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裏的青海 生態多姿山川壯美
東(dong) 格措納湖。付洛 攝
鳥島。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供圖
相爭(zheng) 。閆軍(jun) 攝
斑頭雁。多太 攝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
於(yu) 青海,從(cong) 啟動我國首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成為(wei) 中國首批設立國家公園省份之一,從(cong) 率先啟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到目前中國國家公園最多的省份,國家公園已成為(wei) 大美青海的亮麗(li) 名片。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近年來,全省上下堅定不移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努力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上走在前頭,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守護好自然生態,保育好自然資源,維護好生物多樣性。
綠水青山是優(you) 勢也是驕傲。當900多億(yi) 立方米清潔水源滋潤大半個(ge) 中國,國家公園正為(wei) 生態添彩、為(wei) 發展賦能。
具有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群基本成型
諄諄囑托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強調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考察青海、兩(liang) 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為(wei) 青海發展擘畫藍圖、把脈定向。
牢記囑托、勇毅前行。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啟動實施,作為(wei) 全國首屬開啟了中國國家公園的先河。敢為(wei) 人先、革新理念、積極求索,青海在一係列體(ti) 製創新、原創改革的探索中,破解“九龍治水”,打破執法監管“碎片化”,實現生態管護“一戶一崗”……曆經5年多艱辛付出,三江源國家公園於(yu) 2021年10月正式設立,成為(wei) 全國首批、排在首位、麵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國家公園麵積增加到19.07萬(wan) 平方公裏,重要生態區位完整納入國家公園範圍,並紮實推進各項建設任務,三江源國家公園步入新發展階段。
青海還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之一,作為(wei) 當時中國首個(ge) “雙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這不僅(jin) 再一次彰顯了青海的生態價(jia) 值,也賦予了沉甸甸的生態責任。如今,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圓滿完成並通過國家評估驗收,試點以來,已建成投運大數據平台、州縣分控中心、40個(ge) 標準化管護站、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基地、生態科普館、展陳中心等重大設施,建立“村兩(liang) 委+”、領導幹部包鄉(xiang) 、部門包村聯點共建等機製並持續優(you) 化提升,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研究上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準備已全麵就緒,青海省已聯合甘肅,以兩(liang) 省政府名義(yi) 正式申請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
與(yu) 此同時,青海湖國家公園進入全麵創建階段,昆侖(lun) 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科考工作全麵啟動,創建方案編製等前期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著力打造以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昆侖(lun) 山四個(ge) 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國家公園群,具有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群基本成型,為(wei) 推動建設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打下了良好基礎。
時間前行不舍晝夜,連結起過去、現在和未來。在全國率先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立足江源、放眼中國,在無中創有、有中爭(zheng) 優(you) ,一路篳路藍縷,但也成就了今天以生態為(wei) 大的青海。
目前,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麵積達到27.29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省國土麵積的39.18%,比整合優(you) 化前增加3.93萬(wan) 平方公裏,國家公園占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麵積的75.66%,自然保護區占18.24%,其他各類自然公園占6.1%,基本形成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自然保護地新體(ti) 係。
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攀上海拔4610米的牛頭碑,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索索拿起望遠鏡舉(ju) 目四望,高聳的雪山,遼闊的草場,如鏡的湖麵,還有一群群奔跑的藏野驢……他拿著本子認真記錄。
2016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與(yu) 三江源地區基層幹部、管護員進行視頻交流。索索作為(wei) 生態管護員代表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頻連線。在索索的心中,右臂上鮮紅的“生態管護員”袖章既是驕傲,又是沉甸甸的責任。
如今,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nei) ,創新建立“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製,1.72萬(wan) 名牧民持證上崗,每年可增收2.16萬(wan) 元,帶動了就業(ye) 穩定了收入。同時,積極發展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引導扶持牧民群眾(zhong) 以多種形式開展經營活動,加快發展瀾滄江源園區昂賽雪豹觀察自然體(ti) 驗等特許經營項目,生態、生產(chan) 、生活“三生”共贏,良好生態環境成為(wei)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推動人與(yu) 自然實現和諧發展,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zhong) 。目前,全省設置草原、森林、濕地生態保護公益崗位14.51萬(wan) 個(ge) 。此外,科學利用自然保護地及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資源,因地製宜發展生態旅遊、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chan) 業(ye) ,創新推進玉珠峰生態體(ti) 驗等特許經營項目,群眾(zhong) 都能從(cong) 中獲得穩定長期收益,生態紅利看得見摸得著。
走進祁連山國家公園,沙龍灘管護站的生態管護員們(men) 堅守在海拔4000米之上,以堅強毅力戰勝嚴(yan) 酷自然環境,守護著八一冰川。再到青陽溝管護站,這裏有一支女子生態管護隊,32名女子生態管護員行走在大山深處,無不感到人們(men) 以守護祁連山、管護生態為(wei) 傲。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以來,在全國首創“村兩(liang) 委+”社區共建共享模式,將生態保護、宣傳(chuan) 教育、民生發展、民族團結融為(wei) 一體(ti) ,推進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發展“雙色”教育陣地建設。
同時,在西寧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設立了多所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學校,打造老虎溝、大拉洞等多處自然教育特色管護站,陸續完善國家長期科研基地,全力搭建“設施配套、環境優(you) 美、管理規範”的自然教育平台。並持續推進生態移民搬遷安置、生態公益崗位聘用、民生及巡護道路修繕、宣傳(chuan) 長廊建設、自然教育示範點建設,形成共建、共管、共享協調發展良好格局。
如今,沿著祁連山脈一路前行,“生態+”效應正疊加釋放,生態不僅(jin) 是自然資源,更是帶動老百姓的惠民富民產(chan) 業(ye) ,祁連大草原、門源油菜花海、互助北山林場等旅遊招牌帶動著當地產(chan) 業(ye) 和經濟的發展。
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任務力爭(zheng) 於(yu) 今年完成
2021年6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青海湖仙女灣考察調研,強調青海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取得的成效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斷鞏固拓展。
2022年,國家公園管理局批複同意開展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這標誌著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進入實施階段,青海省打造生態文明高地、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再次邁出重要一步。
把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好、生態資源保護好,把國家生態戰略落實好、國家公園建設好。全省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wei) 青海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最生動最持久的實踐,全麵推進青海湖生態係統綜合治理,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成效顯著。
截至2022年,青海湖水體(ti) 麵積、草地綜合植被蓋度、濕地保護率指標均呈上升趨勢,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1.4萬(wan) 噸,普氏原羚數量達到3000餘(yu) 隻,棲息水鳥數量達到61.1萬(wan) 隻,高原獨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趨於(yu) 平衡。
高位推動國家公園創建取得重要進展,先後印發實施《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若幹措施》《關(guan) 於(yu)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高質量推動青海湖生態保護的實施意見》等,製定《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實施方案》並取得階段性工作成效,構建形成省、州、縣、鄉(xiang) 協同發力、上下聯動、高效有序的創建推進機製。同時,完成青海湖流域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hui) 本底調查等工作,啟動綜合科學考察、生態網絡感知係統建設、行政執法體(ti) 係改革等,國家公園創建基礎不斷夯實。
持續強化項目支撐和科技科研支撐,實施青海湖濕地保護與(yu) 修複、科研監測體(ti) 係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23項重點生態項目,成立中科院水生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野外台站,建設青海湖視頻監控點和鳥島數據中心等,並在流域設置300個(ge) 生態監測地麵定位監測站點,全麵搭建覆蓋全流域的科研、監測與(yu) 評價(jia) 評估平台。
在生態高水平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中“破題”,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化。
目前,積極拓展青海湖自然教育和生態體(ti) 驗的模式和路徑,啟動建設哈爾蓋普氏原羚野外觀測基地等三個(ge) 生態教育基地,並與(yu) 海北州剛察縣達成共識,實施仙女灣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一體(ti) 推進青海湖和剛察區域生態旅遊協同發展。
千鈞重擔在肩,目標矢誌不移。今年,青海省將繼續圍繞八項創建任務,高站位高標準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爭(zheng) 取全麵完成各項創建任務,2024年正式申報設立。
建功新時代,激蕩新氣象,展現新作為(wei) 。持續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全力保護好“中華水塔”,我們(men) 重任在肩、壯誌在胸。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上走在前頭”上樹立高標準,國家公園的名片將更加多姿多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多部門聯合服務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
日前,青海省人民檢察院與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會簽《關於探索建立青海湖地區行政執法與公益訴訟檢察協作配合機製的意見》,將以法治之力服務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詳細] -
青海將全力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正式設園
加快自然教育發展步伐,充分展示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品質與文化魅力,保障生態安全穩定,推動“三大高地”建設為全國智慧國家公園建設作出示範。[詳細] -
三江源國家公園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借鑒
三江源位於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被譽為“中華水塔”,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生物多樣性豐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