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莊的美麗蝶變
瀘定藏族貴瓊繡公司的繡娘們(men) 幹勁十足。康巴傳(chuan) 媒資料庫圖
沙灣村位於(yu) 瀘定縣烹壩鎮,大渡河畔西岸,距瀘定縣城約13公裏,國道318線穿村而過,是進入川西高原的最後一個(ge) 低海拔休憩驛站。該村轄4個(ge) 村民小組,有490戶1614人,入駐企業(ye) 3家(中鐵十二局、捷源公司、南魚樓公司)。
2022年,沙灣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萬(wan) 元,先後成功創建四川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全省“六無”平安村、四川省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
飛針走線繪“錢景”
盛夏時節,蟬鳴聲不絕於(yu) 耳,在瀘定縣烹壩鎮沙灣村“指尖藏花貴瓊刺繡”合作社的二樓繡房裏,十餘(yu) 名“貴瓊”繡娘正在嫻熟地展示指尖藝術。飛針走線間,一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圖案躍然布麵。繡上個(ge) 把小時,累了倦了,她們(men) 就在樓下的院子裏一邊唱一邊跳起古樸的鍋莊舞。
藏繡是中國少數民族傳(chuan) 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繡派係之一。貴瓊藏繡是藏繡中富有特色流派之一,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貴瓊藏繡不斷吸收多種藝術手法,技藝成熟、風格獨特,已成為(wei) 康巴地區特有的文化現象。
村幹部賈生豔感慨地回憶道,“以前水電移民搬遷後,很多婦女同胞賦閑家中。2018年在省州縣婦聯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烹壩鎮成立了‘指尖藏花貴瓊刺繡’合作社,村裏150餘(yu) 名婦女加入到合作社,參與(yu) 刺繡。”現在村裏的婦女們(men) 是“背著娃,繡著花,不僅(jin) 養(yang) 活自己,還能養(yang) 活全家”,貴瓊刺繡已成為(wei) 烹壩鎮婦女增收的好項目。
期間,鄉(xiang) 村幹部還利用婦女同胞集中刺繡的機會(hui) 通過廣播、宣傳(chuan) 片、現場講解的方式積極宣講水電移民後期扶持和拆遷補償(chang) 政策,通民心、解民疑,積極開展跳鍋莊、歌詠比賽、送文藝下鄉(xiang) 等各類活動,不僅(jin) 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還增強了群眾(zhong) 對移民政策的理解,形成感恩奮進的良好氛圍。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激活了貴瓊藏繡的旺盛生命力,適銷對路的繡品在市場上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2022年11月,“貴瓊藏繡”通過網絡銷售,最貴的一幅賣到了5000多元,剛剛上線1小時,準備好的8幅繡品就一售而空。因為(wei) 存貨不夠,又要保證質量,網上店鋪不得不暫停營業(ye) 。“一幅傳(chuan) 統花卉刺繡,我需要六天時間繡好,能賣500元。”沙灣村繡娘李群英說。
“刺繡不僅(jin) 傳(chuan) 承文化,而且增加婦女收入,還成為(wei) 我們(men) 當地旅遊紀念品的熱銷貨,可謂一舉(ju) 三得!”賈生豔表示,現在合作社已儲(chu) 備了不少繡品,在保證當地旅遊紀念品銷售外,還將繼續在網上銷售。
科學布局重特色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沙灣村“兩(liang) 委”努力用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的“小思路”落實黨(dang) 中央的“大思想”,用一個(ge) 個(ge) 具體(ti) 的“小抓手”落實省州委“大決(jue) 策”。
該村首先明確了“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總體(ti) 思路,組織黨(dang) 員幹部走出去、學回來,著力人才和組織振興(xing) ,選優(you) 配強基層隊伍,夯實基層戰鬥堡壘,積極培育本土人才,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組織人才保障。
其次科學謀劃產(chan) 業(ye) 布局:以沙灣村黨(dang) 建綜合體(ti) 為(wei) 中心,構建“戲水、田園、林園、湖景”四大功能康養(yang) 區,爭(zheng) 取浙江援建力量對口幫扶瀘定縣烹壩鎮沙灣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先行示範建設,編製完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先行示範方案,投入資金2600萬(wan) 元,其中今年投入資金1100萬(wan) 元,2024年投入資金1500萬(wan) 元,進一步對現有基礎再提檔升級,有效融合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康養(yang) 旅遊產(chan) 業(ye) 更上台階。
充分利用山、水、湖、美食及氣候宜居的資源優(you) 勢,打造最美國道318和特色大渡河鮮美食——南魚樓品牌,全麵提升“吃、住、遊、購”一體(ti) 化服務,弘揚當地特有的民間魚文化和傳(chuan) 統工藝,輻射帶動周邊民宿、餐飲、文化、康養(yang) 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增強黨(dang) 建凝聚力,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注入民營經濟活力。
期間,瀘定縣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利用氣候宜居環境,積極盤活水電移民剩餘(yu) 民房資源,變資源為(wei) 資本,大力發展價(jia) 位不同,風格多樣的高中檔特色民宿,增加群眾(zhong) 收入。
同時,瀘定縣還培育壯大沙灣油坊溝300畝(mu) 梨花基地,打造沙灣油坊戲水區,不僅(jin) 形成了聚經濟和賞花戲水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還精心推出“遊沙灣、觀湖景、享民宿、吃農(nong) 餐”的農(nong) 旅融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重點以“一心、二味、三養(yang) 、四區”為(wei) 抓手,即以沙灣村黨(dang) 建為(wei) 中心,突出文化味、美食味,以養(yang) 心、養(yang) 神、養(yang) 身為(wei) 特色,全力打造湖景式、林園式、田園式、戲水式康養(yang) 休閑區,發展壯大特色產(chan) 業(ye)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切實提升群眾(zhong) “幸福感”。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以前舊瓦房、泥濘路,黑燈瞎火的,現在基礎設施大提升,城鄉(xiang) 差距縮短了,跟城裏一樣,吃住行都方便多了。”村民蘇國良開心地講述著這幾年身邊發生的變化。
“富民強村、生態宜居、和諧共榮的良好局麵正在形成,現在的沙灣村,群眾(zhong) 求富盼好的思想意識逐漸增強,基層黨(dang) 組織作用發揮日益凸顯,秀美沙灣的發展藍圖正在逐步實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裏將成為(wei) 大渡河畔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烹壩鎮副鎮長王昇喜悅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丹巴縣創新培育鄉村振興數智人才
組建專家服務團5個,設立鄉鎮農業數字化服務站12個,數字產業指導員54名,開展與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一對一、一對多”結對活動,著力開發“一鎮一品”特色電商產品。[詳細] -
跨越山海奔共富
理塘縣禾尼鄉“塘塘合作”犛牛產業園裏,牛舍在藍天映襯下格外醒目,牛兒正悠閑地吃草。[詳細] -
做實“三個賦能” 提升社區服務能力
為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服務水平,增強服務群眾的能力,香格裏拉市建塘鎮北門社區通過區域加強黨建工作體係,實現服務資源有效整合,推動服務向網格延伸、向需求延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