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送醫送教 情暖高原——青年科技幹部青海基層行見聞

發布時間:2023-07-11 09:21:00來源: 新華社

  七月的金銀灘草原上,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寄宿製民族中學迎來一批客人——來自北京協和醫院、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青年聯合會(hui) 的近20位不同領域專(zhuan) 家為(wei) 孩子們(men) “送醫送教”,校園裏傳(chuan) 來陣陣歡聲笑語。

  教學樓裏,10名北京協和醫院的專(zhuan) 家兩(liang) 人一組,為(wei) 200名學生進行骨科、眼科、兒(er) 科綜合檢查。“看正前方。佩戴眼鏡後一定要按期複查。課間可以摘下眼鏡按摩一下,避免過度用眼。”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專(zhuan) 家李冰一邊拿著檢眼鏡細心檢查,一邊耐心地講解用眼知識。

  7月7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寄宿製民族中學,北京協和醫院醫生為(wei) 學生們(men) 做視力檢查。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青海地處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南部和環青海湖地區人口居住分散,長期以來醫療服務能力較弱,群眾(zhong) 獲得優(you) 質醫療服務存在困難。

  等候體(ti) 檢的隊伍中,藏族母親(qin) 央措帶著7歲的兒(er) 子站在門口,急切地張望著。央措說,孩子智力發育與(yu) 同齡小孩的差距越來越明顯,縣醫院檢查不出,聽說來了北京專(zhuan) 家,想問問是什麽(me) 原因。

  協和醫院兒(er) 科專(zhuan) 家馬明聖問了央措孩子出生時的狀態,並建議做基因組檢查以明確病因。“去北京做檢查,費用要上萬(wan) 元。我家幾代都是牧民,出縣城看病的機會(hui) 都很少,去北京就更難了。”央措一臉愁容。

  幾位醫生了解情況後,決(jue) 定與(yu) 央措互留聯係方式,過兩(liang) 日將檢查所需物品寄到縣醫院,由縣醫院醫生輔助采樣後再寄往北京,免費給孩子做檢查。

  “感謝你們(men) !感謝……”央措雙手合十,連連道謝。

  7月7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寄宿製民族中學,北京協和醫院醫生與(yu) 孩子、家長交流,了解病情。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深入高原才能了解當地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要立足本職,爭(zheng) 取為(wei) 更多高原群眾(zhong) 的健康保駕護航。”“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北京協和醫院醫生吳南說,作為(wei) 青聯科技界別的一員,爭(zheng) 做敢想敢為(wei) 又善作善成的奮鬥者,是新時代對青年幹部的要求。

  3個(ge) 多小時不間斷工作,醫生們(men) 努力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痛、胸悶,仍熱情仔細地對待每個(ge) 孩子。他們(men) 說:“來一趟不容易,希望能為(wei) 更多孩子們(men) 多做點事。”義(yi) 診結束後,北京協和醫院與(yu)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對接,需進一步檢查的學生可在本省就醫,通過線上會(hui) 診,解決(jue) 他們(men) 的後顧之憂。

  7月7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寄宿製民族中學,北京協和醫院醫生在為(wei) 學生做檢查。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北京優(you) 質資源送到高原,有利於(yu) 提升高原群眾(zhong) 健康意識、開拓學生眼界,是一次寶貴的機會(hui) 。”海晏縣寄宿製民族中學校長吳永祥說。

  除了健康知識,專(zhuan) 家們(men) 認真負責、專(zhuan) 業(ye) 敬業(ye) 的態度,給高原小縣的孩子們(men) 留下了深刻記憶,也在他們(men) 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

  “科普講座介紹了5G車聯網、公安工作中的DNA生物技術、耕地資源和生態保護內(nei) 容,生動有趣,我們(men) 都是第一次接觸。”八年級一班的學生張金凱很是興(xing) 奮,他說,這次學到了很多科技和農(nong) 業(ye) 方麵的課外知識,“要更努力學習(xi) ,有一天才能像這些專(zhuan) 家一樣,做一個(ge) 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