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建設讓“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沛
三江源頭再現千湖美景,水資源總量明顯增加,野生動物棲息環境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強……記者近日從(cong)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國家公園設立一年來,三江源作為(wei) 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得以進一步築牢,“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feng) 沛。
青海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素有“中華水塔”之譽,是中國乃至世界生態安全屏障極為(wei) 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戰略地位。
正式設立一年來,三江源國家公園進一步優(you) 化完善國家公園規劃、建設和管理政策體(ti) 係,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三江源國家公園副局長田俊量說,經過國家公園建設,青海省的水資源總量明顯增加,每年向中下遊穩定輸送600億(yi) 立方米二類以上的優(you) 質水,濕地麵積躍居全國首位,植被覆蓋度明顯提高,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強,野生動物棲息環境顯著改善,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明顯增加,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好轉,生態係統服務功能日益提升。
為(wei) 持續築牢“中華水塔”安全屏障,青海加快實施三江源重點生態修複工程,投資近3.2億(yi) 元,實施了黑土灘治理、黑土坡治理、退化草原改良、人工種草、封山育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項目,宏觀生態環境保持了持續向好的態勢。打造了智慧生態監測係統,實施生態大數據中心三期建設項目,與(yu) “青海生態之窗”實時觀測數據共享,生態觀測點位由6個(ge) 擴建到46個(ge) ,有效提升了國家公園智慧化治理水平。
通過實施黑土灘綜合整治、退化草場改良、沙化土地治理、水源涵養(yang) 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三江源頭的生態係統退化趨勢得到基本遏製,水資源總量明顯增加,植被蓋度明顯提高,草地植被蓋度和產(chan) 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和30%以上。黑土灘治理區域的植被蓋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後的70%以上。
社會(hui) 各界和廣大群眾(zhong) 也積極參與(yu) 國家公園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內(nei) ,牧民群眾(zhong) 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實現“一戶一崗”全覆蓋。廣大牧民從(cong) 草原的利用者變為(wei) 了生態的守護者,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保護共享建設成果,實現了生態、生活、生產(chan) “三生”共贏。
如今,三江源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強,野生動物棲息環境顯著改善,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明顯增加。藏羚羊由最低時的不足2萬(wan) 隻恢複到7萬(wan) 多隻,過去幾乎消失的“雪山之王”雪豹也頻頻現身,難得一見的金錢豹、歐亞(ya) 水獺等也頻頻亮相。
“我從(cong) 小在黃河源頭長大,作為(wei) 生態管護員,我們(men) 有責任、有義(yi) 務保護好黃河源頭,保護好生態環境,讓源頭的清水造福更多的子孫後代。”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久邁唔賽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三江源國家公園數字展陳正式上線 足不出戶遊覽三江之源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一周年之際,10月12日,三江源國家公園數字展陳平台正式上線運行。[詳細] -
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一周年 “中華水塔”日益堅固豐沛
一係列改革探索和嚴格保護逐步收到良好成效。黃河源“千湖美景”重現,動植物種群數量增加,廣袤草原再現青山綠水、湖泊交織輝映的美麗景象。[詳細] -
三江流經處 綠意奔湧來
今日再瞰三江源,一次從無到有的生態改革,一段有中創優的實踐探索,當無數個不可能變成可能,三江源國家公園從理想照進現實,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