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那處處盛開的格桑花
懷著對山宗水源的崇敬之心,我們(men) 從(cong) 青海省會(hui) 西寧出發,去往可可西裏、曲麻萊、治多、雜多、瑪多……
一路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埡口不知道翻過了多少個(ge) 。一幅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畫卷,讓我們(men) 目不暇接,忍不住讚歎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可感可知。
在三江源,流傳(chuan) 著這樣一句話,“黑頭發的人要依賴於(yu) 黑毛的犛牛,黑毛的犛牛要依賴於(yu) 金色的草原”。在他們(men) 看來,牛肥馬壯羊健康是草原的恩賜,保護草原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的行動自覺。
在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還未設立之前,三江源的很多牧民就完全自願地承擔起生態管護的任務,他們(men) 曆來有崇山敬水、保護環境的文化傳(chuan) 統。正是基於(yu) 此,三江源國家公園將世代寄居於(yu) 此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作為(wei) 生態保護的重要力量。
29年前,傑桑·索南達傑為(wei) 了保護藏羚羊,在與(yu) 盜獵者的搏鬥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第一個(ge) 保護站就以他的名字命名;29年後,超過1.7萬(wan) 名牧民放下手中的牧鞭,由草原利用者變為(wei) 生態保護者,守護世世代代生活的美好家園。
23歲的才仁洛鬆從(cong) 小便聽著索南達傑的英雄故事長大。2023年6月,他正式成為(wei) 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的一名生態管護員,負責照顧被救護的小藏羚羊,“索南達傑是我們(men) 心目中的英雄,我們(men) 要接好這個(ge) 接力棒,保護好這些‘高原精靈’”。
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黃河的重要支流洮河從(cong) 這裏發源。前不久,我們(men) 在采訪那達慕盛會(hui) 時驚喜發現,在集會(hui) 結束後身著各色馬甲的環保誌願者們(men) ,自發地將草原上的垃圾拾撿起來,其中不乏青少年的身影……從(cong) 國家公園內(nei) ,到國家公園外,生態保護的種子在這裏生根、發芽。
走進三江源時,正值最美的季節,碧綠的草原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這些都是什麽(me) 花啊?”我們(men) 向當地牧民打聽。
“這些都是格桑花。”一位牧民說。原來,在藏語裏,格桑花是幸福花的意思,可以代指青藏高原上的各色花卉,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一路行進,透過車窗向外看去,湖麵平靜如鏡子,映射著湛藍的天空和蒼茫群山。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格桑花不止綻放在草原上,也盛開在三江源各族群眾(zhong) 的心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德令哈柏樹山新村:“電”繪鄉村生活新畫卷
走進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柏樹山新村,一幢幢紅白相間的“小別墅”,寬闊筆直的水泥路,兩邊矗立著的太陽能路燈……所見之處皆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詳細] -
青海省海西州:綠色打底描繪壯美生態畫卷
為推動全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海西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統籌實施天然林保護修複、重要濕地保護和修複、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等重點工程。[詳細] -
“草河湖魚鳥”和諧共生 繪就青海湖綠色生態畫卷
2021年統計顯示,青海湖流域完成防沙治沙任務25.28萬畝,草原植被綜合覆蓋率達72.38%,水體麵積達4625.6平方公裏,濕地保護率達69%,水質狀況為優的比例達10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