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與鶴為鄰,尋豹而行——基層守護者見證三江源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發布時間:2023-05-23 09:04:00來源: 新華社

  望著遠處成群的黑頸鶴,昂旺才仁放慢了腳步。他架起望遠鏡,靜靜觀察鳥類活動。“一隻、兩(liang) 隻、三隻……初夏正是黑頸鶴的繁殖季,三江源腹地大片的濕地和沼澤成為(wei) 了鳥類的‘庇護所’。”

  36歲的昂旺才仁是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濕地生態管護員。保護區位於(yu)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鎮,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濕地之一,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ge) 以黑頸鶴及其繁殖地為(wei) 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

  走進隆寶濕地,一對對黑頸鶴在濕地中翩翩起舞,一群群斑頭雁、赤麻鴨等鳥類自由飛翔,交匯成夢幻般的高原鳥類天堂。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巴桑才仁說,建站30多年來,保護區鳥類從(cong) 起初的12目20科30種增加到17目39科138種。


在濕地中翩翩起舞的黑頸鶴。(青海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昂旺才仁的家在隆寶鎮措美村,村子位於(yu) 隆寶濕地旁,從(cong) 小,他就過著“與(yu) 鶴為(wei) 鄰”的日子。自四年前被政府聘為(wei) 生態管護員以來,從(cong) 日常巡護到鳥類監測,他像照護家人一樣保護這些鳥類。

  初春時節,成群的黑頸鶴從(cong) 雲(yun) 南納帕海、西藏雅魯藏布江等地飛至隆寶,這也是昂旺才仁最忙碌的時候。每天,他們(men) 除了做好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還要防止外來人員進入濕地,驚擾到黑頸鶴。有時候,為(wei) 了救治受傷(shang) 黑頸鶴,管護員要蹚入冰冷的湖水中,高原風雪和長期野外作業(ye) 在他們(men) 臉上、身上留下深深印記。


5月21日,昂旺才仁正在用望遠鏡觀察鳥類活動。 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巴桑才仁說,如今,隨著各項保護措施不斷落實,保護區內(nei) 黑頸鶴數量從(cong) 最初的幾十隻增加到200多隻,斑頭雁數量最多時超過萬(wan) 隻。今年,隆寶自然保護區成功入選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內(nei) 的濕地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將得到更加全麵係統保護。

  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李曉南介紹,從(cong) 中國首個(ge) 試點建設到首批建成的國家公園,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內(nei) 的生物多樣性日趨豐(feng) 富。


這是5月18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拍攝的長江第一灣。 新華社記者 柳澤興(xing) 攝

  送別自然體(ti) 驗訪客,望著峽穀內(nei) 奔湧的瀾滄江水,牧民才仁尼瑪扛起相機又上了山。“天氣轉暖,各種野生動物都出來活動了,雪豹也頻繁出現。”

  才仁尼瑪是玉樹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熱情村人,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的一名生態管護員。昂賽鄉(xiang) 試點自然體(ti) 驗特許經營後,才仁尼瑪家成為(wei) 接待家庭,他帶領訪客親(qin) 近自然、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每年能增加不少收入。

  搜尋雪豹、講解知識、巡護監測……幾年下來,才仁尼瑪成了一名研究雪豹的“專(zhuan) 家”,野生動物生態鏈良性發展的每一個(ge) 變化,他都看在眼裏。“草長得好,岩羊數量不斷增多,雪豹種群才會(hui) 不斷擴大,現在拍到雪豹已不是一件稀罕事。”

  數據顯示,昂賽鄉(xiang) 監測到的雪豹個(ge) 體(ti) 已達80多隻,金錢豹、猞猁、白唇鹿等野生動物共享一片棲息地,瀾滄江源頭已成為(wei) 動物樂(le) 園。

  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總工程師田劍說,目前,青海85%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已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加;青海省重要的生態係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原真性、係統性保護。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