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遊有支黃河護河隊
高原清晨,薄霧籠罩,清澈的白河水緩慢流入黃河。路邊,黃河護河隊的隊員們(men) 從(cong) 車上下來,準備開始當天的巡河。
在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部分黃河護河隊隊員列隊準備出發巡河。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今天巡護20公裏,主要任務是清理垃圾、漁網,給村民做宣傳(chuan) 工作。大家注意安全!”黃河護河隊中隊長作瑪木安排好當天工作內(nei) 容。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早上氣溫隻有2攝氏度。隊員們(men) 迅速拿起耙子、垃圾袋、夾子等,步行繞過白河大橋,來到岸邊。
黃河在四川境內(nei) 幹流長約174公裏,流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148餘(yu) 公裏。該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在這裏,一支50人組成的黃河護河隊擔負起全縣73條河流、6個(ge) 湖泊及3個(ge) 重要濕地的巡護、整治和綠化等任務。
“現在垃圾明顯減少,走下來輕鬆多了。”作瑪木說,以前巡河幾乎每天都能撿一車垃圾。
在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護河隊隊員在黃河邊觀察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他邊沿著河走,邊用夾子把河邊的瓶子、塑料袋夾出來。此時,霧氣逐漸散去,粼粼波光與(yu) 藍天相互輝映。
“這個(ge) 交給你。”在白河唐克段,作瑪木迎麵碰上唐克鎮一村村民更讓東(dong) 周。他把剛撿的垃圾放進隊員的垃圾袋裏。
更讓東(dong) 周家祖祖輩輩住在白河岸邊,推開窗就能看到靜靜流淌的白河水。他說,治理白河後,村裏安排村民分段管護,他自告奮勇,負責300米的護岸,每天放牛早晚回來都要到河邊走一走。
隊員們(men) 繼續前行,來到黃河幹流索格藏段,白河在此匯入黃河。
“水裏好像漂著個(ge) 瓶子”,隊員卓瑪久指向河中。
但這是一段將近70度的斜坡,汛期時坡岸被河水侵蝕,土質鬆軟、不穩固。卓瑪久穿著救生衣,身子傾(qing) 斜,膝蓋微彎,小步快速從(cong) 坡上下到一塊平地。隊員旦真多吉緊跟在後麵,坡上的碎土塊不斷掉下來,滾入河中。
卓瑪久站在河邊用耙子去撈塑料瓶,為(wei) 了安全,旦真多吉在後麵拉著他。
黃河護河隊自成立以來,堅持每周開展2次大規模的巡河和巡湖工作,汛期他們(men) 還參與(yu) 應急救援。
去年9月,黃河護河隊在唐克鎮索格藏村巡河時,看到三名村民在黃河邊洗衣服。正準備上去勸導,這時一名村民的衣服漂走,她探出身子去撈,但衣服越漂越遠。隊員旦真久和尚紮學見狀,跳到河中,將漂向下遊的衣服抓住,還給那個(ge) 村民。
黃河護河隊隊員在岸邊清理河中的漂浮垃圾。(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楊進 攝
每次行走約20公裏,沿途碰到的小動物為(wei) 他們(men) 的巡護增加了不少樂(le) 趣。
今年5月份,隊員旦真多吉和隊友們(men) 在黃河邊遇到一隻灰狼在不遠的河對岸喝水,把大家嚇了一跳。他們(men) 在一些黃河支流巡河時,還遇到過野生梅花鹿。8月份,在花湖濕地,有一隻黑頸鶴困在沼澤地裏,隊員們(men) 手拉手小心翼翼走進沼澤地,慢慢靠近黑頸鶴,把它救出來後,送到野生動物救助站。
黃河護河隊隊員正在黃河沿岸休整。新華社發(尤祥宇 攝)
“一匹駿馬,奔馳在渾圓山崗,那裏天地相接,流雲(yun) 潔白……”巡河間隙,隊員們(men) 圍坐在一起,唱起歌。身邊是遼闊靜謐的大草原,背後的黃河蜿蜒流淌,嘹亮的歌聲飄向遠方。
晚霞映襯下的黃河。新華社記者楊進 攝
據介紹,這支隊伍平均年齡不到26歲,全部是出生在牧區的小夥(huo) 子。“我們(men) 在黃河上遊,從(cong) 小喝著黃河水、聽著黃河的故事長大,願意用青春守護好母親(qin) 河,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隊員們(men)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我在黃河岸邊種熱帶水果
今年48歲的白恒瑋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2019年,白恒瑋偶然來到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康揚鎮,不懂農業的他下定決心要在高原上種植熱帶水果。 [詳細] -
多種野生動物亮相黃河源頭瑪多
10月深秋時節,地處黃河源頭的青海省瑪多縣生態管護員在野外巡護時,看到沙狐、狼、黑頸鶴、白唇鹿、灰鶴等多種野生動物,並用相機拍下他們的萌照。[詳細] -
江河奔騰看中國|黃河奔流澤隴原——甘肅繪就黃河保護治理新畫卷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甘肅兩進兩出,從青藏高原奔向黃土高原。黃河幹流甘肅段913公裏,占幹流總長度的16.7%。[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