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賽什騰山——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堅守記
9月30日清晨6點天未亮,冷湖鎮上空依然看得到獵戶星座、天狼星和跨過天頂的銀河。“十一”期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副研究員包星明和同事每日都要趕在封路施工前登上賽什騰山,調試山上的望遠鏡設備,直到晚上7點半施工結束後才能下山。
冷湖鎮位於(yu)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今年5月,口徑達1米的離軸中紅外太陽望遠鏡的光學部件安裝完成,並開始檢測調試。專(zhuan) 家介紹,“用於(yu) 太陽磁場精確測量的中紅外觀測係統”(AIMS)望遠鏡係統作為(wei) 國際上第一台在中紅外波段常規測量太陽磁場的觀測係統,是我國天文領域首個(ge) 工作在中紅外波段的觀測設備。
AIMS在賽什騰山上的圓頂。(受訪者供圖)
今年56歲的包星明曾長期在青藏高原從(cong) 事太陽觀測站選址研究。為(wei) 選擇理想的台址,包星明曾帶領AIMS選址組前往新疆南山站、青海德令哈、西藏阿裏和四川稻城4個(ge) 候選點進行了為(wei) 期一年的考察和觀測。
為(wei) 何最終選址賽什騰山,包星明表示,優(you) 秀的光學或紅外望遠鏡台址需要考慮諸多科學因素,比如水汽、視寧度、晴天數以及大氣透明度等。賽什騰山氣候十分幹燥,測量的水汽值比較低,有利於(yu) 在中紅外波段觀測太陽。此外,還需要考慮後勤保障,比如交通、通信、水、電等因素。
包星明第一次上賽什騰山安裝調試設備。(受訪者供圖)
2018年11月,AIMS選址組第一次登上海拔4200米的賽什騰山。彼時的賽什騰山寂靜荒蕪,從(cong) 未有過路。在海西州政府支持下,建設選址塔的材料及選址設備已在幾個(ge) 月前通過直升機運到山上,包星明和同事王建則徒步6公裏上山調試安裝選址設備。
登上高差近1000米的賽什騰山調試安裝選址儀(yi) 器並非易事。“第一次徒步上山用了近4個(ge) 小時,山上隻有一個(ge) 與(yu) 室外零下十幾度的氣溫一樣寒冷的小木屋可以過夜。”包星明說,還有一次檢修選址設備後,下山途中遇到大雪天氣,山間溝壑幾乎被積雪填平。包星明和同事隻好腳踩冰抓,手握登山杖,沿著賽什騰山北坡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月光下蹣跚前行,走了六個(ge) 小時才到山下。
當被問到徒步登山時會(hui) 想些什麽(me) ,包星明說:“隻要能獲得更好的觀測數據,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深秋的賽什騰山上異常寒冷幹燥,長時間在山上觀測的天文學家們(men) 或嘴唇發青,或皮膚幹裂。賽什騰山天文台址惡劣的氣候環境雖不適宜人類生存,但具備世界級優(you) 良天文台址的條件。
初期選址時,賽什騰山上唯一可以過夜的小木屋。(受訪者供圖)
“賽什騰”蒙語意為(wei) “突兀” 或 “覺醒”。從(cong) 昏暗出發,直至東(dong) 方既白,登上賽什騰山放眼望去,天文台白色的穹頂錯落於(yu) 山巒,曾經荒蕪的冷湖戈壁正在“崛起”。堅守在賽什騰山的天文學家們(men) 帶著永攀高峰的探索精神,正以更堅定的信念、更嚴(yan) 謹的態度,揚帆星辰大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在冷湖逐夢星辰大海
青海冷湖鎮賽什騰山上空,清澈潔淨的空氣氤氳出一條閃爍的銀河,浩瀚璀璨的暗夜星空恍如夢境,震撼人心。[詳細] -
冷湖天文基地簽約落地 7家科研單位35個望遠鏡
目前,青海省州兩級在基地要素保障方麵累計落實資金2.8億元,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已簽約落地7家科研單位9個望遠鏡項目共35個望遠鏡,總投資近20億元……[詳細] -
青海茫崖完成賽什騰山天文台址GPS高空探測
記者27日從青海省茫崖市氣象局獲悉,該局日前順利完成賽什騰山天文台址第六次GPS高空探測及自動氣象觀測設備巡查、維護工作,獲取冷湖賽什騰山地區高空垂直方向氣壓、氣溫、濕度、風向、風速氣象要素資料及變化趨勢。[詳細] -
全球首次臨近空間空基平台火箭在青海冷湖成功發射
24日9時許,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與北京星箭天航空間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的全球首次基於高空氣球的全係統探空火箭發射試驗在青海冷湖火星營地成功舉行,標誌著全球首次臨近空間空基平台火箭成功發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