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冰儲量縮減 植被質量偏好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青海省氣象局18日共同發布《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公報(2022年)》(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從(cong) 冰川變化情況來看,2022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境內(nei) 團結峰冰川、崗格爾肖合力冰川、八一冰川麵積和冰儲(chu) 量較第二次冰川編目及2010年均呈縮減態勢。
祁連山位於(yu) 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黃土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區,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域和西北諸河重要產(chan) 流地,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也是東(dong) 南濕潤季風區、西北幹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交匯區。
“與(yu) 近十年平均相比,2022年園區積雪季積雪麵積增大61.5%,積雪日數增多1天;2022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季節凍土層完全融化日期提前、開始凍結日期推遲,5月至9月植被生長季土壤水分整體(ti) 持平。”青海省氣象局應急與(yu) 減災處處長伏洋介紹說。
此外,記者從(cong) 《公報》獲悉,與(yu) 近十年相比,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年平均氣溫偏高,大於(yu) 等於(yu) 零攝氏度積溫偏多,年降水量略多,年日照時數略少;草地生育期持平或略延長、草地產(chan) 草量持平、植被覆蓋度增加,植被淨初級生產(chan) 力提升;與(yu) 試點前相比,試點後荒漠化土地麵積減小、植被固碳釋氧量整體(ti) 增加、植被生態質量指數整體(ti) 偏好、水源涵養(yang) 服務能力整體(ti) 有所提升、區域氣象條件有利於(yu) 植被生態質量向好發展。
據介紹,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啟動以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和青海省氣象局連續6年聯合發布《公報》。
相較於(yu) 往年,2022年度《公報》融合青海省氣候中心、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黑河站、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科研成果;新增園區草地生態係統的碳源匯評估、植被生態質量氣象條件貢獻率等評估要素;新增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前後生態綜合狀況變化評估結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氣象科研助力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監測站點建設
青海省氣象科研所日前派送工作人員趕赴祁連山國家公園,完成7個待建生態氣象站位置的確定工作,旨在為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氣象監測與評估提供幫助。[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氣象監測體係基本建立
4月22日,青海省氣象局、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連續第四年聯合發布《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公報(2020年)》,標誌著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氣象監測體係已基本建立。[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將構建“天地空一體化”生態氣象監測
周秉榮介紹,自1961年以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氣溫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時數減少,區域氣候與曆史平均相比,偏暖偏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