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新春見聞|海拔4700米,探訪祁連山冰川管護員

發布時間:2024-01-30 08: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快拉我一把,出不來了。”

  祁連山國家公園沙龍灘管護站女管護員王友蘭(lan) 和隊友冒著零下32攝氏度嚴(yan) 寒在海拔4700米的八一冰川例行巡護。一不小心,過膝的積雪將王友蘭(lan) 牢牢困住,動彈不得,她隻得喊來隊友,把她從(cong) 積雪中拽出來。

  隊友用盡力氣把王友蘭(lan) 拽出來,兩(liang) 人躺在雪地中,頂著肆虐的寒風,大口喘著粗氣。休息片刻,王友蘭(lan) 和隊友又重新艱難向著冰川行進。

  八一冰川又稱小沙龍冰川,位於(yu)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野牛溝鄉(xiang) ,是祁連山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也是中國第二大內(nei) 陸河黑河流域的源頭。該冰川是維護青藏高原生態平衡、維持河西走廊綠洲穩定、保障中國北方地區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


1月24日,記者拍攝到的八一冰川一隅。中新社記者 李江寧 攝

  “我家就在野牛溝鄉(xiang) ,小時候我常到八一冰川附近放牧,現在冰川的位置比以前縮退了將近60米。”1999年出生的索南木加是沙龍灘管護站年齡最小的管護員,也是站上唯一一個(ge) 大學生。

  最新數據顯示,2006年至2022年,八一冰川厚度平均每年減薄0.64米,冰儲(chu) 量16年間減少了0.034立方千米。

  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開始試點建設,青海官方發布通告,八一冰川正式封閉,禁止任何社會(hui) 車輛和遊客進入。


1月24日,沙龍灘管護站管護員們(men) 正在白茫一片的八一冰川進行巡護。中新社記者 趙凜鬆 攝

  在此土生土長的王友蘭(lan) 對八一冰川有著不一樣的感情。“以前來這裏的遊客很多,八一冰川周圍垃圾也很多,看著真的很難受。”王友蘭(lan) 不禁感慨道,“現在不一樣了,不再有人去打擾,沒有垃圾了,冰川也慢慢恢複晶瑩剔透的樣子。”

  三年的管護員工作經曆,王友蘭(lan) “騎著摩托、騎著馬巡護,看到附近草長得更高,河水更清,甚至每次巡護路上都能看到很多野生動物。”現如今的她越來越喜歡駐站的日子,不僅(jin) 能施展做飯的技能,還能學到很多生態保護的知識。

  “記得有一年冬天我們(men) 去冰川巡護,積雪很厚,路很滑,我們(men) 的巡護車翻到了一個(ge) 小山坡下麵,幸好人都沒事,想起來很後怕。”王友蘭(lan) 雲(yun) 淡風輕地告訴記者,除了克服高海拔缺氧、冬日的極寒溫度外,管護員還需要“隨時待命”。

  “有時候晚上風大,我們(men) 就需要起來出門去巡護,看看會(hui) 不會(hui) 有電纜被風刮斷;有著火的風險,不管多晚都必須要出去。”她說。

  然而對於(yu) 王友蘭(lan) 和隊友們(men) 而言,巡護路上遇到的“突發”和“意外”,並不算什麽(me) 。“巡護車陷到泥裏或冰縫裏是常有的事,我們(men) 大家需要一起去推車,尤其是冬天,一趟折騰下來,衣服都凍硬了,但是看到彼此滿臉滿身都是泥的滑稽樣子,大家都哈哈大笑,辛苦也就忘掉了。”王友蘭(lan) 說。


1月24日,管護員在巡護路上發現野生動物留下的腳印。中新社記者 李江寧 攝

  “這份工作是我畢業(ye) 後的第一份工作,我覺得挺神聖的,能保護從(cong) 小長大的地方,心裏挺驕傲。”經常隨科研團隊進入八一冰川進行考察的索南木加現在正準備學曆提升考試,打算學習(xi) 環境工程,“以後還是想繼續從(cong) 事環保相關(guan) 的工作。”

  “希望冰川融化慢一些,再慢一些。”說起八一冰川,這是每位管護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得益於(yu) 多年來對冰川的嚴(yan) 格保護,這幾年消融速度在慢慢變緩。”沙龍灘管護站站長祁進賢說。

  除夕臨(lin) 近,王友蘭(lan) 開始張羅起管護站的年夜飯。“今年,我打算把丈夫和女兒(er) 接到管護站,和留守在這裏的同事一起過年,給他們(men) 做幾道我的拿手好菜,女兒(er) 喜歡聽我們(men) 講巡護的故事。”王友蘭(lan) 笑著說。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