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作證:護猴癡心不改
金秋10月,白馬雪山秋意正濃,遠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在陽光下分外壯美,如火如荼的秋葉,像雪山的靈魂盡情地展現萬(wan) 千姿態,這裏不愧是被譽為(wei) 中國最美秋景之一的世外桃源。在雲(yun) 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40周年之際,白馬雪山深秋山水畫向我們(men) 走來,講述著這段保護滇金絲(si) 猴的不凡之路。
保護區:從(cong) 蹣跚學步到鏗鏘有力
已退休的雲(yun) 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德欽分局原局長肖林的著作《守山》中,記載了35年的從(cong) 業(ye) 故事。“一個(ge) 人的一生,總會(hui) 守著一樣什麽(me) 東(dong) 西。我守了35年的是白馬雪山。”他酷愛野生動物攝影,曾獲雲(yun) 南省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雲(yun) 南省林業(ye) 廳頒發的自然保護區先進個(ge) 人及福特汽車環保獎。
肖林出生於(yu) 德欽縣。1983年,他16歲時,得到德欽縣政府將舉(ju) 行招考的消息,便和村裏的小夥(huo) 伴走路、搭車,曆經兩(liang) 天奔波,抵達縣城參加考試。很快,他就收到了縣裏寄來的錄取通知書(shu) ,成為(wei) 當時白馬雪山自然管理所的第一批員工。
此前,1979年中國科學院對橫斷山區域進行綜合科學考察,發現了滇金絲(si) 猴的存在,讓近百年的疑惑有了定論——滇金絲(si) 猴群還活躍在白馬雪山的層林之中。這直接推動了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的建立。1983年,白馬雪山雲(yun) 南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成立,致力於(yu) 保護滇金絲(si) 猴等珍稀野生動物。在德欽縣城培訓後,肖林和同伴們(men) 一起去奔子欄管理所。途中,翻越到海拔4329米的埡口,司機按照民族習(xi) 慣停車。肖林看著遠處“敦實厚重的雪山”,第一次和白馬雪山迎麵相遇。
那時候,這群16歲的少年不會(hui) 知道,“我們(men) 的悲歡離合再沒有離開過這座山,一直到老”。肖林說,“恨過他,愛過他,回頭來已為(wei) 這座山付出了整整35年的心血。”與(yu) 滇金絲(si) 猴結緣,肖林點燃了工作熱情。他和好朋友鍾泰進行長達35年的野外考察,追蹤滇金絲(si) 猴,收集第一手研究滇金絲(si) 猴種群生物生態學的資料。在野外考察時,他們(men) 背鍋、背糧食、背睡袋、睡野外……在隻有獵人和挖蟲草的人才光顧的密林及流石灘中,走出了一幅屬於(yu) 自己的地圖。後來滇金絲(si) 猴出名了,肖林也從(cong) 以天為(wei) 被、以地為(wei) 床的一個(ge) 滇金絲(si) 猴行為(wei) 記錄者,成為(wei) 滇西北地區野生動物守護與(yu) 培育者。
在崇山峻嶺中,正是他和同事冒著嚴(yan) 寒,忍受著思鄉(xiang) 之苦,找到了第一群野外滇金絲(si) 猴,拍下了全國第一張滇金絲(si) 猴照片——《瞧!這一家子》。
正是有像肖林這樣一代又一代的“白馬人”,白馬雪山的滇金絲(si) 保護事業(ye) 才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蹣跚學步到走得鏗鏘有力。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白馬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升級為(wei)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馬雪山省級保護區管理所也更名為(wei) 雲(yun) 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2000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同意調整擴大雲(yun) 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範圍擴大到維西縣境內(nei) ,將德欽縣施壩、各麽(me) 茸林區和維西縣薩馬閣林區914.96平方千米納入保護區,保護區麵積增加到2800餘(yu) 平方千米。2018年,國務院批複同意雲(yun) 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增至2821.06平方千米。
如今,雲(yun) 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wei) 以中國特有旗艦物種滇金絲(si) 猴及其棲息地高山針葉林和其他自然景觀為(wei) 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是“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chan) 腹心區。
白馬雪山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極其豐(feng) 富,雲(yun) 集了幹熱河穀帶、山地北亞(ya) 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寒帶等多種氣候類型和生物群落類型,是歐亞(ya) 大陸生物生態環境的縮影、“第三紀古熱帶生物區係的避難所,更是北溫帶植物體(ti) 係的搖籃”,被譽為(wei) “世界花園之母”,其生物多樣性具有國際重要意義(yi) 。
白馬雪山有7個(ge) 植被類型、10個(ge) 植被亞(ya) 型和37個(ge) 群係。共記錄野生維管束植物2343種,陸生脊椎動物535種,其中很多物種都屬特有分布,是世界珍貴的遺傳(chuan) 資源基因庫。
白馬雪山保護區是滇金絲(si) 猴種群分布最集中的區域,也是中國麵積最大的滇金絲(si) 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中國已知的23個(ge) 群體(ti) 中,保護區及周邊地區分布有14個(ge) 滇金絲(si) 猴種群,約2180至2830隻,個(ge) 體(ti) 數量占中國滇金絲(si) 猴數量的65%。
根據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植物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CUN)物種紅色名錄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Ⅱ,白馬雪山共記錄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植物113種,包括植物26種、動物87種。白馬雪山所記錄的野生動物物種中,還有55種被國際貿易公約CITES收錄;有19種IUCN瀕危/易危物種(5種瀕危,14種易危)。這些物種種群數量稀少,具有極高的物種保護價(jia) 值及棲息地保護價(jia) 值。
高分辨率探頭能自動捕捉2千米範圍內(nei) 猴群活動情況,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在工作站木屋裏,通過屏幕就能觀察它們(men) 的活動軌跡。如今,白馬雪山保護區運用現代設備,守護“雪域精靈”滇金絲(si) 猴。
位於(yu) 維西縣塔城鎮的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響古箐片區,有一批護林員和科研工作者。
“猴群的一舉(ju) 一動可以看得很清楚,不像以前,要跋山涉水,還不一定碰到猴群。”白馬雪山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賴建東(dong) 在木屋監控室裏通過視頻記錄遠程查看滇金絲(si) 猴活動情況。
2019年,滇金絲(si) 猴全境保護網絡正式建立,實施滇金絲(si) 猴種群監測巡護、棲息地廊道修複、社區保護、自然教育等項目,把紅外相機、無人機、遙感技術等運用於(yu) 滇金絲(si) 猴管護工作,研發“猴臉”自動識別、自動監測技術,實現滇金絲(si) 猴種群動態監測。從(cong) 野外回收的紅外相機裏記錄著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活動影像,為(wei) 有針對性地進行生物保護提供信息支撐。
賴建東(dong) 說,護猴員在保護好滇金絲(si) 猴的同時,也在積極保護生態環境,曾被過度利用的野生資源也在積極恢複中。
2020年,工作站建立了運用先進傳(chuan) 輸技術和高效探頭設備的監控係統,可捕捉有效範圍內(nei) 滇金絲(si) 猴活動軌跡。賴建東(dong) 說,為(wei) 避免所建設備對周邊環境的破壞,還采用太陽能儲(chu) 能電池為(wei) 設備供電。運用現代設備觀測猴群、保護滇金絲(si) 猴棲息地環境生態、改變當地群眾(zhong) 的發展模式……在各界共同努力下,這裏成了滇金絲(si) 猴的樂(le) 園。
社區共管:解決(jue) 人猴爭(zheng) 地矛盾
在20世紀80年代前後,滇金絲(si) 猴保護麵臨(lin) 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問題:一是防止偷盜獵,二是幫助保護區內(nei) 和周邊的村民發展經濟,減少對白馬雪山的資源依賴和環境破壞。當年,有7萬(wan) 多名群眾(zhong) 依靠保護區的資源生活,包括薪柴、建材和農(nong) 牧業(ye) 用地。另外,保護區麵積28萬(wan) 多公頃,光靠管護局130多名幹部職工,人手不夠。
為(wei) 拯救瀕危的滇金絲(si) 猴,1999年開始,白馬雪山保護區與(yu) 有關(guan) 方麵合作,探索“社區共管”模式,著力解決(jue) 周邊居民的生存發展問題,響古箐等幾個(ge) 村子被納入試點。
作為(wei) 全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以天然林采伐為(wei) 財政支柱的維西縣,發現薩馬閣林區的滇金絲(si) 猴群後,立即停止了周圍天然林采伐,使薩馬閣原始密林免受刀斧之災,為(wei) 滇金絲(si) 猴留得一片綠蔭。
合理開發德欽縣拖頂鄉(xiang) 大村鄉(xiang) 村旅遊也是保護滇金絲(si) 猴最好的社區共管案例。大村是一個(ge) 隱藏在金沙江西岸大山深處的一個(ge) 別具特色的傈僳族山寨,這裏是滇金絲(si) 猴保護區的外圍。通過改善交通、生態植被更換、環境綠化、燈光照明、房屋改造等,助力大村鄉(xiang) 村旅遊發展。
2020年至2023年,雲(yun) 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與(yu) 阿拉善、中華環保基金、雲(yun) 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hui) 等國內(nei) 民間組織合作,實施了社區發展綜合示範、社區共管創新示範、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環保宣教等項目,努力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保護區。
啟動維西縣傈僳族社區可持續生活探索項目,服務於(yu) 白馬雪山保護區內(nei) 的喇嘛寺社區。多次開展愛心捐贈活動,改善了基層管護員巡護條件。2020年6月,阿拉善基金會(hui) 為(wei) 白馬雪山保護區基層管護員添置巡護背包240個(ge) ,折合人民幣4.8萬(wan) 元。當年7月,野生動物救護站作為(wei) 項目執行部門發放野外巡護裝備28套,為(wei) 巡護員餘(yu) 元英戶捐贈醫療補助5萬(wan) 元。積極爭(zheng) 取雲(yun) 南省楊善洲綠化基金會(hui) 及金華市喬(qiao) 博電動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為(wei) 扶貧掛鉤點霞若鄉(xiang) 粗卡通村建檔立卡戶子女、德欽縣第三小學及全鄉(xiang) 7所幼兒(er) 園,共計捐贈書(shu) 包、鞋子、衣服等物品近900件,價(jia) 值45餘(yu) 萬(wan) 元,438名兒(er) 童受助。
雲(yun) 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教育引導社區居民投身環境保護,分享保護區建設紅利,進一步實現生態、社會(hui) 、經濟效益共贏。在德欽、維西片區實施牧場管理、林下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粗卡通社區共管創新示範項目等,在巴迪鄉(xiang) 羅義(yi) 村羅通組開展樹脂瓦替代房頭板建設項目,在霞若鄉(xiang) 月仁村實施社區替代能源推廣項目,對塔城片區大草壩、小草壩和白濟汛小河邊3個(ge) 牧棚進行升級改造,修繕屋頂、門窗,更換火塘、簡易床等設施。
開展社區共管示範村建設項目,投入60萬(wan) 元,沿霞若鄉(xiang) 粗卡通村河道種植桃樹340棵、爬藤植物17000棵,河道桃花盛開、綠意盎然。投入15萬(wan) 元,在霞若鄉(xiang) 粗卡通村開展文化氛圍建設,組織開展社區共管培訓、宣傳(chuan) 活動4期,涵蓋奔子欄、霞若、塔城、康普、巴迪片區。投入14萬(wan) 元,在康普鄉(xiang) 開展養(yang) 蜂產(chan) 業(ye) 建設,發展養(yang) 蜂戶26戶,助力群眾(zhong) 探索致富途徑。
不斷增強對外聯絡,爭(zheng) 取資金,鞏固社區共管示範村建設成效。香格裏拉滇金絲(si) 猴保護協會(hui) 積極爭(zheng) 取資金,開展了麵向群眾(zhong) 的能力提升培訓,在霞若鄉(xiang) 月仁村開展舊房線路改造,有效排查了安全隱患。在粗卡通村開展群眾(zhong) 參與(yu) 清山行動。廣泛開展生態保護進社區、進鄉(xiang) 村宣傳(chuan) 活動,進一步增強群眾(zhong) 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將亟待解決(jue) 的圍欄替代、種植養(yang) 殖提升等項目進行了入庫管理。
近年來,前往白馬雪山保護區從(cong) 事觀光、科考探險、研學、民間交流的遊客與(yu) 日俱增。僅(jin) 塔城滇金絲(si) 猴景區達摩祖師洞遊客年接待量近6萬(wan) 人,景區周邊阿海洛、其宗等村組有馬100匹,常年為(wei) 遊客提供牽馬服務。良好的社區共管模式,讓當地群眾(zhong) 受益,從(cong) 而形成了保護生態的共識。
靈靈家園:我們(men) 都是“白馬雪山守護人”
1999年,在維西薩馬閣林區,當地村民撿到兩(liang) 隻被母猴遺棄並受了內(nei) 傷(shang) 的小滇金絲(si) 猴。維西縣派專(zhuan) 車將小猴送到昆明動物園救治。為(wei) 方便治療,獸(shou) 醫給公猴取名為(wei) “靈靈”、母猴取名為(wei) “方方”。1999年中國昆明世博會(hui) 吉祥物確定為(wei) 滇金絲(si) 猴“靈靈”,自此,迪慶滇金絲(si) 猴從(cong) 白馬雪山走向昆明、走向世界。
白馬雪山保護區湧現出一批保護生態、守護靈靈家園的幹部群眾(zhong) ,他們(men) 用自己從(cong) 狩獵人、砍伐人轉化為(wei) 護猴人、植樹人的經曆,帶動更多人投入到環保事業(ye) 中。
提布獲得過“美麗(li) 中國,我是行動者”2019“百名最美生態環保誌願者”稱號。1994年,他參加工作就紮根保護區基層管理所。後來,白馬雪山曲宗貢生態定位監測站籌備組建,提布被抽調到籌備組開展工作,揮灑青春與(yu) 汗水,一幹就是29年。
多年來,提布和其他兩(liang) 名工作人員投身“社區共管”實踐中,利用業(ye) 餘(yu) 時間幫助村民做農(nong) 活,誰家遇到困難就第一時間提供幫助。為(wei) 助力村民發展養(yang) 殖業(ye) ,提布甚至用自己的工資購買(mai) 醫療器械和獸(shou) 藥,為(wei) 村民提供免費服務。
地處高半山區的茨卡桶村,村民零零散散居住在各個(ge) 山頭。疾病診斷、疫情防控、豬羊閹割、科學養(yang) 殖等,提布經常奔波在山路中,累計為(wei) 村民提供了5000多次上門服務,猶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與(yu) 村民建立了親(qin) 人般的關(guan) 係。
曾有獵捕習(xi) 慣的村民登巴“手癢”,又想上山偷獵一點野味。當他帶著弩弓、鐵絲(si) 扣等工具上山走到半路時,突然想起提布曾經向他說:“保護區是野生動植物和大家的共同家園,保護野生動植物對國家好、對我們(men) 子孫後代好。”
於(yu) 是,登巴果斷返回村裏,有村民問他到哪裏去了?他坦誠地說:“本來是去打獵的,路上想到提布的話就回來了。他對我們(men) 那麽(me) 好,我如果還打獵就對不起他了。”
目前,茨卡桶片區偷獵、偷伐等現象明顯減少,全體(ti) 村民把保護區當作自己的家園,積極投身到社區共管促進村民生活條件改善和生物資源保護工作中。
救治猴子、勸猴架……作為(wei) 保護區第一批護猴員,餘(yu) 建華從(cong) 最初的不理解、不熟悉,變為(wei) 現在一天不見猴子就很想念。如今,有28名村民成為(wei) 護猴員,大家根據滇金絲(si) 猴的特征,給在維西縣響古箐一帶活動的滇金絲(si) 猴各猴群“家長”分別起了名字:“九哥”“米粒”“白臉”“紅點”……
餘(yu) 建華每天早上8時許上山,下午4時下山,與(yu) 滇金絲(si) 猴成了“朋友”。護猴員工作還解決(jue) 了他的生活問題,每月有1800元收入。“現在,我能認出80%的猴子。”他說。
過去,響古箐周邊不少村民為(wei) 生計上山打獵、砍伐樹木,滇金絲(si) 猴棲息環境受到影響,保護形勢嚴(yan) 峻。白馬雪山保護區成立後,響古箐世代靠打獵為(wei) 生的村民,相繼開始了轉型之路。45歲的餘(yu) 建華加入巡護員隊伍,從(cong) 獵人變成巡護員,已保護滇金絲(si) 猴28年。
“護猴隊剛成立的時候,第一任務就是尋找滇金絲(si) 猴的蹤跡。為(wei) 找到它們(men) ,我們(men) 翻山越嶺,每天走十幾公裏山路。遇到下雨天,山裏雲(yun) 霧彌漫,能見度僅(jin) 有幾米,我們(men) 隻能在大樹、岩石下躲雨。下雪天就更難了,有的地方積雪沒過腰際,我們(men) 隻能相互攙扶著緩緩前行。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猴群還是被我們(men) 找到了。”餘(yu) 建華回憶道。
1996年3月底,護猴隊在德維交界的薩瑪閣原始森林中發現滇金絲(si) 猴種群,數量約300隻。
尋找到猴群的蹤跡,隻是保護工作的開始,餘(yu) 建華隨即開始了長達10年的“追蹤”生涯。直至2005年,餘(yu) 建華才逐漸與(yu) 野生滇金絲(si) 猴建立了良好信任關(guan) 係,實現了近距離觀察和追蹤猴群。2008年5月14日,餘(yu) 建華與(yu) 救護站員工和鑫明共同完成了滇金絲(si) 猴展示群的分群工作(即從(cong) 野外種群中分離出幾個(ge) 滇金絲(si) 猴家庭用作科學研究和科普宣教展示),並成功將滇金絲(si) 猴展示群從(cong) 3500米以上高海拔區域引導至2300米至3000米的低海拔展示區。
如今,餘(yu) 建華仍然在響古箐帶領護猴隊完成展示群的日常管養(yang) 工作,並積極配合保護區開展滇金絲(si) 猴野外種群的監測。清晨,他把守護的滇金絲(si) 猴從(cong) 夜宿點招引到觀猴點,給它們(men) 投喂鬆蘿,迎接前來參觀的遊客。待到夜幕降臨(lin) ,所有滇金絲(si) 猴上樹休息了,確保猴群安全沒問題後餘(yu) 建華才下山回家,與(yu) 家人圍坐在火塘邊共進晚餐。第二天一早,猴子還沒醒,他又來到猴群邊……當看到猴子精神狀態不好時,他就聯係野生動物救護站,為(wei) 猴子排憂解難。
在此過程中,餘(yu) 建華向專(zhuan) 業(ye) 人士請教滇金絲(si) 猴相關(guan) 知識,再加上28年來對滇金絲(si) 猴的觀察與(yu) 了解,他已成為(wei) 當地人稱讚的“土專(zhuan) 家”,相繼獲得“精靈衛士”“生態文明建設標兵”“雲(yun) 南十大環保傑出人物”等榮譽。
在餘(yu) 建華和護猴隊的守護下,響古箐滇金絲(si) 猴展示群先後有130隻猴寶寶出生,成活率85%以上,有85隻滇金絲(si) 猴被放歸野外,很好地補充了野外猴群數量。“20多年前,滇金絲(si) 猴生活在高海拔地區,一見到人就跑,大家跟了好多年才和猴子建立起‘友誼’。那時,村民的保護意識還不強,我們(men) 就挨家挨戶做工作,引導村民保護環境。”餘(yu) 建華感慨道。
如今,在餘(yu) 建華的言傳(chuan) 身教下,他的兒(er) 子餘(yu) 忠華也在白馬雪山保護區從(cong) 事巡護工作,講起滇金絲(si) 猴保護工作同樣頭頭是道,成了名副其實的“護猴二代”。從(cong) “老餘(yu) ”到“小餘(yu) ”,一代代巡護員都在努力守護著雪山上最美的精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迪慶一日一播報】香格裏拉市“四舉措”提振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精氣神
推進幹部能上能下,區分處分情況,積極為受處理、處分後能夠放下思想包袱、整改到位、踏實做事的幹部撐腰鼓勁,對一批違紀違法、不適宜現任崗位的幹部進行調整。[詳細] -
【清廉迪慶】維西縣持續推進警示教育
據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已有50餘家單位到改版升級後的縣廉政教育基地學習,受教育人數達1200餘人次。[詳細] -
迪慶香格裏拉機場圓滿完成“雙節”假期航班保障任務
“雙節”期間,迪慶香格裏拉機場提前安排部署,強化安全管理,真情服務出行旅客,圓滿完成了“雙節”運輸保障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