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青稞”到“黑珍珠” 青海藏鄉種植能手開啟“青稞新旅程”
如今提及青稞,已不再是青藏高原人家的專(zhuan) 屬品。隨著青稞延伸產(chan) 品的開發,近年來,青稞掛麵、青稞餅幹、青稞麥片、青稞米、青稞麵、糌粑、青稞酒等已為(wei) 外地民眾(zhong) 所熟知。
圖為(wei) 種植基地。馬芝芬 供圖
從(cong) 一粒種子到綠油油的青苗,再到沉甸甸的金黃穗頭,從(cong) 播種到收獲,需要經過約150天,青稞才能顆粒歸倉(cang) ……位於(yu)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黃乃亥鄉(xiang) 的日秀瑪村,憑借晝夜溫差大、光照強、水質潔淨的天然優(you) 勢,適宜黑青稞的生長。
經過近年來的培育,日秀瑪村黑青稞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營養(yang) 品”。
但因種植規模小、產(chan) 量低,曾一度讓此地黑青稞供不應求。
黃乃亥鄉(xiang) 日秀瑪村委會(hui) 副主任華公才讓曾經也是村裏的種糧大戶。隨著家裏勞動力缺乏,跟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他,隻能看著撂荒地逐年增加。好在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
圖為(wei) 麥穗。馬芝芬 供圖
2020年,日秀瑪村組建村集體(ti) 股份經濟合作社,全村250戶4783畝(mu) 土地折股量化,種植燕麥、黑青稞和油菜,實現規模化;2021年,投資100萬(wan) 元成立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022年,投資280萬(wan) 元成立了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服務合作社,推動集約高效種植;2023年,投資50萬(wan) 元開設特色產(chan) 品直銷店,經營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推廣黃乃亥傳(chuan) 統特色飲食文化……
“好政策、好種子、好管理,天時地利人和,今年的黑青稞也再次迎來豐(feng) 收。”日秀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集體(ti) 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先卡加說。
據了解,2022年,合作社收入418萬(wan) 元,“股民”們(men) 年底分紅117萬(wan) 元。此外,每戶還分到了100公斤青稞和50公斤菜籽油。
脫貧戶仁曾李昂尖措的56畝(mu) 地也入股合作社。他說:“老人在家帶孩子,年輕人外出務工,種植能手留在合作社工作領工資,機械化生產(chan) 加之成立合作社,把我們(men) 從(cong) 土地裏解脫出來了。”
“在合作社工作一天可以掙150元,農(nong) 閑還可以去市裏打工,這又是一份收入,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仁曾李昂尖措說。
先卡加介紹,2022年,村民們(men) 享受了良種推廣補貼,每畝(mu) 170元,相當於(yu) 政府掏了一半種子費用。
圖為(wei) 青稞麵加工。馬芝芬 供圖
“過去收割起碼要一個(ge) 月,現在用收割機幾天就完成了。地裏的事就交給合作社。”有了更多閑暇時間的更周加布,成為(wei) 直銷店的收銀員,一年還有48000元的工資收入。
據悉,黃乃亥鄉(xiang) 種植的黑青稞,選用產(chan) 量頗高的日喀則品種,平均畝(mu) 產(chan) 可達到250公斤,而精選出來的一級包衣種子,每公斤可以賣到7元甚至更高。
先卡加介紹,2022年,天津援青對口單位撥付了30萬(wan) 元的農(nong) 機購置補貼款,今年繼續追加30萬(wan) 元作為(wei) 農(nong) 機維修基金。農(nong) 機合作社目前有深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大型農(nong) 業(ye) 機械設備70台,實現了耕、種、收一條龍機械化作業(ye) 。
“過去種植青稞,大部分自給自足,而今在同仁市大力發展青稞產(chan) 業(ye) 政策的驅動下,包括青稞掛麵、青稞餅幹、青稞麥片等精深加工新產(chan) 品正在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帶來更多收入。”先卡加說。
2022年3月,經天津援青指揮部牽線搭橋,由天津經開區企業(ye) 研發,引進日秀瑪村黑青稞作物,相繼開發出黑青稞桃酥、青稞燕麥營養(yang) 麥片、高纖黑青稞麥片、黑青稞掛麵等係列產(chan) 品。
圖為(wei) 青稞延伸產(chan) 品。馬芝芬 供圖
“今年,在第23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hui) 暨第二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hui) 上,黑青稞桃酥一炮走紅,對我們(men) 來說真是莫大鼓舞。我們(men) 目前正在研發青稞啤酒,為(wei) 申請建設啤酒廠做準備。”先卡加說。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關(guan) 鍵。近年來,同仁市著力打造青稞等“七個(ge) 萬(wan) 畝(mu) ”種植基地,繼續加快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青稞良種推廣麵積萬(wan) 畝(mu) 以上,青稞初深加工突破萬(wan) 噸。目前,同仁青稞已經榮獲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
“我們(men) 見證了日秀瑪黑青稞從(cong) 隻有原糧青稞,到現在研發出近10款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整個(ge) 過程。黑青稞已經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黑珍珠’,希望有一天,黑青稞能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先卡加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黑青稞走下高原
日秀瑪村地處青海省東南部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黃乃亥鄉,這裏高寒幹燥,山大溝深,過去長期以種植青稞、土豆、油菜為主。[詳細] -
黑青稞變身“金種子” 青海涉藏州縣涉藏州縣農業搭上“快車道”
25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與青海漢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訂單農業種植收購協議,使黑青稞變身“金種子” ,青海藏區農業也搭上“快車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