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黨員群眾共護母親河

發布時間:2022-10-27 10:11:00來源: 四川日報

  10月24日,在四川省阿壩州鬆潘縣毛兒(er) 蓋鎮草原村遠牧點的生態防護帶建設點,32歲的黨(dang) 員俄波王甲來到這裏巡護,查看8000多株高山柳生長情況。草原村是鬆潘縣唯一的純牧區,美特托河和鄂隆河從(cong) 這裏流入紅原縣境內(nei) ,匯入黃河上遊的一級支流白河,生態地位重要。

  “過度放牧曾是破壞草原生態的主要因素之一。”草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婁巴介紹,為(wei) 探索生態保護與(yu) 鄉(xiang) 村發展的協調統一,草原村與(yu) 相鄰的川主寺鎮牧場村兩(liang) 地的黨(dang) 支部建立了結對共建關(guan) 係,對區域內(nei) 草場等資源共享共治,“草畜平衡”得到有效解決(jue) ,牧民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在增強。“村上還將減畜和實現草畜平衡的內(nei) 容納入村規民約,並將這種模式推廣到毛兒(er) 蓋鎮的其他村。”婁巴說。

  如今,俄波王甲等黨(dang) 員不僅(jin) 常去遠牧點為(wei) 牧民宣傳(chuan) 生態觀念,還帶領牧民自發組成巡護小組,每隔一段時間便會(hui) 去遠牧點巡護。

  鬆潘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巴桑介紹,通過“流域聯建、站點聯動、鄉(xiang) 村聯手”的方式,鬆潘已構建起組織引領、黨(dang) 員帶動、群眾(zhong) 參與(yu) 、行業(ye) 治理、科學發展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今年內(nei) ,4000餘(yu) 名黨(dang) 員幹部參與(yu) 鬆潘縣黃河支流生態防護帶建設2.6公裏;建立“支部+群眾(zhong) 監督”生態項目管理模式,有序推進全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項目18個(ge) 。

  不隻鬆潘縣。近年來,阿壩州聚焦紅原、阿壩、若爾蓋和鬆潘黃河流域4個(ge) 縣,深入推進黃河上遊生態功能區黨(dang) 建示範帶建設,把黨(dang) 的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生態保護治理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優(you) 勢,在實踐中蹚出一條黨(dang) 建功能區與(yu) 生態功能區建設深度融合、一體(ti) 化發展的新路。

  堅持思想引領。阿壩州製定落實專(zhuan) 項教育培訓計劃,研發《阿克瓊拉—若爾蓋的黑頸鶴》等鄉(xiang) 土教材,製作《黃河大草原、中華大濕地》等教學片,分層分類舉(ju) 辦黨(dang) 員幹部示範班、培訓班300餘(yu) 期。依托支部主題黨(dang) 日、“三會(hui) 一課”等,組建黨(dang) 員流動宣講隊深入開展主題宣講,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紮根鑄魂。

  堅持示範帶動。阿壩州堅持支部引領、黨(dang) 員示範、群眾(zhong) 參與(yu) ,深入開展黃河流域增草增林增綠行動,堅持每年在黃河幹流阿壩州段舉(ju) 辦主題為(wei) “植綠黃河岸、共護母親(qin) 河”的義(yi) 務植樹活動,分批分期實施174公裏岸線防風固沙、護岸增綠帶建設。大力推行黨(dang) 員“先鋒公約”製度,帶動群眾(zhong) 積極探索“高山柳沙障”防風固沙治理模式,係統推進人草畜三配套綜合平衡,“兩(liang) 化三害”麵積年均減少137.92萬(wan) 畝(mu) 。

  堅持共建共創。阿壩州以“兩(liang) 聯一進”群眾(zhong) 工作全覆蓋為(wei) 載體(ti) ,深入開展城鄉(xiang) 結對共建行動,3.5萬(wan) 名機關(guan) 幹部全覆蓋駐鄉(xiang) 、幫村、包戶。以黨(dang) 建帶團建、群建、婦建,組織誌願服務隊,引導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自覺把生態文明融入生產(chan) 生活,把生態文明要求寫(xie) 入村規民約。協調果洛、甘南、阿壩“三州八縣”邊界地建立聯合黨(dang) 工委10個(ge) ,“草山”“藥山”臨(lin) 時共建黨(dang) 支部48個(ge) ,調處相關(guan) 糾紛67件,破解生態治理難題9個(ge) ,聯合開展賽馬、鍋莊等和睦邊界聯誼活動,共同選評“文明村”“文明戶”72個(ge) 。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