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高質量發展之“勢”不可阻擋
青海湖古稱“西海”,蒙語稱“庫庫諾爾”,意為(wei) 藍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如一顆耀眼的藍寶石鑲嵌在高山、草原之間,其碧波連天、奔放壯麗(li) 的氣勢,油菜花海、萬(wan) 鳥翔集、湟魚洄遊的美麗(li) 景象,淳樸獨特的風土人情,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以及夏之絢爛、秋之高遠、冬之靜謐的魅力,讓人心向往之。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是世界高原內(nei) 陸湖泊濕地類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鳥重要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主要節點,是中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和水汽循環通道,是維係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青海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取得的成效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斷鞏固拓展。”省委書(shu) 記陳剛提出,青海湖是體(ti) 現“大美青海”氣質與(yu) 顏值的重要窗口,創建青海湖示範區是青海建設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的重要舉(ju) 措。
創建青海湖國家公園、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青海湖示範區,是青海立足新發展階段,融入國家戰略所麵臨(lin) 的重大發展機遇和必須扛起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ti) 實踐。青海牢記囑托,不懈奮鬥,青海湖區域生物多樣性更加豐(feng) 富,水質持續保持優(you) 良,高原獨有的“草-河-湖-魚-鳥-獸(shou) ”共生生態鏈趨於(yu) 平衡。《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名錄》公布,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原有的72種更新至82種。同時,完成本底調查、範圍分區、體(ti) 製建設、保護修複、矛盾調處、監測監管、宣傳(chuan) 科普和社區發展8個(ge) 方麵55項任務,形成65項成果,全麵完成了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任務。可以說,這是青海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牢記“國之大者”,高水平保護青海湖生態環境的生動實踐,是青海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注腳。
新征程,新起點,青海湖高質量發展之“勢”不可阻擋。我們(men) 要發揚曆史主動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凝聚合力、實幹擔當,守護好青海湖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畫卷。探索建立“兩(liang) 山”轉化運行機製,著力打造生態文明示範點,帶動完善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破解保護和發展難題的新路徑,形成生態保護和生態旅遊相融相生的“青海湖經驗”,以更高視野推動生態理念交融共促。牢固樹立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的整體(ti) 係統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從(cong) “共保共護”中探索“共治”,從(cong) “多方共建”中凝聚“共識”,共同走活“一盤棋”,共同守護好“碧波蕩漾的青海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候鳥北歸 青海湖進入“碧波蕩漾”時期
春分將至,沉寂了一冬的青海湖開始呈現出一片醉人的明媚與柔美。斑頭雁、白鷺、漁鷗等夏候鳥陸續北遷而歸,在青海湖上空低翔尋找“安家”的最佳位置,準備開啟新生命的孕育旅程。[詳細] -
青海湖,繪就人水和諧生態畫卷
扛起源頭擔當和幹流責任,經過多年努力,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整體持續向好,流域麵積穩定增加,水資源總量達到33.02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沙柳河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 [詳細] -
水鳥齊聚青海湖泉灣濕地 共繪春日生機圖
近年來,青海湖濕地保護與恢複、野生動植物保護等一批生態修複項目相繼實施,使青海湖新生水生態環境問題有效緩解,保護區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全麵改善,青海湖濕地和水鳥棲息地得到進一步保護和恢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