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園·阿壩70年|一個昔日深度貧困縣的致富密碼
五裏村村民的房屋。錢姣姣 攝
今年,四川省阿壩州迎來建州70周年。盛夏七月,“我們(men) 的家園”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四川阿壩州黑水縣,一睹70年來黑水縣的巨變。
黑水縣位於(yu) 四川省西北部,地處藏羌結合部,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黑水縣常住人口為(wei) 4萬(wan) 餘(yu) 人,曾經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七十年來,黑水縣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由1952年的327萬(wan) 元增加至2022年的295560萬(wan) 元;人均生產(chan) 總值由107元增加至67173元。
黑水縣色爾古鎮五裏村:易地搬遷賦能新村建設
“雪山峽穀,猛河奔騰,孕育新村,其名五裏。”穿過猛河,走進色爾古鎮五裏村,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錯落有致的二層小樓。 據五裏村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羅爾基木介紹,2008年受汶川地震影響,五裏村受災嚴(yan) 重,房屋損壞率達98%,村民飲水困難。在黑水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14年整村順利搬遷至河壩國道347線附近,開始孕育他們(men) 的新村。
五裏村位於(yu) 位於(yu) 黑水東(dong) 南部,是嘉絨藏族聚集地,現有村民593人,幅員麵積16平方公裏,距黑水縣城60公裏。近代以來,五裏村人民長期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半山上,自然條件惡劣,交通閉塞,資源貧瘠,群眾(zhong) 生活困難。
2014年,五裏村從(cong) 海拔2800米的高半山上整村搬遷到自然條件優(you) 越、交通便利的河穀區,在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五裏村群眾(zhong) 開始自強不息,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2017年五裏村成功脫貧摘帽。“五裏群眾(zhong) 從(cong) 此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羅爾基木激動地說道。
在走訪中,記者遇見了五裏村村民跑基,跑基家原屬於(yu) 特困戶,在政府的幫助以及自力更生下,他家住進了嶄新明亮的二層小樓房,已經成功脫貧。近年來,五裏村做大做強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探索公司化,以集體(ti) 經濟輻射群眾(zhong) 個(ge) 體(ti) 產(chan) 業(ye) ,為(wei) 村民提供就業(ye) 創業(ye) 平台,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跑基的兒(er) 子正是在村黨(dang) 委的幫助下,學習(xi) 就業(ye) 技能,現在已在都江堰買(mai) 上了房子,過上了好日子。跑基用並不熟練的漢語說道:“感謝黨(dang) 、感謝政府!”
“這十年,五裏村可謂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在五裏村當了十年村支部書(shu) 記的羅爾基木表示,而對於(yu) 未來的五裏村,羅爾基木已在心中有了規劃,他計劃改善村裏的環境,發展旅遊經濟。
維古鄉(xiang) 西蘇瓜子村:因地製宜打造“蘋果經濟”
距離色爾古不遠,還有個(ge) 古老的藏寨——維古鄉(xiang) 西蘇瓜子村。來到西蘇瓜子村,可以看見村寨依山而建,有的建築甚至直接就在懸崖邊上,令人驚歎。
西蘇瓜子村的老寨子。錢姣姣 攝
進入村裏,一片綠油油的蘋果園出現在眼前。維古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王國智介紹,這片蘋果園有120畝(mu) ,由當地政府投資1400萬(wan) 所建。王國智介紹,近年來,阿壩州推進“三家園”工程建設,維古鄉(xiang) 西蘇瓜子村因地製宜,緊抓“三家園”建設契機,將現代農(nong) 業(ye) 、傳(chuan) 統村落和現代居民有機結合起來,以“企業(ye) +集體(ti) 經濟組織+農(nong) 戶”為(wei) 模式,充分利用荒地,已流轉土地120畝(mu) ,種植矮化密植蘋果16000株,村集體(ti) 經濟年均創收4.02萬(wan) 元。得益於(yu) 這片蘋果園,2022年全村人均增收1033元,在家群眾(zhong) 務工人均增收5000元。
村民正在蘋果園中勞作。錢姣姣 攝
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也是“三家園”工程建設的另一目標。在村子裏,可以看見不少工人正在修建道路,在蘋果園旁邊,我們(men) 也看見了一座特殊的亭子。王國智介紹,這座亭子既可以在農(nong) 忙時成為(wei) 蘋果的中轉儲(chu) 備地,也可以為(wei) 藏族村民們(men) 提供曬太陽休憩的空間。為(wei) 進一步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質量,建設幹淨整潔宜居鄉(xiang) 村,今年3月,西蘇瓜子村陸續啟動實施了排汙管網、生產(chan) 作業(ye) 步道、橋麵翻新等項目建設,切實解決(jue) 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難題、優(you) 化人居環境。
沙石多鎮羊茸村:窮亂(luan) 的老寨子蛻變為(wei) 幸福之地
驅車行至羊茸村,明顯地感受到盛夏中的一股清爽涼意,眼前的色彩也多了些,粉嫩的格桑花也綻放在路邊。這裏也與(yu) 川西著名景點達古冰川不遠,得天獨道的地理位置與(yu) 生態氣候使得羊茸村成為(wei) 川西旅客的落腳之地。
羊茸哈德入口。錢姣姣 攝
羊茸村位於(yu) 沙石多鎮南部,距縣城18公裏,平均海拔2680米,是奶子溝八十裏彩林區精品景點“落葉鬆林”中心區。自2012年易地扶貧搬遷後,該村將荒廢的土地統一規劃,大力發展特色民宿,羊茸哈德也就此應運而生。
據羊茸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木爾甲介紹,在阿壩州黑水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羊茸村大力發展以生態旅遊和康養(yang) 度假為(wei) 主的旅遊產(chan) 業(ye) ,並探索成立“支部+公司+農(nong) 戶”經營管理模式,注冊(ce) 資金432萬(wan) 元成立羊茸哈德旅遊服務有限公司,全村農(nong) 戶在村支部的統一領導下統一建設民宿、統一定價(jia) ,村民參與(yu) 旅遊接待服務並定期獲得分紅。現如今,羊茸村全村45戶群眾(zhong) 穩定增收,49人長期穩定就業(ye) (包括脫貧戶和監測戶)。從(cong) 過去生活在深山裏以土豆、青稞種植為(wei) 主,到現如今整村發展全域旅遊,羊茸村的村民紛紛吃上了“旅遊飯”。
羊茸村裏一棟棟藏式民宿。錢姣姣 攝
羊茸哈德,藏語意為(wei) “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意為(wei) “向幸福出發之地”。漫步在羊茸哈德的村間小道上,移步即景,40多棟精致的藏式小別墅錯落有致,令人心曠神怡。黑水縣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局工作人員南卡生介紹,目前,羊茸哈德已建立了成熟的酒店式管家服務,村民們(men) 既是房屋的主人,也是民宿的管家。在這裏,村民們(men) 將生活的幸福傳(chuan) 遞給遊客,真真切切地讓遊客感受到了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我們的家園|四川紅原:打造特色現代農業園區 助力鄉村振興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陽光明媚的夏季,在紅原縣公路兩邊隨處可見悠然吃草的犛牛和藏綿羊,令人心曠神怡。[詳細] -
我們的家園|黨建引領發展,這座高原山村“變身”別墅村
2014年,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裏村整村搬遷至國道347線旁的河壩。依托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脫貧攻堅等民生工程,完成了村內主道、輔道、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