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探訪三江源生態教育站:讓牧民在生態環保的路上越走越紮實

發布時間:2023-07-28 15:2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濕地河水充盈,草木豐(feng) 美,草原遼闊無垠,遠遠望去草原與(yu) 駿馬、犛牛融為(wei) 一體(ti) ,遠處成群的牛羊以及盤旋高空的蒼鷹,在“高原水塔”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拉覺悟生態教育站一角,隨手定格,便是風景如畫。


圖為(wei) 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拉覺悟生態教育站航拍圖。中新社發 馬海龍 攝

  “拉覺悟”取自藏語,“拉”意為(wei) “神仙”,“覺悟”指涉藏地區四大神山之一的“尕朵覺悟”神山。拉覺悟生態教育站位於(yu) 玉樹州曲麻萊縣東(dong) 南部巴幹鄉(xiang) 團結村境內(nei) ,平均海拔4200米,該區域也是長江水係的主要水源涵養(yang) 區,生態係統類型豐(feng) 富。

  位於(yu) 青海省玉樹州的曲麻萊縣,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中國南北兩(liang) 大水係的重要水源涵養(yang) 區。長江源頭水係的通天河、曲麻河、色吾河,黃河源頭水係的卡日曲、約古宗列曲、紮曲等,無不發源、流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

  談起當地生態保護,藏族漢子尕塔是拉覺悟生態教育站裏牧民與(yu) 誌願者都豎大拇指的“江源環保人”。

  “關(guan) 於(yu) ‘環保’,我有無數構想和抱負。”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最深的感觸。

  圖為(wei) 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正在向記者介紹拉覺悟生態教育站建設情況。劉洋 攝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作為(wei) 中國首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正式啟動,玉樹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xiang) 作為(wei) 黃河源頭的列入其中。

  在尕塔看來,這為(wei) 他的環保事業(ye) 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平台。“成立生態教育站、培養(yang) 生態專(zhuan) 職教師、針對全縣牧民開展教育培訓……我做這些就是讓牧民在生態環保的路上越走越紮實。”

  作為(wei)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長江源園區生態保護與(yu) 自然資源保護的重要站點,拉覺悟生態教育站通過教師和誌願者積極講解,引導當地牧民,幫助認識學習(xi) 生態保護對於(yu) 自身和後代的重要性等舉(ju) 措,尕塔把關(guan) 於(yu) 環保的構想和抱負一步步付諸實踐。

  “萬(wan) 物生靈中人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動物。”尕塔說,“三江源國家公園如果有一天沒人的話,那這就是一個(ge) 荒野區,沒有意義(yi) ,我要做的就是把三江源這片淨土留給居住在這裏的人。”為(wei) 了展示曲麻萊縣珍貴的生態資源和豐(feng) 富的體(ti) 驗資源,尕塔又組織建立了生態管護員大自然攝影隊、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等。


圖為(wei) 拉覺悟生態教育站一角。劉洋 攝

  為(wei) 了把拉覺悟生態教育站建設得更加完善,尕塔四處跑項目要資金,動員轄區內(nei) 村民以入股分紅的方式加入到生態教育站建設中來。“現在拉覺悟生態教育站體(ti) 驗收益的30%用於(yu) 團結村村民分紅,20%用作教育站運行經費,剩餘(yu) 50%作為(wei) 曲麻萊19個(ge) 行政村的分紅。”尕塔說,“牧民群眾(zhong) 的環保意識理念越來越好,全縣19個(ge) 行政村幾乎看不到任何垃圾,教育站真的起到了生態保護的根本性作用。”

  “生態教育站也將邀請專(zhuan) 家、科研人員在當地開展科研工作,結合護林員的野生動植物的監測數據,逐步建立曲麻萊生動植物監測數據庫。”尕塔介紹,未來,將在專(zhuan) 家和誌願者的幫助下,通過自然體(ti) 驗、托兒(er) 所、拓展銷售等惠民舉(ju) 措,為(wei) 曲麻萊縣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牧民經濟收入協同提升提供借鑒和示範。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