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2021年水鳥統計總量較2020年增加近10.8萬餘隻

發布時間:2023-01-25 08:47:00來源: 青海日報

  記者近日從(cong)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了解到,由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青海湖濕地生態係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編製完成2021年度《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通過專(zhuan) 家審查。

  2021年度監測工作從(cong) 當年3月持續開展至翌年2月,係統監測了水鳥、植被、濕地類型與(yu) 變化,重點調查了黑頸鶴、普氏原羚的種群數量與(yu) 動態分布等內(nei) 容。水鳥監測結果顯示,共監測記錄到水鳥5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1種為(wei) 黑頸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5種,分別為(wei) 大天鵝、角 、黑頸 、白琵鷺、灰鶴;達到或超過全球水鳥種群數量1%的水鳥有12種,分別為(wei) 鳳頭 、普通鸕鶿、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針尾鴨、綠翅鴨、鳳頭潛鴨、赤嘴潛鴨、紅頭潛鴨、漁鷗、棕頭鷗;59種水鳥中遊禽31種,占比53%,涉禽28種,占比47%;觀測記錄到1種青海湖新記錄種——灰頭麥雞;2016年至2021年6年間青海湖水鳥統計總量總體(ti) 呈明顯上升趨勢,年平均增加近5萬(wan) 餘(yu) 隻,6年來水鳥統計總量年均保持在37.8萬(wan) 餘(yu) 隻;水鳥全年統計總量約57萬(wan) 餘(yu) 隻,較2020年增加了近10.8萬(wan) 餘(yu) 隻,達到曆年來監測的最高值。

  植被監測結果顯示,該區域草地包括7個(ge) 草地類、17個(ge) 草地型,調查到39科90屬118種;全區植被植株營養(yang) 枝平均高度6.85cm,生殖枝平均高度14.3cm,其中優(you) 勢種營養(yang) 枝平均高度12.5cm,生殖枝平均高度27.9cm;植被總蓋度和優(you) 勢種蓋度分別為(wei) 54.4%和16.0%。

  黑頸鶴監測結果顯示,2021年黑頸鶴種群數量為(wei) 117隻,較2020年116隻種群數量保持穩定。普氏原羚監測結果顯示,在環湖周邊包括切吉鄉(xiang) 6個(ge) 分布區15個(ge) 監測樣區共計490.39平方千米的範圍內(nei) 監測到普氏原羚2969隻,10年間種群數量增幅近4倍。

  據介紹,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始於(yu) 2007年,此後不斷推進監測常態化、規範化、體(ti) 係化建設,形成了“四固定,三統一”的監測規範,年度監測報告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精,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為(wei) 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注入了持久動力。

(責編: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曆時33天 青海湖完全凍結

    1月19日,記者從青海省氣象局了解到,根據衛星遙感監測結果表明,1月17日青海湖完全凍結,凍結過程曆時33天。 [詳細]
  • “高原藍寶石”青海湖冰封玉砌 宛如仙境

    寒冬時節,中國內陸最大鹹水湖、享有“高原藍寶石”美譽的青海湖,由岸邊向湖心漸次封凍,迎來一年中漫長地冰封季,湖麵上漂浮的碎冰如同破碎的琉璃,與純淨的藍天和遠處的雪山相映成趣,如同進入仙境。[詳細]
  • 青海首個普氏原羚救護監測中心建設項目竣工驗收

    日前,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完成青海省首個我國特有瀕危珍稀野生動物普氏原羚救護監測中心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工作,該項目是集普氏原羚救護、科研、監測、社區宣教為一體的綜合基礎設施提升項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