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鋪就新天路 書寫新傳奇

發布時間:2023-11-27 09:12:00來源: 雲南日報


動態檢測列車經過小中甸。陳飛 攝

  這是一幅壯麗(li) 的圖景:青藏高原東(dong) 南部,橫斷山區巨大的皺褶山脈腹地,海拔5596米的玉龍雪山和5396米的哈巴雪山隔江對峙,世界首座大跨度鋼桁梁鐵路懸索橋橫跨金沙江,與(yu) 虎跳峽金沙江公路特大橋比肩同行。

  這是中國鐵路交通史上的新傳(chuan) 奇,曆經數萬(wan) 名建設者9年的艱苦奮戰,麗(li) 江至香格裏拉鐵路11月26日正式開通運營。

  從(cong) 玉龍雪山到哈巴雪山,從(cong) 麗(li) 江古城到香格裏拉,鋼鐵巨龍宛如一條哈達,在藍天、草甸、雪山之間盡情舒展,將滇西北最美的風光如珠鏈般串起。

  隨著這條“美麗(li) 雲(yun) 嶺天路”的開通,平均海拔3380米的迪慶藏族自治州融入全國鐵路網,實現了迪慶各族群眾(zhong) 的長久期盼。

  昔日茶馬古道 今日動車飛馳

  滇藏鐵路的藍圖構想始於(yu) 上個(ge) 世紀,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進藏鐵路之一——滇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雲(yun) 南省“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規劃中的出省進藏通道。項目於(yu) 2009年批複立項,2014年6月優(you) 化工程方案後調整批複可研報告,2014年7月批複初步設計,2014年12月開工建設。

  麗(li) 香鐵路的起點和終點——麗(li) 江和香格裏拉都曾是茶馬古道重鎮,曆經千餘(yu) 年的滇藏茶馬古道上,數不盡的馬幫馱著物資,通過縱橫交錯的小道,穿過峽穀、冰峰和雪嶺,踏出一條民族文化交流之路和貿易之路。

  如今,天塹變通途,麗(li) 香鐵路建成通車後,昆明至香格裏拉的時間由原來公路運輸的6.5小時縮短到4.5小時,迪慶州結束不通鐵路的曆史,邁入動車時代。

  “早就盼著鐵路能通到香格裏拉,讓我們(men) 的犛牛能夠銷到更遠的地方。”迪慶香格裏拉市鼎盛犛牛良種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長魯茸尼瑪十分激動。依托便捷的貨運和全國相連的鐵路網,犛牛的運輸成本和運輸時間都將大幅降低,能夠助力企業(ye) 進一步打開市場,進軍(jun) 北上廣等城市。

  麗(li) 香鐵路建成通車後,加強了迪慶州與(yu) 中部、沿海地區的聯通,增加了鐵路路網運輸的靈活性,將推動迪慶州並輻射藏東(dong) 及川西地區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發展規劃。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作為(wei) 滇藏鐵路重要組成部分,麗(li) 香鐵路的建成通車,標誌著滇藏鐵路建設進入新階段。香格裏拉接川藏鐵路段已納入國家鐵路“十四五”發展規劃,鐵路將繼續向青藏高原延伸。

  穿群山連天塹 雪域天路變通途

  鐵路穿越青藏高原橫斷山區腹地,自海拔2400米的麗(li) 江站引出,一路向北,經過虎跳峽時海拔下降到2000米,之後快速上升,到香格裏拉站時海拔已達3300米。

  緊鄰金沙江,穿越哈巴雪山山脈的哈巴雪山隧道全長9523米,是麗(li) 江至香格裏拉鐵路全線最後貫通的隧道。

  由於(yu) 地處青藏高原橫斷山脈滇西北縱穀地帶,受多條斷裂帶長期活動影響,滑坡、岩溶等問題極為(wei) 突出。哈巴雪山隧道的最大埋深達到1155米,受構造擠壓,隧道圍岩極其破碎,使得這一隧道地應力之高,特別是隧道支護壓力之大,均為(wei) 國內(nei) 鐵路隧道建設之最。“變形非常嚴(yan) 重,給隧道掘進和支護帶來非常大的挑戰。”中鐵十六局哈巴雪山隧道現場負責人霍二倫(lun) 說,建設過程中,哈巴雪山隧道累計發生大小溜坍200多起,幾乎每一天建設者都要麵對各種難題和突發情況,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每掘進一米都很艱難。

  麗(li) 香鐵路建設難度之大,哈巴雪山隧道隻是一個(ge) 縮影。9年中,廣大鐵路建設者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標準高熱情更高的精神,集成運用我國鐵路建設實踐經驗,對斷層破碎帶、高溫富水、高地應力大變形等工程難題進行攻關(guan) ,修建的世界首座大跨度鋼桁梁鐵路懸索橋——金沙江鐵路大橋實現“三個(ge) 世界第一”,創造了高原鐵路單日鋪軌8公裏的紀錄,形成一套世界領先的大變形控製技術措施,為(wei) 我國高原鐵路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ge) 又一個(ge) 奇跡。

  隧道裏、橋梁上動車奔馳。“作為(wei) 建設者,能夠見證通車的這一天是我們(men) 最大的幸福,再苦再累都值得。”霍二倫(lun) 說。

  20座隧道、34座橋梁,穿越高山,跨越大河,最美天路將麗(li) 江市與(yu) 迪慶州緊緊相連。

  雲(yun) 嶺天路好風光 青山綠水景常在

  初冬時節,香格裏拉迎來了第一場大雪,普達措國家公園換上了白色的新衣,這是一份香格裏拉向世界發出的冬日邀請。隨著麗(li) 香鐵路的開通,雪域高原冬季的美景不再因交通不便而難以企及。從(cong) 高原濕地到雪山森林,鐵路把玉龍雪山、哈巴雪山的險峻,拉市海、納帕海的美麗(li) ,獨克宗、麗(li) 江古城的神秘連成一串,開啟一場穿越雲(yun) 南西北的壯麗(li) 之旅。

  和諧與(yu) 共,山川同美,一幅幅美麗(li) 圖景的背後,是鐵路建設者們(men) 用責任和智慧唱響的“綠色交響曲”。

  “你看金沙江大橋,在植被掩映下就像一把浮於(yu) 高空的豎琴,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中鐵大橋局麗(li) 香鐵路項目部總工程師王雄介紹,為(wei) 了把鐵路“輕輕地”放進高山峽穀中,早在勘察選線時,設計人員就綜合地質條件、生態環境敏感點等因素,繞避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chong) 區和環境敏感點,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在姆木隧道,最初設計時隧道計劃采用明洞施工,但隧道橫穿茶馬古道遺址,且周邊百年古樹較多,為(wei) 減小對環境的影響,改為(wei) 暗洞施工。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滇西鐵路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馬建華介紹,項目部全力推動穿越玉龍雪山、哈巴雪山風景區段落生態恢複,全麵抓實沿線邊坡、棄渣場、施工場地及道路生態修複工程,嚴(yan) 格落實環水保措施。施工中按照“先擋後棄”原則,優(you) 先施工擋護工程,並盡可能多地剝離地表土,然後從(cong) 低到高分層棄土。棄土(渣)場也選擇在無常年流水且無地質災害的支溝,不占用森林、耕地。棄土(渣)完成後,及時完成截排水設施,並按照複墾方案覆土覆綠,讓鐵路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並行。

  在哈巴雪山隧道,因進口位於(yu) 虎跳峽旅遊風景區和金沙江水源保護區範圍內(nei) ,為(wei) 保護好這裏的環境水源,施工方設計了一座汙水處理站,將處理後的廢水用於(yu) 施工便道、拌和站等區域灑水降塵,嚴(yan) 禁不達標廢水排出。在文筆海、拉市海、虎跳峽等環境敏感區,項目部共建設8座汙水處理站,修建40餘(yu) 座沉澱池,支砌擋護設施約10.5萬(wan) 立方米,綠化種植約18.7萬(wan) 平方米。同時,在生態脆弱的沿線首次係統建立滇西北高原高寒地區鐵路綠色通道植被生態恢複監測及評估體(ti) 係,傾(qing) 力打造綠色生態工程。

  “自麗(li) 香鐵路開工建設以來,我們(men) 就把生態優(you) 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到鐵路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各方麵全過程。”馬建華表示。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百業(ye) 旺 民族和睦一家親(qin)

  麗(li) 香鐵路動車開行,串通起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wei) 當地經濟騰飛鋪就了快速跑道。

  麗(li) 江火車站候車大廳,身著絢麗(li) 民族服裝的金花服務員正穿梭於(yu) 人群中,分別用漢語、英語、納西語3種語言向遊客提供熱情服務。“一定要把我們(men) 麗(li) 江最美的一麵展示出來,讓來自各地的遊客留下美好難忘的印象。”納西族姑娘和芬說。

  “這條路盼了9年,終於(yu) 開通了,真令人激動!”香格裏拉市獨克宗古城商會(hui) 會(hui) 長那卡說,以前由於(yu) 天氣和交通原因,不僅(jin) 物價(jia) 和投資成本較高,一年也隻能做半年生意,現在古城新裝修的客棧就達到七八十家,大家都做好了迎接更多遊客到來的準備。“期待著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他說。

  交通促進融通。麗(li) 香鐵路動車開行,麗(li) 江從(cong) 鐵路“終點”變成“節點”,南連大理,北接迪慶。“麗(li) 江加快建設大滇西旅遊環線重要節點、滇西一體(ti) 化重要門戶、滇川藏大香格裏拉重要樞紐的步伐將迎來新動力。”麗(li) 江市文旅局負責人表示。

  就在麗(li) 香鐵路開通前夕,一場1+1+1>3的聯席會(hui) 在迪慶香格裏拉召開。大理、麗(li) 江、迪慶這3顆雲(yun) 南旅遊版圖中的明珠,自然景觀民族文化豐(feng) 富多彩的富集之地,借交通進一步通達之機,攜手推動三方文旅產(chan) 業(ye) 資源共享、人才互援、品牌共建,增強旅遊整體(ti) 吸引力,共同推動滇西北旅遊高質量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迪慶州不斷豐(feng) 富產(chan) 品供給,打造全域旅遊、全時旅遊、全要素旅遊,並發布“冬遊香格裏拉”平台優(you) 惠政策。

  “20年前通了飛機,5年前通了高速,馬上又要通動車,迪慶州的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的香格裏拉’不再遙遠。”迪慶州交通運輸局幹部劉旭東(dong) 高興(xing) 地說,“動車的開通,為(wei) 迪慶州的冬季旅遊打開了通道,旅遊支柱產(chan) 業(ye) 的發展根基更為(wei) 紮實。”

  曾經的茶馬古道見證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匯共存,今天的高原動車將進一步提速各民族的交流交融。

  “這不僅(jin) 是一條民生路、致富路,更是一條團結路、和諧路!”香格裏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偉(wei) 說,麗(li) 香鐵路的開通,必將帶來更多遊客,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此為(wei) 契機,香格裏拉正在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標杆,進一步擦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名片。

  路通,人和,萬(wan) 象新。在滇西北橫斷山脈的皺褶裏,大道通衢、鐵龍蜿蜒、銀鷹翱翔的立體(ti) 交通格局已經形成。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