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新春走基層丨奮戰海拔4600米——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項目柯拉光伏電站施工現場見聞

發布時間:2023-01-27 17:07:00來源: 新華社

  春節期間,川西高原被皚皚白雪覆蓋。在海拔4600米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柯拉鄉(xiang) 紮拉托桑山上,1100多名建設者冒著嚴(yan) 寒和缺氧連續奮戰在柯拉光伏電站施工一線。

  從(cong) 雅江縣城出發,約3個(ge) 小時車程才能到達柯拉鄉(xiang) 。隆冬時節,這裏最低氣溫已逼近零下20℃,在大風、暴雪、冰凍等極端天氣輪番“關(guan) 照”下,冬季連續大規模施工遇到嚴(yan) 峻考驗。


下雪後的柯拉光伏電站施工現場。(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一片繁忙景象:一輛輛拖掛車排著長龍把光伏組件與(yu) 支架運上山頂。數十台打樁機轟鳴著將一根根基礎樁打入地下。工人們(men) 手抬肩扛,將一塊塊光伏板小心翼翼地組裝在一起……風聲、機械轟鳴聲、吆喝聲交織在一起。

  由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管理的柯拉光伏電站是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項目,項目分布在川西高原海拔4000米至4600米的區域,裝機規模達100萬(wan) 千瓦,施工麵積超16平方公裏,相當於(yu) 2000多個(ge) 標準足球場大小。項目由200多萬(wan) 塊光伏組件、5000多台逆變器組成,支架用鋼量近5萬(wan) 噸。如此龐大的工程量,要用不到1年的時間全部建成,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技術人員在檢查光伏設備數據。新華社記者薛晨 攝

  1月26日上午,項目部技術員根曲傑稱逐根檢查光伏基礎樁。進入冬季後,施工工區晝夜溫差達到30℃,凍土暗冰遍布,人員和機械降效加重。

  “我們(men) 現在的工作就像在‘凍豆腐’裏打樁。”根曲傑稱說,高寒、高海拔地區晝夜溫差大,土壤反複凍融,形成“凍豆腐”一樣的脆弱結構。建設者需要在半米深的凍土層打下53萬(wan) 根光伏基礎樁,無論是工程量還是施工難度都絕無僅(jin) 有。

  麵對這一難題,項目指揮部因地製宜創新研發的“先引孔、再靜壓、後回填”工法,將原本疏鬆的“凍豆腐”夯實、穩固。此外,施工人員還采用冬季蓋“被子”的方法給澆築的混凝土保溫,以避免巨大溫差造成結構鬆散、強度不足等問題。記者極目遠眺,已打好的40多萬(wan) 根光伏基礎樁穩穩當當地連成片“站立”在高原之上。


施工人員給電力送出線路匯集站“蓋被子”。 新華社記者薛晨 攝

  “在柯拉待久了,正常睡眠和順暢呼吸都是‘奢侈品’。”項目部經理楊誌偉(wei) 已在施工一線堅守了70天。工地上的氧含量僅(jin) 為(wei) 平原地區的50%,紫外線輻射卻高出90%。冬季施工期還要時不時“抵禦”瞬時風力8級至9級的大風,有效施工時間被不斷壓縮。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楊誌偉(wei) 帶領工人們(men) 咬牙克服,搶抓施工窗口期。

  盡管身處海拔4600米的冰天雪地裏,柯拉光伏電站的建設者們(men) 的內(nei) 心無比熾熱。他們(men) 將工程設計之初的3個(ge) 月“冬歇期”科學轉化為(wei) “冬季施工大幹期”,在施工車輛的轟鳴往來中,在塵土與(yu) 雪花齊飛中,開足馬力推進各項工程任務。

  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光伏板及組件安裝覆蓋麵積15萬(wan) 平方米,升壓站綜合樓混凝土已全部澆築完成。預計2023年2月份施工人員將達到3000人,並會(hui) 持續增加人員和機械設備,確保2023年6月1日按時投產(chan) 並網發電。

  柯拉光伏電站是我國第三大水電基地雅礱江流域清潔能源基地“十四五”時期首個(ge) 開工建設的水光互補電站,也是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建成投產(chan) 後對服務“雙碳”目標、優(you) 化國家能源結構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