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才旦遺作《雪豹》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首映
意大利當地時間9月6日,由中國青海已故藏族導演萬(wan) 瑪才旦執導的藏語電影《雪豹》在威尼斯麗(li) 都島電影宮舉(ju) 行世界首映。
萬(wan) 瑪才旦1969年12月出生於(yu)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作為(wei) 一位藏族導演,萬(wan) 瑪才旦長期致力於(yu) 將藏族文化與(yu) 現代電影相結合,向觀眾(zhong) 傳(chuan) 遞對生命、人性、信仰等深層次主題的思考和探索。
據了解,《雪豹》是萬(wan) 瑪才旦導演繼《塔洛》《撞死了一隻羊》《氣球》之後,第4部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作品。影片以全球瀕危動物雪豹咬死了牧民的九隻羯羊為(wei) 故事背景,探討了不同的人對雪豹咬死羯羊的看法與(yu) 動機,對是否釋放困在羊圈中的雪豹,每一方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堅持,看似合情合理的訴求,卻又變成激化多方矛盾的導火索。
電影《雪豹》拍攝於(yu) 青海省瑪多縣,取景地藏語名為(wei) “冬格措納湖”,意為(wei) 一千座山圍成的湖,風景壯麗(li) ,這裏也是雪豹等眾(zhong) 多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在首映發布會(hui) 上,萬(wan) 瑪才旦導演的兒(er) 子、電影《雪豹》的執行導演久美成列表示,父親(qin) 的作品從(cong) 《靜靜的嘛呢石》開始,一直到《雪豹》,一直都在講述藏族民眾(zhong) 的文化和生活,以及現代文明對其生活及思維方式的改變、滲透、融合。《雪豹》是關(guan) 於(yu) 當下和過去的一個(ge) 故事,在時光交替中表達了永恒不變的對於(yu) 人性的考驗,是一種慈悲和靈性的象征。《雪豹》也是萬(wan) 瑪才旦電影序列裏的一次新突破,觀眾(zhong) 能從(cong) 冷色調環境中感受愛的希望,以及萬(wan) 瑪才旦導演對於(yu) 生命、世界以及藏族文化一種新的理解。
萬(wan) 瑪才旦是中國藏族著名導演、作家,被譽為(wei) “中國百年影史藏族母語電影的開創者”。2023年5月8日,萬(wan) 瑪才旦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享年53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同仁追憶萬瑪才旦:中國電影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導演
“萬瑪才旦將電影視作一種文化傳遞,他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和藏地的文化,中國電影應出現更多像他這樣具有國際視野的導演。”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張丕民追憶萬瑪才旦時說。[詳細] -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去世 友人悼念:其作品供未來世代獲得力量
中國知名藏族導演萬瑪才旦逝世,享年53歲。萬瑪才旦的友人說,他的文學和電影作品,成為雪域高原一座靜靜的瑪尼石(同“嘛呢石”),供未來的世代源源不斷地獲得力量。[詳細] -
藏語電影《氣球》獲海南島電影節最佳影片 女主演榮膺最佳女演員獎
由青海籍藏族導演萬瑪才旦執導的藏語電影《氣球》8日晚在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影片獎,該部電影女主演索朗旺姆榮膺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詳細] -
藏語電影《氣球》入圍第4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當地時間8月13日,第4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公布入圍名單,由中國青海藏族導演萬瑪才旦執導的新作《氣球》入圍“當代世界電影”單元,並將在9月初進行北美首映。[詳細] -
藏語電影三入水城 萬瑪才旦新作《氣球》入選威尼斯電影節
意大利當地時間7月25日,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正式公布首批入圍名單,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最新作品《氣球》(Balloon)入圍兩大官方競賽單元之一的“地平線”競賽單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