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科考對長江源區兩冰川“量厚稱重”
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近日登上長江源區的兩(liang) 條冰川——冬克瑪底冰川和格拉丹東(dong) 雪山主峰冰川,使用地質雷達探測冰川厚度,為(wei) 計算冰儲(chu) 量積累基礎數據,透過冰川演化揭示江源高寒地區的氣候變遷。
冬克瑪底冰川尾部。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過去我們(men) 普遍使用遙感監測等方式推算冰川體(ti) 積變化,本次科考選擇格拉丹東(dong) 雪山主峰冰川和長江南源支流布曲的源頭——冬克瑪底冰川進行地質雷達探測,較準確地掌握探測位置的冰川厚度。同時,結合多維度數據,更精準地計算探測區域內(nei) 的冰儲(chu) 量。”長江科學院總工程師徐平說。
冰川厚度是評估冰川儲(chu) 量的基本參數,準確探測它的時空變化和冰床地形,對於(yu) 指示長江源區氣候變化和冰川動力學過程有重要的科學意義(yi) 。
登上冬克瑪底冰川,科考隊員沿冰川中流線和垂直中流線方向,開展了5條測線的地質雷達探測工作。
科考隊員在冬克瑪底冰川進行地質雷達探測。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記者了解到,長江科學院在冬克瑪底冰川設有常年野外觀測站,根據冰麵高程測繪信息估算冰川儲(chu) 量的變化,今年首次增加地質雷達探測,布設二維測網獲取冰川前緣冰厚信息,通過計算測網內(nei) 準確的冰儲(chu) 量,為(wei) 基於(yu) 表麵高程的冰儲(chu) 量變化提供驗證,同時為(wei) 冬克瑪底冰川變化和冰下地形研究提供基礎數據。
針對格拉丹東(dong) 雪山主峰冰川,本次科考在海拔5400多米處開展了兩(liang) 級階梯共4條測線的探測。
科考隊員在格拉丹東(dong) 雪山主峰冰川上進行地質雷達探測。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2022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曾對此冰川進行地質雷達探測,通過布設一維測線獲取冰川前緣的冰厚數據,以及冰下地形走勢。今年在相同位置進行探測,增加了兩(liang) 個(ge) 二維測網的布設,獲取的數據用於(yu) 對比一年來冰川前緣冰厚和冰下地形的變化,計算測網內(nei) 準確的冰儲(chu) 量,揭示氣候變化對冰川退化的影響,以及冰川運動對於(yu) 冰下基岩的剝蝕特征。
冰川是氣候變化的敏感指示器,也是重要的淡水儲(chu) 備資源。作為(wei) 一些大江大河的重要補給水源,冰川能夠為(wei) 江河徑流提供補給,而一旦出現冰川消融退縮的“拐點”,冰川將失去調蓄水量的功能,導致江河來水減少,出現種種生態問題。
科考隊員董士琦(左)和範越在冰川上進行地質雷達探測。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研究顯示,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長江源區冰川普遍處於(yu) 末端退縮、麵積減小和厚度減薄狀態。
“相較於(yu) 冰川末端延伸和分布麵積變化,冰儲(chu) 量變化更能反映冰川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科考隊員、長江科學院岩土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董士琦說。
未來,長江科學院將對這兩(liang) 條冰川開展持續探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會“寫日記”的魚耳石隱藏哪些奧秘?
為了采集耳石,來自長江科學院水環境所的科考隊員劉晗頂著大風和雨雪,穿著下水褲和隊友在長江源區多條河流中采集魚類樣本,經常在冰冷的河水中守候十多分鍾。[詳細] -
濕地碳儲量估算填補長江源科研空白
采集水土和植被等樣本,測量環境溫度和鹽度等參數,來自長江科學院的科考隊員們連日來深入長江源區查旦濕地觀測取樣,開展濕地碳儲量估算。這個科考研究項目將填補長江源區濕地碳儲量科研空白。[詳細] -
江源科考“體檢”長江源區最大濕地
2023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隊近日在長江南源——當曲河源區開展多學科綜合考察,在長江源區麵積最大的當曲濕地進行采樣和調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