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新華全媒+|科技為三江源水資源保護裝上“眼睛”

發布時間:2023-03-28 08:49:00來源: 新華社

  長江第一灣、瀾滄江昂賽大峽穀、隆寶灘濕地……坐在電腦桌前,鼠標輕輕一點,三江源頭生態狀況就能通過視頻觀測係統,實時呈現在屏幕上。這套被稱為(wei) “江源之窗”的係統正為(wei) 三江源水資源保護裝上“眼睛”。

  三江源位於(yu) 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wei) “中華水塔”,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

  長久以來,因地域廣闊、交通不便,源頭生態監測保護存在反應慢、耗時長、覆蓋麵窄等問題,製約著水資源的高質量保護。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源頭地區,近年來通過科技手段不斷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


這是3月23日“江源之窗”對長江第一灣的實時監測畫麵。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xing) 攝

  “江源之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舉(ju) 措。“江源之窗”是玉樹州建設的網絡視頻觀測係統,由多個(ge) 觀測點位的高空瞭望視頻攝像機、實時傳(chuan) 輸專(zhuan) 網和統一管控平台組成,是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玉樹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波介紹,依托玉樹自建和共享青海“生態之窗”部分點位,目前州域內(nei) 已覆蓋35個(ge) 觀測點位,實現了對典型區域的生態類型、自然景觀及野生動物的“遠距離、大範圍、全方位”實時高清視頻觀測,構建了“天空地一體(ti)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ti) 係。“該平台的建成投用,有效支撐了自然保護區監管和物種多樣性監測,助力源頭地區水生態保護。”張波說。


3月23日,工作人員正在操作“江源之窗”視頻觀測係統。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xing) 攝

  觀測有了“千裏眼”,生態保護事半功倍。借助常態化水質監測預警,江源水生態保護配備了“火眼金睛”。

  玉樹州生態環境監測站是青海南部地區唯一一家具備環境監測資質的監測站,具備6大類67項(211項次)檢測能力,還做到了對全州汙水處理廠排汙口的實時監管。依托水質自動監測站,三江源頭地區也實現了對重要河流、重點流域的實時監控和對水體(ti) 汙染事故的預警預報。


2022年4月11日 ,工作人員在國控直門達斷麵進行水質采測分離工作。(受訪單位供圖)

  隨著科技力量持續投入,三江源水生態持續向好。多年來,玉樹境內(nei) 水質長期保持在二類及以上。對水質要求極高的歐亞(ya) 水獺在玉樹市區河道也頻頻亮相。

  “近年來我們(men) 扛起源頭責任,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實現了玉樹州主要斷麵水質的可視化、數字化監管,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玉樹州生態環境局局長多加說。

(責編: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