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湟魚洄遊季的泉吉河。
泉吉河邊做生意的牧民。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xiang) 新泉村地處青海湖北岸,這個(ge) 曾經遠近有名的打魚村,如今憑借湟魚洄遊奇觀,成為(wei) 了泉吉湟魚洄遊觀測點,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綠色增收”。從(cong) 過去到現在,在生態保護的維度中,“靠湖吃湖”有了新的方式,也被賦予了更深的內(nei) 涵。
因曾救過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人的生命,青海湖裸鯉被青海人親(qin) 切地稱之為(wei) 湟魚,每年端午前後,湟魚便開啟了一年一度的洄遊之旅,泉吉洄遊觀測點也就成了熱門旅遊打卡地。
再次見到新泉村村民郭永忠時,他依舊是泉吉湟魚洄遊觀測點上的一名攤主,忙著售賣魚食、手工藝品等,顯然和前幾年有著明顯變化。經營場地從(cong) 流動攤位搬到固定木屋,規模擴大的同時產(chan) 品也豐(feng) 富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收入,2019年收入是4萬(wan) 元,去年則達到了15萬(wan) 元。
談及過去和現在,郭永忠欣然感慨:“生態保護好了,我們(men) 這些環湖群眾(zhong) 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這碗‘生態飯’吃得安心也開心。”
20多年前,郭永忠還是個(ge) 打魚郎,靠著打魚的微薄收入維持家用,日子過得拮據。後來因實行零捕撈封湖育魚政策,一時不知道幹什麽(me) ,也麵臨(lin) 過零收入的窘境,無奈隻能外出打工,在周邊村子收過羊毛,也出遠門四處打工,一年下來收入無法保障。
後來,在嚴(yan) 格的保護和艱辛努力下,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持續恢複,湟魚洄遊被大力宣傳(chuan) ,吸引廣大遊客來此參觀,也讓他瞄準商機,在泉吉河邊做起了小生意,如今不用四處奔波,收入穩定。
有著251戶757人的新泉村,很多人像郭永忠一樣,享受生態保護帶來的成果並實現綠色增收,收入一年賽過一年。陳世林,新泉村村民,起初跟著郭永忠在泉吉湟魚洄遊觀測點經營旅遊紀念品,學習(xi) 售賣技巧、積累售賣經驗,小買(mai) 賣做得也還不錯,一年有個(ge) 三四萬(wan) 元的收入。今年,他拍租到河邊的一間小木屋重操“舊業(ye) ”,因為(wei) 遊客一天比一天多,他對預期信心滿滿,招攬客人的勁頭也很足。
為(wei) 了營造更好的旅遊環境,也為(wei) 了壯大村集體(ti) 經濟,新泉村在泉吉湟魚洄遊觀測點修建了10間小木屋,通過拍租形式租給村民經營。郭永忠說到了一個(ge) 很明顯的變化,去年村民都持觀望態度不敢一試,而他大膽一試租了四間商鋪,可喜的是一年下來收入非常可觀,今年商鋪供不應求,一家隻能拍租一間,業(ye) 態較往年更加多元。他家的商鋪在黃金地段,相較租金就更高,三個(ge) 月達到了6800元。
新泉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盛生梅告訴記者:“湟魚洄遊季來的遊客一年比一年多,我們(men) 今年新增了2間木屋,根據地段拍租給村民,村民的意願很強烈,租金也將實現分紅,讓全村群眾(zhong) 都能切實感受到生態紅利。”
坐擁豐(feng) 富且獨特的生態資源,生態保護成果正為(wei) 綠色發展開辟出更多“新賽道”,湟魚洄遊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正在疊加釋放,村民在家門口憑借綠色謀生致富,“湟魚”帶動一村甚至一縣的發展。
盛生梅說:“生態保護人人受益也是人人有責,對於(yu) 湟魚要永遠懷有感恩之心,用心用情參與(yu) 保護,如今村裏也組建了環保隊,每周五固定開展環境清潔,村民們(men) 參與(yu) 熱情高漲。”
遊客絡繹不絕,從(cong) 事保潔工作的張生海和寇全紅在泉吉河邊沿河道查看。55歲的張生海已經幹了5年,他說:“有時候河道裏水流小,湟魚洄遊時會(hui) 不小心被卡住,我們(men) 就得經常沿河轉,如果有被卡住的情況發生,需要及時下到河道幫助它們(men) 脫困。”生態饋贈發展,讓他們(men) 在家門口謀得了一份工作,既能顧上家裏還能實現增收。
從(cong) 曾經被動選擇到如今主動參與(yu) ,很多像郭永忠、張生海一樣的從(cong) 業(ye) 者,也都成了生態保護的義(yi) 務宣傳(chuan) 員,他們(men)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更多人普及青海湖裸鯉保護的相關(guan) 知識,也把自己如何憑借生態資源實現綠色發展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在他們(men) 心裏,生活的變化、家鄉(xiang) 的發展,得益於(yu) 良好的生態環境。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他們(men) 正在親(qin) 身實踐並從(cong) 中受益。
一路走來,青海湖裸鯉保護成果輻射更多行業(ye) 、帶動更多群體(ti) ,在新泉村甚至剛察縣,“湟魚經濟”成為(wei) 新的增長極,從(cong) 生態旅遊到餐飲、住宿等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發展,授人以“魚”實現致富,諸如他們(men) 的故事還有很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