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腎”甘肅瑪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出境水量十年增六成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縣長楊智明16日表示,被譽為(wei) “黃河之腎”的瑪曲縣,探索出一套具有“瑪曲特色”的高寒沙化、草原治理模式,黃河沿岸草原沙化退化已得到根本遏製,全縣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源涵養(yang) 能力持續增強,出境水量十年增六成。
當日,甘肅省林業(ye) 和草原工作會(hui) 議在蘭(lan) 州市舉(ju) 行。“據2022年草原動態監測和水文數據表明,瑪曲縣草原植被覆蓋度達到98.34%。”楊智明稱,2018年至2022年5年間,黃河瑪曲段平均出境流量達到170.95億(yi) 立方米,較10年前提高68.1%;年均水資源補給量達100.1億(yi) 立方米,較10年前提高81.7%。
瑪曲藏語是“黃河”之意,黃河環繞瑪曲全境433公裏,占甘肅境內(nei) 流程59%,有久負盛名的“天下黃河第一彎”。水源年均補給量占黃河源區總流量的58.7%,被譽為(wei) “黃河之腎”,是黃河上遊重要水源涵養(yang) 區和生態功能區。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瑪曲草場退化、沙化、鹽堿化程度加劇,沼澤麵積減少近2/3,補水量下降近三成,水源涵養(yang) 補給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嚴(yan) 重受損。為(wei) 此,各級官方開展了係列生態治理與(yu) 修複舉(ju) 措。
近年來,瑪曲累計投入資金10億(yi) 餘(yu) 元人民幣,實施退牧還濕(還草)、沙化綜合治理、退化草原生態修複、黃河沿岸阻沙林帶建設、草原鼠害防治、高效節水灌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生態修複等重點工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探訪黃河首曲 感受高原濕地治理成效
近年來,當地實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一係列措施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詳細] -
【喜迎二十大】甘肅省甘南州:守護綠水青山 踐行綠色發展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轉運車按點清運;不再使用塑料購物袋,全麵回收廢舊農膜……甘南州幹部群眾幹勁十足,共同守護綠水青山,踐行綠色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詳細] -
甘肅瑪曲:保護草原生態 涵養黃河水源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境內天然草原、沼澤濕地分布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補給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