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中控50MW塔式熔鹽儲(chu) 能光熱電站俯瞰圖。 青海中控供圖
4月10日,踏上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第一天,就有人告訴我們(men) ,德令哈有“兩(liang) 個(ge) 太陽”!
第二天,當我們(men) 來到德令哈市近郊,“第二個(ge) 太陽”就闖進了視線——27135麵光熱定日鏡如同向日葵般跟著太陽的軌跡緩緩調節角度,將一束束陽光反射至200米高的吸熱塔,吸熱塔頂端的吸熱器如同一個(ge) 白色的“光球”,與(yu) 天空的太陽交映成趣。這一刻,我們(men) 讀懂了德令哈人的驕傲,也決(jue) 心一探德令哈這座“光熱之都”的奧秘。
海西州土地資源豐(feng) 富,麵積占青海省總麵積的43.2%。同時,太陽能水平麵總輻射量在6500—7400兆焦/平方米·年之間,太陽總輻射年輻照量等級為(wei) “最豐(feng) 富”。
根據自身優(you) 勢定位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海西州成為(wei) 我國光熱發電的先行者。經過多年探索與(yu) 積累,已建成3個(ge) 光熱項目16萬(wan) 千瓦,是全國光熱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在全國光熱行業(ye) 極具影響力。
一輪紅日加上八百裏瀚海戈壁,一次光、熱、電的成功轉換,海西不僅(jin) 將陽光聚在了柴達木,還將世界新能源發展的目光聚在了這裏。
從(cong) “聚焦”的光
到“友好”的電
太陽能熱發電就是將太陽能轉化為(wei) 熱能,再將熱能轉化為(wei) 電能的全新新能源應用技術。目前,以熔鹽作為(wei) 傳(chuan) 熱流體(ti) 的塔式技術、以導熱油作為(wei) 傳(chuan) 熱流體(ti) 的槽式技術是主流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而德令哈的兩(liang) 位“鄰居”——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中控)和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德令哈公司)就分別應用了這兩(liang) 項技術。
在青海中控50MW塔式熔鹽儲(chu) 能光熱電站(以下簡稱中控50MW塔式光熱電站),定日鏡以吸熱塔為(wei) 中心,呈圓周狀分布,定日鏡通過方位角和高度角的調節,將太陽能反射匯聚到吸熱塔頂部的吸熱器上,液態的二元硝酸低溫熔鹽通過冷鹽泵驅動,流經塔頂吸熱器吸收熱量,溫度可升至290℃—565℃,這就是我們(men) 見到的“第二個(ge) 太陽”。被加熱的熔鹽流入高溫熱鹽罐中儲(chu) 存,在需要發電時,高溫熔鹽與(yu) 水換熱後產(chan) 生高溫高壓蒸汽,驅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青海中控是在光熱發電領域起步較早的公司,也是第一個(ge) 落地海西的光熱發電公司。”站在高處俯瞰整個(ge) 鏡場,青海中控質量技術開發部經理謝壽安說,“眼前的電站配置了7小時熔鹽儲(chu) 能係統,設計年發電量1.46億(yi) 千瓦時,相當於(yu) 8萬(wan) 餘(yu) 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6萬(wan) 噸,同時減排二氧化碳氣體(ti) 約12.1萬(wan) 噸。”
不遠處的中廣核德令哈50MW光熱發電示範項目,190個(ge) 槽式集熱回路通過單軸跟蹤太陽,將多方位投射在鏡麵的陽光反射聚焦至中心真空集熱管上,從(cong) 而加熱集熱管內(nei) 的導熱油,一部分導熱油通過蒸汽發生係統產(chan) 生高溫高壓的水蒸汽衝(chong) 動汽輪機發電機組做功發電;另一部分導熱油通過油鹽換熱器存儲(chu) 在熔鹽罐內(nei) ,當夜間或太陽輻照不足時,換取熔鹽罐內(nei) 的熱量,實現發電機組24小時連續運行。
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有限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執行董事楊濤說:“中廣核德令哈項目投產(chan) 以來,累計發電4.3億(yi) 千瓦時,等效節約標煤12.93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3.2萬(wan) 噸,相當於(yu) 植樹造林1000公頃。”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綠色低碳的電網友好型電源。中國廣核集團黨(dang) 委常委、副總經理李亦倫(lun) 說:“光熱發電以其獨特的技術優(you) 勢,兼具調峰電源和儲(chu) 能的雙重功能,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傳(chuan) 統能源的有效手段,是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的有效支撐。在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光熱產(chan) 業(ye) 的崛起,不僅(jin) 關(guan) 乎能源產(chan) 業(ye) 結構的深度變革,更關(guan) 乎新質生產(chan) 力的孕育與(yu) 釋放。”
從(cong) 一束發熱的光,到一度“友好”的電,海西在戈壁灘上書(shu) 寫(xie) 了一篇綠電的“追光論文”。
從(cong) “1”的追逐
到“我”的競速
《中國太陽能熱發電行業(ye) 藍皮書(shu) 2023》中提到,中控50MW塔式光熱電站通過不斷優(you) 化運行策略,連續突破單日、單月、年度發電量紀錄……卓越運行表現充分驗證了我國光熱發電核心技術及裝備的先進性及可靠性。
誠然,海西的光熱實踐推動了全國光熱發電產(chan) 業(ye) 的變革,更為(wei)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增添了發展活力。
在這裏也誕生了很多中國光熱的“第一”。
中控50MW塔式光熱電站是我國第一座、全世界第三座投入商業(ye) 化運行的帶熔鹽儲(chu) 能的塔式光熱電站,是全球首個(ge) 年度實際發電量超過年設計發電量的塔式熔鹽儲(chu) 能光熱電站;
中廣核德令哈50MW光熱發電示範項目是國家首批20個(ge) 光熱示範項目中第一個(ge) 開工建設,第一個(ge) 並網發電的大型商業(ye) 化槽式光熱電站,我國也由此成為(wei) 全球第8個(ge) 擁有大規模光熱技術的國家;
坐落在格爾木市的中國綠發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you) 化示範工程基地,是我國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you) 化示範工程中第一個(ge) 正式開工建設的多能互補科技創新項目……
這些“第一”的背後,是科技的不斷創新,是運維的不斷完善,更是企業(ye) 一次次的自我超越。
在青海中控,可以監測到雲(yun) 在未來40分鍾內(nei) 的走向,可以精確判斷出10鍾以內(nei) 雲(yun) 對鏡場的影響,而這一技術依托的正是青海中控自主研發的雲(yun) 檢測係統;在青海中控,熔鹽泵來自江蘇的企業(ye) ,電伴熱來自沈陽的企業(ye) ,這些核心設備都是他們(men) 與(yu) 生產(chan) 企業(ye) 共同開發研製的。“到今天已全部解決(jue) 關(guan) 鍵材料及設備國產(chan) 化問題,更能適應高寒高海拔的特殊環境。”謝壽安說。
為(wei) 了突破“卡脖子”難題,青海中控還不斷研究開發核心技術,包括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和能量效率設計、基於(yu) 分布式網絡通訊的鏡場大規模聚光控製、太陽能熱發電裝備在惡劣環境的可靠性設計及驗證、太陽能電站整體(ti) 係統集成及運營維護技術等多個(ge) 方麵,聚光精度、光熱轉化效率等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無獨有偶。中廣核同樣聚焦光熱行業(ye) 發展的痛點和難點,集聚科研力量實現多項技術突破,在剛剛結束的光熱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論壇上,宣布成功開發具備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大開口熔鹽介質槽式集熱器係統。楊濤說:“中廣核將搭建產(chan) 學研用協作平台,打造科技創新活力區,集聚力量開展光熱發電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全麵掌握低成本、大容量、電網友好、規模化、智能化、長壽命的光熱技術。”
從(cong) 一個(ge) 又一個(ge) “第一”“首個(ge) ”在海西的集聚,到一項又一項自主研發與(yu) 國產(chan) 化替代在海西的孕育,海西在高原瀚海上寫(xie) 就了一篇新能源發展的“革新論文”。
從(cong) “鏈”的延伸
到“陣”的形成
“我們(men) 使用的熔鹽來自格爾木,光熱鏡體(ti) 智能支架來自德令哈的青海華匯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華匯)。”謝壽安細數著項目中的海西元素。
光熱產(chan) 業(ye) 鏈涉及特種玻璃、鋼鐵、水泥、熔融鹽等傳(chuan) 統行業(ye) ,還可以帶動新材料、精密設備、智能控製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成為(wei) 海西地區新能源產(chan) 業(ye) 新的增長點。
2009年,青海華匯在海西落戶,主要從(cong) 事鋼結構製造、管業(ye) 用品、壓力容器製造。隨著海西州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青海華匯抓住機遇,努力轉型,率先成為(wei) 青海首家具有專(zhuan) 業(ye) 性特種設備無損檢測檢驗資質的企業(ye) 。2017年,開始光熱鏡體(ti) 支架、光伏支架及鋼製地樁的生產(chan) 與(yu) 安裝,並與(yu) 明陽、青海中控等上下遊企業(ye) 建立緊密合作。
從(cong) 全人工焊接到引進輕型機器人,再到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改造提升,青海華匯與(yu) 海西光熱產(chan) 業(ye) 一同迎來一次次飛躍,成為(wei) 西北地區最具規模的專(zhuan) 業(ye) 塔架製造基地之一。
青海華匯副總經理崔宏說:“青海華匯深耕海西新能源產(chan) 業(ye) 並發展多年,形成了以太陽能光熱發電鏡架、風電塔架等主導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安裝、服務為(wei) 一體(ti) 化的產(chan) 業(ye) 鏈條。同時,也積累了高海拔地區新能源裝備製造的技術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加之獨特的區位優(you) 勢,探索出了一條因地製宜發展裝備製造業(ye) 的‘突圍’之路。‘十四五’以來,我們(men) 更加積極地走出去,幾乎拿下了西藏新能源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配套設施的所有市場份額。”
光熱產(chan) 業(ye) 鏈在形成,光熱發電的探索也從(cong) 未停止。今天,風光發電儲(chu) 能成為(wei) 新能源發展的必答題,而光熱發電在儲(chu) 能中的優(you) 異表現,讓光伏與(yu) 光熱的“聯姻”成為(wei) 了可能。
目前,中廣核德令哈200萬(wan) 千瓦光熱儲(chu) 一體(ti) 化項目(一期100萬(wan) 千瓦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項目擬采用國內(nei) 首個(ge) “塔式+槽式”相結合的聚光集熱、熔鹽儲(chu) 能的技術路線,配套餘(yu) 電利用係統消納區域光伏棄電,適應青海“日間棄電,夜間外購”的電網特征。
與(yu) 此同時,青海中控也在積極規劃多能互補項目,解決(jue) 光熱發電成本高和光伏發電儲(chu) 能難的問題。
隨著一個(ge) 個(ge) 多能互補項目的規劃與(yu) 建設,一個(ge) 更加科學、更加壯闊的新能源發電“矩陣”正在海西逐漸形成。
從(cong) 光熱發電產(chan) 業(ye) 鏈的建鏈、延鏈、補鏈,到光熱、光伏的“聯手”,海西在高原大地上開啟了一篇關(guan) 於(yu) 光熱發電的“時代論文”。
記者手記:來海西,感受工業(ye) 的浪漫
當真正置身於(yu) 青海中控50MW塔式熔鹽儲(chu) 能光熱電站的鏡場時,我們(men) 驚異地發現,海西不僅(jin) 有“兩(liang) 個(ge) 太陽”,還有“兩(liang) 片天空”。一片在頭頂與(yu) 太陽相伴,注視著海西的追光旅程;另一片在戈壁灘的一麵麵定光鏡上,映照出海西人帶給我們(men) 的工業(ye) 浪漫。
在項目的集熱塔下方有一個(ge) 觀景平台,可以俯瞰整個(ge) 鏡場,這個(ge) 平台有一個(ge) 特別“霸氣”的名字——光明頂。這三個(ge) 字嵌在一麵牆上,是我們(men) 登上觀景平台看見的第一個(ge) 景觀,其下還有兩(liang) 句話:“發揚‘追光人’精神,挑戰不可能!”那一刻,我們(men) 讀懂了這些不善言辭的“追光人”對這份職業(ye) 的驕傲,也看到了一係列晦澀難懂的發電原理背後,那份獨有的工業(ye) 浪漫。
在這裏,你可能會(hui) 不理解各種發電機組的工作原理,也無法完全參透光熱電轉換的奧秘,但你一定會(hui) 被從(cong) 四麵八方射向集熱塔的光束所震撼;
在這裏,你可能聽不懂那些陌生的專(zhuan) 有名詞,也可能不了解綠電的發展曆程與(yu) 發展方向,但你一定會(hui) 因投射在戈壁灘上的那一片藍天而驚歎;
在這裏,你可能會(hui) 覺得中控室不斷變化的數字枯燥又難懂,也可能會(hui) 覺得熱成像後的集熱塔是那麽(me) 的抽象又普通,但你一定能為(wei) 牆上“綠色未來,觸手可及”的標語找到最好的注解……
這就是追光的浪漫!是向陽而行的勇氣,是了解光、讀懂光、利用光的孜孜不倦,更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實踐探索。
這就是工業(ye) 的浪漫!是“人造”的壯麗(li) 奇觀,是枯燥生產(chan) 中的詼諧幽默,是不經意間表達出的熱愛與(yu) 執著。
走出幾家企業(ye) 的項目現場與(yu) 廠房,告別那些“龐然大物”的生產(chan) 設備,我們(men) 在想,下次,該如何介紹海西?或許會(hui) 說——歡迎到海西,去看壯麗(li) 湖山,去品工業(ye) 浪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