛車,專(zhuan) 門帶著自然體(ti) 驗者感受自然,拍攝野生動植物。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境內(nei) 的昂賽大峽穀拍攝的藏鵐(8月6日攝)。新華社發 (齊凱 攝)

  中午,剛返回家中,桑周就拿起一本書(shu) 翻看。記者從(cong) 他手中接過一看,是《三江源生物多樣性手冊(ce) 》,裏麵圖文並茂,記載著三江源地區常見的野生動植物。

  “今天路上又見了幾種我不認識的動物,看這本書(shu) 學習(xi) 一下。”桑周說,“你看,回來的路上看見的小鳥是藏鵐,還是中國特有物種呢。”

  目前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nei) ,像桑周一樣,由政府聘用的生態管護員超過2萬(wan) 名。多年來,我國累計投入220多億(yi) 元,先後開展了三江源一期、二期生態保護修複工程,讓草原生態得以恢複,三江源地區水源涵養(yang) 能力逐年提升,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

  記者從(cong) 青海相關(guan) 部門獲悉,堅持“生態優(you) 先”發展理念,青海正持續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ti) 係,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和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

  傍晚,桑周把犛牛趕回家,又開始整理一天的放牧和巡山記錄,將拍到的一些野生動物照片發給以前來過的自然體(ti) 驗者,並補了一條信息:“生態好了,又有新發現,趕快來看看吧。”

  這是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境內(nei) 的昂賽大峽穀拍攝的雪豹(8月6日攝)。新華社發(姚牧陽 攝)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