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四川省九寨溝縣的鄉村振興路

發布時間:2023-02-10 10:33:00來源: 人民日報

  引子

  新年新氣象,九寨“開門紅”。今年1月,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接待遊客12.67萬(wan) 人次,分別較2020年、2021年、2022年同期增長200.9%、1356.3%、509.1%,較2017年“8·8”地震前同期增長12.6%。

  翠湖、疊瀑、彩林遍布的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風光旖旎,1992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an) 名錄。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是全國首批、四川省首個(ge) “中國旅遊強縣”,也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旅遊業(ye) 為(wei) 主導的第三產(chan) 業(ye) 對全縣生產(chan) 總值貢獻率超過60%,逾九成脫貧人口通過旅遊業(ye) 增收致富。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chan) 業(ye) 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依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挖掘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xing) 業(ye) 態、樹品牌,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今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zhong) 時說,“新時代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把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和鄉(xiang) 村旅遊搞好”。

  曆經“8·8”地震和新冠疫情等多重考驗的九寨溝縣堅持立足資源稟賦,落實產(chan) 業(ye) 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在增強特色旅遊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內(nei) 生發展動力上持續發力。近兩(liang) 年,全縣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均同比增長10%以上。2022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4891元,較2019年整縣脫貧摘帽時增長48.2%。隨著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九寨溝縣旅遊市場正迎來強勁複蘇。

  近日,記者深入川西北藏寨羌鄉(xiang) 蹲點調研,了解九寨溝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進展和成效。

  旅遊新線路

  從(cong) 景區觀光到全域旅遊,帶動逾九成脫貧群眾(zhong) 增收致富,遊客平均停留時間由2017年的1.5天增至2022年的2.3天

  窗外,雪花簌簌;屋內(nei) ,火塘熾熱。記者走進九寨溝縣大錄鄉(xiang) 芝麻村俄莫冷珠民宿,藏族姑娘拉姆正腳踩鼓點跳著鍋莊舞。遠道而來的遊客圍坐在桌旁,不約而同打起拍子。拉姆的叔叔俄莫冷珠手拎一把銅壺,熱情地為(wei) 客人添加酥油茶。

  “一支鍋莊舞,旺了山寨人氣。”拉姆去年夏天從(cong) 外地返鄉(xiang) 創業(ye) ,成立拉姆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與(yu) 村民攜手打造3家民宿。

  海拔2700多米、距縣城110公裏,芝麻村山高路遠、土地貧瘠,曾是省級貧困村。2010年11月,時年17歲的拉姆背起行囊外出務工。從(cong) 餐館服務員到流水線女工,她輾轉廣東(dong) 、上海等地,閑暇時跳一段鍋莊舞排解思鄉(xiang) 之情。曼妙的舞姿吸引許多舞友慕名求教,拉姆逐漸走上鍋莊舞教學之路,相繼執教20多個(ge) 舞蹈團體(ti) ,短視頻教學賬號關(guan) 注量逾10萬(wan) 人。

  皚皚雪山、斑斕彩林、藏寨古碉……拉姆去年返鄉(xiang) 探親(qin) 期間拍攝的一組短視頻走紅網絡,特別是“鍋莊舞動作源自藏族群眾(zhong) 打青稞、擠牛奶等生產(chan) 勞作”的講解,讓舞友們(men) 紛紛留言“想來芝麻村體(ti) 驗生活”。互聯網興(xing) 趣社群衍生出的粉絲(si) 群體(ti) 互動性強,受旅遊淡旺季影響相對較小,若能將線上舞友轉化為(wei) 線下旅友,就有了辦民宿的穩定客源。然而,單靠一支鍋莊舞,能讓線上的“網紅”線下“長紅”嗎?對此,拉姆有信心。

  古寨錯落有致,山歌高亢悠揚,在毗鄰芝麻村的九寨溝縣紅軍(jun) 文化紀念館,拉姆清唱一曲《盼紅軍(jun) 》,贏得遊客陣陣叫好。據中共四川省委黨(dang) 史研究室編著的《紅軍(jun) 長征在四川圖誌》記載,紅軍(jun) 長征途經阿壩地區時,曾兩(liang) 度赴芝麻村籌糧,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對紅軍(jun) 戰士傾(qing) 囊相助,結下軍(jun) 民魚水深情。

  作為(wei) 九寨溝縣唯一的紅軍(jun) 長征村,芝麻村去年6月被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阿壩州段建設保護實施方案》,當年完成投資415萬(wan) 元,九寨溝縣今年新增投資1297萬(wan) 元。

  唱一曲《盼紅軍(jun) 》、跳一支鍋莊舞、重走一段紅軍(jun) 籌糧路,拉姆依托紅軍(jun) 長征村辦民宿的設想得到縣文旅局支持,並協調九寨溝縣電商帶頭人高祥出資,促成雙方合作運營拉姆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互聯網興(xing) 趣社群精準引流,短短幾個(ge) 月即有30餘(yu) 名線上舞友轉化為(wei) 線下遊客。

  57歲的成都市民楊永芳隨拉姆線上學習(xi) 鍋莊舞一年後,前不久自駕來到芝麻村,拉姆帶著她在縣裏暢遊了4天。“相比過去‘下車拍照、上車睡覺’的快節奏旅行,沉浸式深度遊體(ti) 驗感更好。”楊永芳的微信分享引發舞友共鳴。

  遠方的客人走進大山,鄉(xiang) 親(qin) 們(men) 端穩了旅遊飯碗。脫貧戶俄莫冷珠過去推著板車走十幾裏山路,到景區附近擺攤賣水果。去年初母親(qin) 病重,俄莫冷珠作為(wei) 唯一的兒(er) 子得陪護在床前,很難出攤了,收入減了一截,而醫藥費花銷不少。村幹部了解情況後,將俄莫冷珠確定為(wei) 返貧風險重點監測人員,優(you) 先把村保潔員公益性崗位安排給他,每月報酬800元。

  拉姆回鄉(xiang) 創業(ye) 後,村裏引導俄莫冷珠與(yu) 拉姆合作辦民宿。俄莫冷珠雖有意願但缺本錢,村裏協調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資金近5萬(wan) 元,幫他家拆掉土坯牆、砌起新磚牆,修建了花園式庭院,窗明幾淨迎客來。

  摘帽不摘幫扶,脫貧不脫政策,俄莫冷珠的家庭純收入由2015年脫貧時的2.6萬(wan) 餘(yu) 元增長至2022年的5萬(wan) 餘(yu) 元。九寨溝縣2019年整縣脫貧摘帽以來,累計將26戶98人納入返貧致貧風險監測。縣裏組織的就業(ye) 技能鄉(xiang) 村旅遊初級培訓班去年11月在芝麻村舉(ju) 辦,包括俄莫冷珠在內(nei) 的30多名農(nong) 民學員走進課堂。目前,全縣已建成省級旅遊示範村6個(ge) 、省級鄉(xiang) 村民宿達標示範戶107戶。

  “‘8·8’地震後,九寨溝縣克服景區關(guan) 閉重建兩(liang) 年多等不利因素,於(yu) 2019年4月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縣委被黨(dang) 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稱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委常委、九寨溝縣委書(shu) 記賀鬆說,“我們(men) 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賀鬆介紹,九寨溝縣傳(chuan) 統的景點觀光模式是“溝內(nei) 遊、溝外住”,不利於(yu) 景點周邊鄉(xiang) 鎮共享旅遊發展成果。

  九寨溝景區震後全域恢複開放以來,推出了12個(ge) 新景點、7條精品旅遊線路、17個(ge) 鄉(xiang) 村旅遊綜合體(ti) ,帶動逾九成脫貧群眾(zhong) 吃上旅遊飯。遊客平均停留時間由2017年的1.5天增至2022年的2.3天,星級酒店和民宿床位由5年前的1.83萬(wan) 張增至目前的2.16萬(wan) 張。

  電商新銷路

  從(cong) 信息進村到農(nong) 貨上網,寬帶接通所有行政村,5G信號覆蓋全域景點,逾六成農(nong) 特產(chan) 品線上銷售,較5年前提升近20個(ge) 百分點

  支起三腳架、調試補光燈、打開攝像頭,拉姆手捧攤滿犛牛肉片的竹簸箕,與(yu) 合作夥(huo) 伴高祥聯袂出鏡,直播犛牛肉幹醃曬工藝。

  鏡頭前落落大方的高祥自幼因病致殘,32歲的他相繼創辦了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等多家企業(ye) ,獲評四川省自強模範、四川省返鄉(xiang) 下鄉(xiang) 創業(ye) 明星,農(nong) 產(chan) 品線上年銷售額穩定在200萬(wan) 元以上。

  “從(cong) 事電子商務,是從(cong) 地震災後恢複重建之初開始的。”高祥從(cong) 簸箕裏拈起一片犛牛肉幹,打開了話匣子。2017年夏天,他返鄉(xiang) 創辦犛牛肉火鍋餐廳,店址位於(yu) 九寨溝景區入口附近,暑期旅遊旺季到來前正式開張,單日營業(ye) 額旋即突破5000元。就在經營漸入正軌之時,地震突如其來。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中距景區僅(jin) 5公裏,造成包括遊客在內(nei) 的17.6萬(wan) 人受災,7.3萬(wan) 餘(yu) 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九寨溝景區關(guan) 閉重建,昔日車水馬龍的街道一時間門可羅雀。

  “景區的大門暫時關(guan) 上了,互聯網打開一扇窗。”高祥將滯銷的犛牛肉曬製成幹,借助微商線上推銷。為(wei) 了第一時間回複顧客信息,他將手機連上藍牙音響,每天僅(jin) 睡四五個(ge) 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銷路漸漸打開。後來,高祥與(yu) 15名待業(ye) 殘疾人組成電商團隊,於(yu) 2018年4月成立一家商貿有限公司,被納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項目支持。

  九寨溝縣先後於(yu) 2017年、2021年兩(liang) 度獲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步入九寨溝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電話應答聲和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座無虛席的開放式大廳內(nei) 聚集企業(ye) 40餘(yu) 家。零租金、零門檻、零收費,高祥僅(jin) 憑一張工商營業(ye) 執照就拎包入駐,直播間、培訓室等共享設施一應俱全。

  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網絡通達是關(guan) 鍵。高祥的家鄉(xiang) 黑河鎮繞蠟村海拔1900多米,四麵群山環繞,過去山裏信號差、網速慢,得爬到山頭開闊處才能撥通電話。2017年6月,原農(nong) 業(ye) 部印發通知,在四川等10個(ge) 省份開展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示範。繞蠟村建起了集寬帶安裝、繳費、維護於(yu) 一體(ti) 的益農(nong) 信息社。目前,寬帶網絡接通九寨溝縣所有行政村,5G信號覆蓋全域景點。

  “信息高速公路”鋪進山旮旯,高祥回村設立了鄉(xiang) 村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點,與(yu) 76名脫貧戶簽訂農(nong) 特產(chan) 品代銷協議,目前帶動脫貧戶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2019年,九寨溝縣建成17個(ge) 鄉(xiang) 鎮電商物流服務站和58個(ge) 村級電商物流服務點,包括繞蠟村在內(nei) 的38個(ge) 站點位於(yu) 曾經的省級貧困村,不少村民用上了手機“新農(nong) 具”,幹起了掌上“新農(nong) 活”。

  左手攥一塊杜鵑木,右手握一把雕刻刀,繞蠟村村民嚴(yan) 珠精雕細琢,在糌粑木板印模上刻出朵朵雕花,引發直播間網友紛紛點讚。糌粑是當地特色食品,經木板印模塑形後更加精美別致。早些年,嚴(yan) 珠因意外受傷(shang) 導致高位截癱,後被確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

  得知嚴(yan) 珠想自強脫貧,高祥送來聲卡、三腳架等設備,鼓勵他嚐試直播帶貨。去年7月,九寨溝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選派嚴(yan) 珠到成都一家互聯網公司跟崗培訓一周,不僅(jin) 免學費、免路費,還發放誤工補貼。

  “過去怕來成都,手術複查花銷大,如今再來成都,掌握了一技之長。”嚴(yan) 珠學成回村後,短視頻賬號關(guan) 注量躍升至近2萬(wan) 人。2017年以來,九寨溝縣舉(ju) 辦網絡電商培訓班23期,培訓學員6588人次。

  點開手機屏幕,嚴(yan) 珠2022年的平台直播收入一目了然,總計11603.81元,其中12月達2651.68元。不僅(jin) 糌粑木板印模線上熱銷,妻子采摘的新鮮野菜也頗受網友歡迎,家庭純收入由2017年脫貧時的3.5萬(wan) 元增至2022年的4.8萬(wan) 元。

  “網路”拓寬銷路,流量帶來增量。如今,九寨溝縣電商、微商等網絡交易額突破80億(yi) 元,2022年全縣63%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通過線上銷售,較2017年提升近20個(ge) 百分點。

  物流新通路

  從(cong) 深溝偏寨到快遞進村,震後5年交通總投資較震前5年提升23倍,農(nong) 村公路投資提升35倍,村級物流覆蓋率達100%

  一條柏油公路穿山越嶺,兩(liang) 側(ce) 群峰巍峨聳峙,繞蠟村郵快驛站司機吳方正手握方向盤,穩穩駛過山間彎道。車廂內(nei) 坐著5名進城村民,還裝載了當日收寄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吳方正是高祥的舅舅,也是村裏的快遞代收員。目前,九寨溝縣已有“郵快”合作公交線路25條,經停沿途112個(ge) 招呼站,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

  “山溝溝裏繞蠟村,小路彎彎繞山轉。”吳方正說,過去村民進縣城賣農(nong) 貨多靠肩挑背負,早起出發傍晚才能抵達。後來雖然修通了砂石路,但坡陡、路窄、彎多。繞蠟村盛產(chan) 脆紅李,經銷商嫌山高路遠,不願上門收購,村民豐(feng) 產(chan) 難增收。

  進寨出村之路緣何如此難行?賀鬆攤開一張地形圖介紹,九寨溝縣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東(dong) 西、南北跨度均不足100公裏,海拔落差則達3000米以上,不期而至的地質災害加重了道路管護難度。

  2017年11月,四川省政府印發的《關(guan) 於(yu) 支持“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加大對災區受損國省幹線公路和農(nong) 村公路的支持力度”。

  震後5年來,九寨溝縣交通建設總投資188億(yi) 元,其中新增高速公路投資100億(yi) 元,國道省道新改建工程投資80億(yi) 元,農(nong) 村公路工程投資6.5億(yi) 元,其他投資1.5億(yi) 元。震後交通總投資、國省幹線投資、農(nong) 村公路投資分別較震前5年提升了23倍、10倍和35倍。

  村寨的公路村民修,九寨溝縣近5年來實施以工代賑項目14個(ge) ,帶動村民就近就業(ye) 增收。2018年3月,總投資1285萬(wan) 元的繞蠟村農(nong) 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開工,當時的低保戶吳方正被優(you) 先聘用為(wei) 運輸車司機,妻子則支灶架鍋為(wei) 施工人員煮飯,夫妻倆(lia) 3個(ge) 月增收2.4萬(wan) 餘(yu) 元。

  眼見著山路好走了、電商交易額與(yu) 日俱增,高祥決(jue) 定自建物流下鄉(xiang) 采購,成為(wei) 韻達速遞九寨溝縣總代理。2020年7月,高祥旗下的九寨溝韻達快遞超市被共青團阿壩州委確定為(wei) 州級青年創業(ye) 專(zhuan) 項扶持項目點,次月即通過項目支持貸款45.6萬(wan) 元購置了兩(liang) 輛運輸車。2021年4月,他又貸款34.5萬(wan) 元購置一輛運輸車。如今,繞蠟村的脆紅李出山更方便了。

  公路修進深溝偏寨,打通物流“最後一公裏”。2022年5月,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深入實施“金通工程”推進鄉(xiang) 村運輸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吳方正既有駕駛證,又熟悉山區路況,高祥動員他申辦“金通工程”鄉(xiang) 村郵快合作運營點,交通部門按照每行駛1公裏1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據九寨溝縣交通運輸服務中心統計,鄉(xiang) 村郵快合作項目月均到村配送攬件量已超過2.5萬(wan) 件,村級物流覆蓋率達100%。

  合作新思路

  從(cong) 限製開發到借力發展,東(dong) 西部協作和省內(nei) 對口幫扶機製持續深化,建成浙江嘉善、平湖和四川綿竹3個(ge) “飛地”產(chan) 業(ye) 園

  冬日暖陽和煦,山間大棚亮眼。記者步入繞蠟村金棚子葡萄種植基地,隻見吳方正手持長柄剪刀修枝剪杈,村民趙海清則緊隨其後捆紮清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送技上門,我們(men) 種出了錯峰上市的高原葡萄。”吳方正揚手一指,基地入口處“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援建”十幾個(ge) 大字赫然入目。

  繞蠟村毗鄰弓杠嶺自然保護區,工業(ye) 項目落戶受限。浙江專(zhuan) 家實地考察後發現,這裏晝夜溫差大,利於(yu) 高原葡萄生長。2020年初,總投資280萬(wan) 元的金棚子葡萄種植基地落成,吳方正、趙海清等18戶村民以58畝(mu) 土地參股,去年畝(mu) 產(chan) 葡萄逾2500斤,總收入52萬(wan) 餘(yu) 元。

  “東(dong) 西部協作政策好,一家兩(liang) 代人都受益。”趙海清有一雙兒(er) 女,22歲的女兒(er) 趙相燕曾在縣城打零工,收入不穩定,21歲的兒(er) 子趙香寶即將高職畢業(ye) ,求職一度受挫。長期供兩(liang) 個(ge) 孩子上學負擔重,趙海清曾被納入低保戶。去年10月,“浙江嘉善—四川九寨溝”東(dong) 西部就業(ye) 幫扶招聘活動上,趙相燕被嘉善縣一家公司錄用,趙香寶則通過嘉善縣輔警招聘考核,畢業(ye) 後將正式上崗。

  2018年以來,浙江省為(wei) 九寨溝縣解決(jue) 脫貧群眾(zhong) 就業(ye) 1776人次。

  借力山海協作,聚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九寨溝縣一半以上麵積是原始森林,九成以上土地屬於(yu) 限製開發區域。如何在守護“綠水青山”顏值的同時,更好實現“金山銀山”的價(jia) 值?四川省《關(guan) 於(yu) 支持“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支持災區發展‘飛地經濟’”。2019年以來,九寨溝縣在浙江嘉善縣、平湖市和四川綿竹市分別建成嘉善—慶元—九寨溝“飛地”產(chan) 業(ye) 園、平湖—九寨溝“飛地”科創園和九寨溝·綿竹產(chan) 業(ye) 園。

  機聲隆隆,轉軸飛旋,步入九寨溝·綿竹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的垚犇食品有限公司,數十台自動切配設備全速運轉,一整塊犛牛肉瞬間被切成纖薄的火鍋肉片。垚犇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生產(chan) 牛肉製品1.5萬(wan) 餘(yu) 噸,是九寨溝縣農(nong) 產(chan) 品的重要外銷渠道之一。像這樣的規模以上企業(ye) ,目前園內(nei) 已有7家。

  “飛地”產(chan) 業(ye) 園漸成投資新高地,離不開政策支持。九寨溝·綿竹產(chan) 業(ye) 園招商專(zhuan) 員尕讓佐介紹,阿壩州水電資源豐(feng) 富,四川省發改委、經信廳批複的《阿壩州留存電量實施方案》提出,“飛地”園區內(nei) 的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可使用阿壩州發電企業(ye) 留存電量,電價(jia) 每千瓦時0.54元,相較於(yu) 每千瓦時0.82元左右的工業(ye) 用電價(jia) 格,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大幅降低。近3年來,九寨溝·綿竹產(chan) 業(ye) 園向企業(ye) 提供留存電量累計715萬(wan) 千瓦時。

  “飛地”產(chan) 業(ye) 園也是人才蓄水池。27歲的尕讓佐是土生土長的大錄鄉(xiang) 人,大學畢業(ye) 後曾想過留在大城市發展,產(chan) 業(ye) 園引才用才政策讓她改變了想法:“飛地”產(chan) 業(ye) 園不僅(jin) 為(wei) 她提供了專(zhuan) 業(ye) 對口崗位,還一次性給予大學生返鄉(xiang) 就業(ye) 專(zhuan) 項補助3000元。如今,尕讓佐身在“飛地”也能為(wei) 家鄉(xiang) 作貢獻。目前,九寨溝·綿竹產(chan) 業(ye) 園已有120餘(yu) 人享受大學生返鄉(xiang) 就業(ye) 專(zhuan) 項補助。

  2021年10月,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等共同發布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飛地經濟’為(wei) 綠色崛起插上翅膀——四川省九寨溝縣創新綠色工業(ye) 與(yu) 脫貧發展新模式”入選。

  如今,3個(ge) “飛地”產(chan) 業(ye) 園錯位發展,累計投資逾30億(yi) 元。賀鬆說:“東(dong) 西部協作和省內(nei) 對口幫扶機製持續深化,既助力九寨溝縣穩就業(ye) ,更助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阿壩州:特產“出山”無障礙 群眾增收“不打折”

    U020220928375940115803.jpg
    近年來,阿壩州著力發展特色農業,逐步成長為成渝地區重要的“果籃子”“菜籃子”,年產特色水果、蔬菜合計超100萬噸。當下,正是阿壩州紅脆李、雪梨、青蘋果、大白菜、萵筍等特色果蔬上市季節。[詳細]
  • “九寨溝後花園”中查:綠水青山賦能鄉村振興

    與世界自然遺產地九寨溝景區一山之隔的中查溝,是四川省九寨溝縣漳紮鎮一個典型的高半山藏族村寨,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這條長約10公裏、寬約3.5公裏的“U形”山溝,如今已被打造成“九寨溝的後花園”。[詳細]
  • 四川九寨溝:打造非遺街區 助力鄉村振興

    四川九寨溝:打造非遺街區 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7月16日,四川省九寨溝縣漳紮鎮,遊客在魯能美麗匯·藏羌非遺博物館聽講解員講解。作為藏羌非遺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與傳習場所,該博物館內匯集了藏羌織繡、羊皮鼓舞、藏醫藥等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品,成為眾多遊客喜歡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