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鶴舞月亮灣 攝影人連續10年用鏡頭記錄紅原黑頸鶴

發布時間:2024-04-02 15:15:00來源: 四川日報


2014年11月11日,濕地中起飛的10多隻黑頸鶴。謝宏程 攝


2024年3月1日,第一批飛回來的黑頸鶴出現在大雪後的濕地中。謝宏程 攝


2024年3月31日,越冬後回歸的黑頸鶴在濕地中覓食。 謝宏程 攝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3月31日,阿壩州紅原縣月亮灣濕地,近百隻黑頸鶴飛回這裏,在沼澤中低頭覓食。“這是第二批‘隊伍’。”專(zhuan) 門拍攝黑頸鶴多年的攝影人謝宏程非常熟悉這群“老朋友”,“它們(men) 在這裏休整後會(hui) 繼續飛往若爾蓋濕地。”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衍在高原的鶴類。每年3月中下旬,在雲(yun) 貴高原越冬的黑頸鶴就開始陸續遷徙到紅原、若爾蓋等地繁衍生息。等到11月氣溫下降,這些黑頸鶴又將再次南遷。

  紅原大草原是若爾蓋國家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黑頸鶴等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繁衍地。謝宏程對“高原精靈”黑頸鶴情有獨鍾,從(cong) 2014年拍攝至今,他對這10年的變化深有感觸。“剛開始的時候,月亮灣濕地中隻有10多隻黑頸鶴,對人類的活動非常警覺,拍攝它們(men) 也是難上加難。”謝宏程說。

  近年來,紅原縣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生態複綠、禁牧還濕等措施,濕地植被得到恢複,濕地麵積持續擴大。隨著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人們(men) 愛鳥護鳥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選擇在這裏“安家落戶”。“現在大家都知道要保護好黑頸鶴,而黑頸鶴膽子也大了,據觀察每年有數百隻黑頸鶴在這裏棲息。”謝宏程表示,“以後我還要拍更多、更精彩的黑頸鶴影像。”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